书城体育运动体育教学论
14554700000031

第31章 体育教学条件(3)

“多媒体”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处理多种媒体的信息的集中技术,可扩展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一般称之为多媒体技术。这为人机之间的信息系统提供了全心的手段,除了文字、图形外,还有高保真的声音,达到照片质量的图像、二维或三维动画,甚至是活动影像;另一方面的含义是指将几种或多种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整体系统,一般称为多媒体系统。系统中的各种媒体互为补充、协同作用,使系统整体的功能比各个媒体功能的总和更为丰富有效。这种技术使得传统教育的单调性显得更加突出。

二、传统教学媒体与技术

体育的传统教学媒体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使用的符号、图象、实物和师生具体的操作及其所需的物质资料。具体可包括:实物教具(活动的器材、标本、模型和教学演示的教具)、教学步骤图和示意图、教师的示范、演示和辅导、学生动手操作等。使用传统教学媒体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参照和模仿的对象,为具体的理论知识、动作的方法步骤,提供具体动作技能的练习机会。基本特点有:

⒈传统教学媒体特点

(1)具体形象性。体育教学主要学习内容是对形象和形式的认识、模仿、加工和创造,而用语言描述形象和形式是苍白无力的,必须用具有形象性的实物、模型、图像和具体演示进行示范、提示和解释。

(2)实际操作性。体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多种体育技能,即对多种媒体了解和适应,而任何技能和经验都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教师的实际操作,即对于各种器具和操作步骤的讲解、示范;学生的实际操作,对各种媒体的了解以及对于技能的习得等。

⒉常用的传统体育教学技术

传统美术教学技术主要包括教师的讲授、板书、板画、使用道具、标本、模型和教具,教学步骤图和示意图,教师示范和演示,学生动手练习和教师个别辅导等等(具体要求请见“教学方法”中的有关介绍)。

三、现代教学媒体与技术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⒈教学技术手段的创新

1995年3月,德国汉诺威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就展示了未来21世纪的体育教学等情景:学生早上起床后可以自由自在地按照互联网电脑给出的体育课或健身运动的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锻炼;吃完早饭后,坐在家庭教育——联网(光)电脑室学习各门课程,多媒体网教学系统能满足学习的需要;贴近大自然,周游列国,做各种科学实验,交互式学习或复习;当您需要查询图书资料时,请您使用“电(光)脑图书馆”,任何信息唾手可得;您要医疗保健服务吗?请您运行“电脑医生”程序……

这幅教学情景实际上描绘了教学技术手段产生的巨大变革,即:

(1)教学信息数字化。各种图文声像的体育教学信息存贮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传输均以数字化方式进行。

(2)教学媒体交互化。包括师生与计算机间的交互、师生通过计算机网络与远程的师生交互,以及在师生的控制下计算机与其它教学媒体间的交互。

(3)教材编制软件化。软件(Interableware)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软件化体育教材和编制在我国虽然目前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体育辅助教材编制及呈现有电化教学化的系统,发展势头和动力源充足。

(4)教学过程智能化。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构在传统教学中具有极大的凝固性,统一性,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由于CAI、CAD等系统中采用了大量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教学过程中系统可以自动诊断学生的学习水平,自动选择教学内容,自动调查教学进度,自由设计和自动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5)教学操作简便化。体育教学操作中要消耗大量的智力和体力,特别是体力消耗接近、有时甚至超过重体力的劳动、例如空中动作或造型的示范,不仅难度大,对于中老年教师危险性也高。多媒体计算机的集中、可重复、准确可任取信息的功能特点,尤其是操作流程可按预设程序进行,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为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并呈现出最佳操作效果。

(6)教学对象大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等高技术的综合运用,一方面使教学场所突破了时空限制,不同语言的师生可以通过在线翻译系统进行相互讨论和学习,从而实行教学的大众化;另一方面使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演变成班级多媒体教学模式,此外现代远距离教学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交互或网络教学模式等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这使得教育对象真正超越了年龄、性别、行业、种族与地域的限制,实现真实意义上的大众化。

(7)教学传播网络化。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一个班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在课堂网、地区网、国家网、国际网等多层次网络中,教学信息等可得到广泛传播和扩张,可实现虚拟教学、在线学习与信息共享,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空。

(8)教学方法多样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不仅使原来的方法中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如讲解由口头讲解与示范变成通过媒体(广播、电视等)讲解、示范,而且使教学方法演变成内容更加丰富的体系。远距离教学方法、网络教学方法就是其中引人注目的卓有成效的方法。

(9)教学管理与评估自动化。未来的课程、教案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教学、场地管理等都可在计算机中自动高效进行。教学评估是管理的前提和重要方面,计算机可以对教学的情况进行自动跟踪与专题测试,及时给出评估分析结果以利于及时反馈。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技术手段变革和发展与目前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一般要求是正好吻合的。素质教育要求:

教学对象——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目标——发展整体素质;

教学关系——民主合作互助;

教学过程——主动生动活泼;

教学方法——启发内化转化;

教学环境——和谐愉悦共振。

这些要求与目标所以能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中顺利完成或实现,首先要求教师的角色主动积极发生重大转变,即教师由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这种转变肯定又要以思想为先导的,因而教师的思想意识的转变要求就迅速地凸显出来。因为只有教师的教学向素质教育接轨,学生的地位才能发生重大提高,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新生和提高,学生才能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探究发现者,教学媒体的知识才能真正变成师生共同的发展智慧与体能的工具,而不再是教师演讲的辅助工具。这种教学思想的转变,我们可以从思维方式和价值两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⒉教学思维观念与方式的变革

思维是在感知觉信息输入后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智力形式,建立新事物与原经验之间的一般联系,从中获得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体育)教学论的结合与互动,不仅最大地凸现了思维的一般品质,如广阔性、灵敏性等,而且还更好地体现出教学中思维的开放性、动态性、独立性、探索性、有序性、实践性、整体综合性等特征。

从开放性和动态性看,现代教育技术已把世界联成一个整体,多种多样的遥远的信息能及时存取,跨学科、跨文化的对话可以广泛化进行,创造和竞争可瞬间完成。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由于新技术的中介而给予我们尽可能多的选择和机会,这要求我们不再囿于相对凝固的、有限的书本知识与技能,而是更加开阔视野,活跃思想,开放思维,即时应变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自由选择、辨别、创造与革新。思维的独立性即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与特征,传统体育教学无视各学生差异极大(原有知识、经验),无视学生的主动或不自觉的信息反馈,无视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从而在本质上否定了学生个体的思维独立性。在否定思维的独立性的基础上去谈学习的价值、学习主体的价值,只能是没有个体的价值。开放性动态习惯内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从设计开始就是为思维的独立性而创设的。如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的教学形式,给了学习个体无穷无尽的思维发散空间。现实中的极力体现个性的体育、杂技或舞蹈复杂动作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可在符合人体身体活动规律的基础上任意创编和改造。

体育不是机械的模拟,而是积极的探索过程,需要大脑神经系统的积极定向反应,突出思维的探索性。为发展这种探索性仅仅提供身体活动的时空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与智力活动时空的有机结合。传统体育教学省略了学生大量的智力思维参与的操作阶段——认为不必要,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久而久之,形成依赖性的机械性的体育活动方式,其结果是肉体发展了,心灵不能得到同步净化与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的超时空特征,显然为弥补这种思维的探索性发展不足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按照系统理论,要素确定以后,结构决定功能,思维的有序性描述的正式思维的结构,所以,思维的功能(如思维的敏捷、思维的广阔、思维的创造等等功能)都取决于思维的有序程度,也就是思维中信息的组织程度。前述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特征——实现教学最优化,正是与这种要素与功能的有序化要求和特征相一致的。源于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主要是着眼于教学过程的整体最优的效果和效率。巴班斯基强调,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方法,是选择最优教育比策的方法论基础,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传播系统,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信息的选择、加工、贮存、传输、反馈、评价和分析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学过程得以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和方法传递教学信息,但同时也使得信息通道的结构更加复杂化、有序化亦即优化结构的要求更加突出提高,体育教学如果不突出思维有序性,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教学最优化。实际上,这种有序化首先是从思维的有序操作开始,然后付予操作过程实践的,这种由思维操作到实践操作的一体化过程,也同时体现了系统论的整体综合性的特点。

体育教学思维必须要指向实践。实践是体育思维的起点与归宿。体育教学(活动)实质上是把思维与操作(实践)联系起来的“实践——精神”活动。一个人不亲自进行体育活动永远强壮不了体魄,发展不了体育技术与技能,这就是体育思维的实践性。现代教育技术的超时空特征,不仅提高了体育学习中思维的广阔性。并且将思维的实践性发挥到现实最大的可能。除在一些极端的物质及环境条件限制外,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要求、爱好及现实条件进行实践性学习,感知新事物新信息,感知新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促进新概念的理解与形成,加深与强化学习记忆(识记和本体感受),以至最终能在思维和实践活动双方面都形成特殊的技能与技巧。

⒊教学价值观念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