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我心目中的黄如论
14555700000045

第45章

黄如论先生真是忙极了!他一面完善大型综合社区“世纪城”尚未施工的建筑,一面深思企业管理和干部的培训,一面还要慎思资金合理的运用,以及“金源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等等。这时——也只有这时他才真正明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句名言:家大有家大的难处!

一天上午,黄如论先生正在伏案处理集团有关的文件,桌上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他拿起电话,客气地:

“喂!你是哪一位?”

“我是侨联主席林兆枢。”

“林主席,您有什么事就尽管吩咐。”

“我想请你来侨联一趟,有重要的事情和你相商。”

“好!我这就去。”

中国侨联是全世界华侨的家,侨联主席就是这个大家庭中最有权威的“家长”。从侨联第一任主席陈嘉庚先生到现任的林兆枢主席,他们都为国外的华侨、国内的侨属做了大量的工作。因此,侨商黄如论先生听说林兆枢主席有重要的事情相商,立即放下手头上的工作,驱车驶往中国侨联。但是,他心里却又禁不住地自问:

“林兆枢主席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和我相商呢?”

林兆枢主席遇到了麻烦,侨联属下的“华侨大厦”经营不下去了,要被法院强制拍卖。

世人皆知,位于王府井大街北端,与“中国美术馆”相毗连的“华侨大厦”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著名侨领、中国侨联第一任主席陈嘉庚先生出资两亿元人民币兴建的。周恩来总理在解放初期就向海外侨胞承诺,要在北京为侨胞建个家,华侨大厦的建成正是当时政府和海外侨胞多年的心愿。在建成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还亲笔题写了店名。该饭店总建筑面积四万二千多平方米,地上十层,地下三层,拥有客房四百间,曾于国庆十周年之际被评为北京十大建筑之一,成为当时北京建筑的一张名片,参加国庆十周年庆典的侨胞即为它迎来的第一批客人。有的侨胞从这里看到建国十年的巨大成就,看到祖国的发展壮大,甚至禁不住热泪盈眶。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回国投资的侨商日渐增多,“华侨大厦”也曾红火一时,于1995年按五星级国际酒店的标准重新修建,并加入国际酒店协会。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北京高端饭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华侨大厦”由于企业改制滞后,全体员工继续“吃大锅饭”,各方面负担沉重,渐渐地失去了经营活力,每年亏损达3000多万元。到林兆枢主席找黄如论先生相商的时候,“华侨大厦”连本带利负债整整10个亿。按当时的政策规定,如果限期内还不上这10亿元的债务,“华侨大厦”将被强制拍卖以资抵债。

林兆枢主席接到通知之后,先后找了许多位海内外知名的侨资企业家,希望能够买下“华侨大厦”继续经营。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些海内外知名的侨资企业家,竟然以种种借口拒绝收购“华侨大厦”。理由嘛很简单,负债10个亿,卖也没人要,把钱投进去,收人和回报还不如把钱存在银行吃利息。自然,他们担心的,还有“华侨大厦”原有职工的处理等问题。正当林兆枢主席为“华侨大厦”奔波无果的时候,突然又收到法院发来的通告,如果中国侨联一个月内不偿还10个亿的债务,立即强制拍卖“华侨大厦”。也就是在这种危难的关头,林兆枢主席拨通了黄如论先生的电话。

黄如论先生听后十分不解,华侨之家的最高当家人林兆枢主席遇到了困难,为什么这些海内外知名的侨资企业家都不伸出救援之手呢?对此,林兆枢主席微微地摇了摇头,十分为难地讲了这段话:

“他们都用商业模式和成本原则对待‘华侨大厦’,觉得不合算,所以就没人解我的围哟!”

黄如论先生听后沉重地点了点头。

“黄先生啊!”林兆枢主席真的动了感情,几乎是含泪讲了如下这些话,“我競棘业业为党工作十几年,快退休了,如果‘华侨大厦’在我的手上被拍卖,我就得千古骂名,这个帽子我一辈子也摘不掉,领导也会对我有意见。”

黄如论先生听后十分同情,当即说道:

“林主席,您先放宽心,等我回去和集团的同仁商量一下,再回答您好不好?”

“好,好!”林兆枢主席或许是真的怕黄如论先生一去不复返,遂又加重口气地说,“黄先生!告诉你的同仁,国务院的领导人对我讲了,如果有人买‘华侨大厦’,政府也会出来帮忙。”

黄如论先生十分沉重地告别了林兆枢主席,驱车赶回了“金源集团”,立即召集会议。不出他的所料,绝大多数的与会者都反对收购“华侨大厦”。理由嘛,还是从纯经济的角度出发,认为“华侨大厦总共负债10个亿,虽然国家会适当支援,但还是资不抵债结论:经商的哪有做亏本的买卖呢?放弃收购“华侨大厦”。

对此,黄如论先生不以为然。几年以后,他曾对我讲了如下这段话:

“当时,我对他们说,你们想过没有?如果‘华侨大厦’一拍卖,我们国家的政治名誉受不受损失?我们不是讲肝胆相照、不计得失吗?我们是侨商,侨联有困难该不该帮?再说,我做人的原则是,能帮助人的时候一定要帮。况且这个忙是帮中国侨联的呢!”

与会的同仁一听黄如论先生的口气,都知道他收购“华侨大厦”的决心已定,所以大家不再说些什么,会议也就这样结束了。

黄如论先生的大公子黄涛先生已经长大成人,并参加了“金源集团”的领导。等与会者相继离去之后,他对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

“爸爸!您买了华侨大厦肯定会后悔的!”

“为什么?”

“赔钱!”接着’黄涛认真地算了一笔账,“除去国家免去的4亿元,还负债6个亿,按1.2的利息算,一年就高达七千多万元。如果再加上饭店的折旧费,又是一笔为数不少的钱。再者,时下华侨大厦最好的年度营业额是2800万元,我们接过来,一定是稳赔不赚!”

“你讲的在理,可你为什么就不想赚钱的办法呢?”黄如论先生看着沉默不语的黄涛,继续说道,“你应该知道,坏的也可以变好的,关键是放在谁的手上做,这个很关键。就说万一暂时赔些钱,为国家分了忧,为华侨长了脸,那也值得!再说,‘华侨大厦’在经营方面一定有很多经验,只要有爱心,就一定能够让赔钱的‘华侨大厦’重生,回到当年北京十大建筑的水平!”

对此,黄涛先生也不再说些什么。

接下来,黄如论先生经过与林兆枢主席几次交谈,遂作出如下决定:“世纪金源集团”出资约4.3亿元,收购“华侨大厦”70%的股份。从此,“华侨大厦”由“世纪金源集团”控股经营。

黄如论先生控股收购“华侨大厦”之后,立即带着有关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发现“整个华侨大厦已经整整10年没装修过,破破烂烂的。于是,我又投了5000万元进行装修,使之焕然一新”。

我听后越发坚定地认为:一个没有“慈生我心”的商人,是不可能为了国家的名誉担着风险收购“华侨大厦”的。但是,我作为一位作家,更加关注“华侨大厦”是如何重生的。因此,我率直地问道:

“黄先生,您经过几年的努力,‘华侨大厦’的确是重生了。请问,您先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一共四条措施!”

“请问。第一条措施是什么呢?”

“创新‘华侨大厦’的大堂布局,重现当年十大建筑的光彩。”

“请说得具体些,好吗?”

“好!经营饭店的人都知道,大堂是客人活动和经过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场所,它向客人传达了饭店所追求的风格和创意,代表了饭店的形象和定位。”接着,黄如论先生指出,他根据“华侨大厦”原有的结构和布局,大胆创新,将过去的深色的玻璃,改为现在的透明玻璃,使大堂更加通透明亮。原来大堂的中心茶座移到大堂右侧,取而代之以造型优美的喷水池,不断喷涌流动的水花,带来勃勃生机,暗含水能生财的中国传统理念。使客人一走进大堂,不仅能感到现代开阔的宏伟和气派,更能感受一种古典传统的神韵和雅致,使“华侨大厦”在五星级饭店林立的王府井大街上,成为一道别致而亮丽的风景线。最后,他笑着说,“新的‘华侨大厦’,很快就赢得了海外华人和世界宾客的交口称赞。结果嘛,我不仅没有赔钱,反而赚了钱。”

“好!请问第二条措施是什么呢?”

“实施淡季低价策略,促使饭店经营再创新高。”

“您可否再说得通俗一些呢?”

“可以!”接着,黄如论先生指出,无论是什么档次的饭店,在经营过程中都有旺季和淡季。结果,在淡季就会出现客房出租率不高的现象。因此,他断然作出决定:饭店在淡季应主动降低房价,吸引客源。根据他的决定,饭店领导将房价下调300元(标间一昼夜)。这一优惠措施吸引了众多的住店宾客,就说那些住在王府井地段其他五星级饭店的宾客吧,也改住“华侨大厦”。最后,他有些得意地笑了,遂又说道:“可以想见,原来的淡季变成了旺季,饭店效益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屡创新高。”

“请问您实施的第三条措施呢?”

“发展外卖,创京城移动的五星级饭店。”

我听后一怔,感到“移动的五星级饭店”这个名词新鲜,遂立即问道:

“华侨大厦本身就是五星级饭店,您怎么又变出一个移动的五星级饭店呢?”

“在华侨大厦之外,不可能再造出一个移动的五星级饭店。我所说的创京城移动的五星级饭店,是指经营而言。”

我听后越发墮入五里雾中,遂微微地摇了摇头,表示不明其意。

黄如论先生看着我茫然不知的表情,又意外地反问道:

“柱子哥,你知道什么叫龙头老大吧?”

“我当然知道!”我说罢看了看黄如论先生的表情,进而又说道。

“同时,我还知道中国人历来都有老大意识。”

“很好!说得详细些。”

“所谓中国人例来都有老大意识,是泛指一些人只要成了某行某业的老大,就一定要摆出龙头老大的样子。换句话说,从登上龙头老大的宝座那天起,只有别人向他朝圣,而他呢,绝不去移樽就教。”

“一言中的!”黄如论先生突然来了兴致,说道,“在饭店行业中,龙头老大的意识更是严重。只要是五星级饭店,不管是赔是赚,都要静等宾客上门。否则,就丢了五星级饭店的面子。”

“这叫死要面子活受罪!”

“他们才不受罪呢!因为赔赚和他们没有关系。”

“您是如何打破这条饭店经营中的规矩呢?”

“首先,我对京城所有星级饭店的餐饮业搞了个调査,认为华侨大厦位处繁华的十字路口,非常适合开展高端的外卖,随即指示饭店立即开拓这一市场,把五星级的餐饮与服务推广出去,打造有华侨特色的‘移动五星级品牌’。”

“效果如何?”

“很好!接着,饭店先后承接了宝铂表故宫外卖,有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出席的中国美术馆西班牙艺术珍品展外卖,等等。生意兴隆,赚了不少外快。”

“您生财有方!第四条措施是什么呢?”

“改组原‘华侨大厦’的领导班子和经营理念。用时髦的话说,对‘华侨大厦’旧有体制进行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真正实现‘华侨大厦’体制转换的根本措施。”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个疑惑不解的课题笼罩在我的心头,那就是国有体制怎么了?为什么一定要改革呢?不久,我从实践中得出了结论:国有企业吃大锅饭,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国有企业如何进行体制改革——并取得成功,我却没有一点基本的常识。为此,我问道:

“黄先生!您是如何对‘华侨大厦’这家国有企业进行体制改革的呢?”

“其一,彻底抛弃国有企业吃大锅饭的经营理念,按照我们‘金源集团’的经营理念重新打造‘华侨大厦’。把话说白了,就是让习惯吃大锅饭的原‘华侨大厦’的领导、员工换头脑。”

“他们如果不换呢?”

“简单,不换脑,我就换人!”

至此,我才明白“华侨大厦”已经从公有制变成私有制了,他们的上级主管单位,也已经从中国侨联转到“世纪金源集团”,决定他们是留下工作还是失业在家的老板,已经变成“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先生了。从此,那些习惯论资排辈、赔赚不管的原“华侨大厦”的领导和员工,也只好按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游戏法则行事了。说来也怪,这种转换是很快的,也不会有什么阻力。

“其二,首先换掉原‘华侨大厦’的领导,我派林明清去当‘华侨饭店’的总经理。”

林明清,是黄如论先生一位朋友的公子,当年在福州是做物业的,后来到了北京,任物业公司的副总经理。“香山金源商旅中心酒店”建成以后,黄如论先生调他任该酒店的副总经理。也就是在这期间,我和林明清同志相识,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那时,黄如论先生告诉我:“小林有畏难情绪,认为自己是做物业的,没有当过酒店的领导,也没有读过酒店的书,怕做不好。当时,我就教了他三招:第一招是告诉他说你去的时候,要多做事少说话,多观察少定论,多尝试少主观;第二招是先摸规律,先摸步骤;第三招是抓干部建设,抓部门副经理以上干部的头脑。一句话,三分做矮人,七分求学习。结果,他在‘香山金源商旅中心酒店’做得不错。”

对此,我是赞同的。接着”我又问道:

“黄先生,您调林明清去‘华侨大厦’之前,一定又教了他几招吧?”

“对!还是三招。”

“详细地说说看。”

“第一招是确立经营思路。‘世纪金源集团’的经营思路是什么?他们‘华侨大厦’原来的思路是什么?我们要去扭转;第二招是用锐利的眼光、谦虚的心态,去感化‘华侨大厦’的老员工、老干部;第三招,掺沙子,挖墙脚,抛石头,整合干部队伍。”

“效果如何?”

“很好!由于林明清百分之百地执行我的指示,三年后,他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现在,‘华侨大厦’不仅不赔,而且连年业绩创新高,多次受到主管政府部门的表彰,年营业额达接手前最佳业绩的五倍多,每年还要上缴几千万元的利润。红红火火的经营发展现状,使其重新成为侨胞之家。现在,我又调他出任‘重庆集团’的副总裁,干得也不错。”

不久以前,我去重庆出差,又专访了林明清同志,请他谈“华侨大厦”改制的经验。他先是说了一句“百分之百地执行老板的指示”后,又非常简单地说了这样一段话:

“第一,全体员工必须换思想,以金源集团的经营理念指导工作;第二,我带去一批骨干参与领导工作,把原‘华侨大厦’的一批干部调离;第三,个别调皮捣蛋的,依照金源集团的管理法解聘。未经几个回合的较量,‘华侨大厦’的员工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而长年赔钱的‘华侨大厦’,很快就变成了第二个‘世纪金源大饭店了’!”

通过解剖“华侨大厦”改制的经验,我终于悟出了这样一个普通的大道理:违犯社会主义多劳多得、按劳取酬分配原则的做法,一定会滞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