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天地人心:中国打假治劣备忘录
14576700000080

第80章 后记二

2000年,我曾想试写一部小说,将正在席卷神州、荡涤污浊的打假正义之举,搬进古老民族的秘档。但后来发现,在假冒伪劣滋生、泛滥、猖撅,酿成人间悲剧的现实中,任何虚构都显多余。每一个打假者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文学不直面现实,便失去生命力。我油然产生写一部报告文学的想法。实话实说,应是这部报告文学要把握的基调,或说,这部报告文学就是一道感情渲泄的河流,而胙精雕细镂的园林。

我的写作过程都是在行为情绪中完成,作品按假冒伪劣产生的根源与危害、专项打假与打假联合行动、区域性打假整治、揭露地方保护、鞭挞暴力抗法、记叙打假人物、打假扶优、呼唤人间诚信、寻求打假长久之策等章节,分述假冒伪劣从滋生、发展、泛滥、猖镢,到逐步被遏制的过程。在这个打假行列中还有公安、工商、农业、卫生等部门及人民群众,故也择写相关惰节,力求保留故事的统一性与完整性。

回首近二十年的打假沧桑,我真切感受到,曾受过假冒伪劣残害的消费者的荣辱,始终与祖国的命运、时代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他们有的曾经迷茫、埋怨、愤怒过,但他们,还有天下所有的消费者,在共和国的打假声势中,逐渐意识到肩头的打假责任,思考着中国产品质量的未来。这也是让假冒伪劣最终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抱着这个愿望,我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天地人心!天地间最美好的情感,往往倾注了天下黎民的爱和憎!原先,设想用一年时间实现初衷。但一动笔就发现,要凭个人力量,记录打假的历史时空,力不从心。况且,一年时光又怎能挖掘出报告文学所必需的大量素材呢!

一番望洋兴叹后,我没有因所需时间漫长而退却,没有因题材重大复杂而放弃,没有因能力所限而搁浅;而是以一个补考生身份,开始艰难跋涉。也有好心人劝我罢手,我只回复:我没有权力放弃!因为假冒伪劣造成的危害曾经深重得令人发指,经严厉打击才换来了逐步遏制;中国产品质量之所以能赢得全球消费者的信赖,打假者也融注了汗水,甚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有力地保护了名优企业和名优产品。写,是情不自禁,是使命使然。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多年来,我写过一些散文,然而,创作一部几十万字的纪实性报告文学,对我来说,困难重重,没那么轻松。既要忠实于历史,忠实于事实,忠实于法律,忠实于消费者,又要有一定的文学感染力和震撼力。写作时,还有两难:一是历史跨度大,如同在浩如烟海的岁月长河拾取碎珠,再穿成串。报告文学的核心元素是记事,记事的最高境界是有个性的叙事。这种叙事是彼岸,而此岸才是生活。要在千万个假冒伪劣个案中,选出一批典型而又有个性的案例,不仅需要时间,还要加工,头绪繁杂。一晃四年过去,不觉早生白发。二是涉及产品质量及相关领域法律法规的方方面面,涉及市场经济许多新情况新现象。要将假冒伪劣问题说清楚、写明白,对我来说,确有点为难。

每个人的生命过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都只是一个小小段落,都有自己命中注定的遗憾。尽管困难重重,但我对这一写作使命不敢懈怠。几年来,我一直在体验着、思索着、耕作着,试着把我经历过的、感受到的一切,都写下来。即便广种薄收,也要耕耘不息。我最终用四年多时间了却心愿,尽管因才疏学浅,作品难免幼稚,但或许有一股率真而执拗的生命气息荡漾其间。

我庆幸自己降生于这个古老、伟大而令人自豪的国度。我从贫困的大别山走出,从容来到塞外军营,又从军营步入地方,每一步都给了我人生契机。在履行本职的同时,能通过文学形式表达心灵,是人生的快事。这部报告文学,可以说是我对青年文学活动的总结。其间包含青春、徬徨和坦然,以及对这个甜苦世界的品味与挚爱。

承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蒲长城同志,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著名书法家田滋茂同志欣然题词;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作家陈建功同志慨然賜序;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杨志今同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原副局长韩新民同志,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赵宁同志,以及倪会忠、毛元佑、田玉林、张学军、刘明辉、张晓钦、腾云平、李琼、王军、鲁刚、杜跃军、时间、张恒、杜宝凤、施永晨、卢友中、陈首旦、倪源海、郑建英等朋友,都予以诸多教益与鼓励。对他们的教诲我要细心领悟,永铭肺腑。特别是从选题到构思,从业务把关到遣词造句,无不凝结着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吴清海同志的心血。吴清海同志还对全书进行了精心审改,并撰写了跋。几年来,孙秀媛、严冯敏、马思宇、郭跃、候广拯、贾莉、余政等同事,都给予许多帮助。我觉得,我的努力,我的心血,我那多少个不眠之夜,写下的几十万字草稿,统统由此得到补偿,再一次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我还查阅和参考了《中国质量报》《中国消费者报》等相关新闻资料,《中国质量报》社长张凤山、总编辑汪发楷及要培中、高伯海、许巍、赵陕雄、段曙东、夏文俊、赵松年、吴绵、崔建春、于普增、王惜纯、沈洪、王融国、梁万魁、罗兵、丁莹、季昌仁、曹吉根、李冬玲、邹清丽、刘汉其、韩维阳、李滨、陈铁、刘铭、郏功献、张俊林、郑国柱、李凤琴、王家英、李智平、刘灿国、游春亮、郭景、江慧、王梅、陈萍等同志,《中国国门时报》田青、董惠池、曾星、田茹、葛春涛、束海燕、张颖等同志,《中国消费者报》社长、总编辑李学寅、副总编辑李祖培等同志,《法制日报》记者韩乐悟同志,均给予了鼎力支持,付出了辛劳。我还参考了叶柏林、何建明、冀文海、霍达、李彦春、徐大雄等同志论著的相关资料,谨表谢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迎半及宁利、李敬凯等同志,也热情关注,倾心相助。河北省质监局韩兆半,黑龙江省质监局刘伟、杨立军,江苏省质监局朱晓明,湖南省质监局陈立新,浙江省质监局丁德祥、温州市质监局吴一新、张克云、乐清市质监局沈迎春,安徽省质监局陈冬生,江西省质监局曾大平、沈军,山东省质监局苗家平、王向东、泰安市质监局乔法尧,河南省质监局隋喆、冯军、许昌市质监局赵松林、单向东、开封市质监局刘道星、信阳市质监局陈世勋,广东省质监局陈锦汉,深圳市质监局程学源、陈汉杰,重庆市质监局吕长富、卢华、杜渐、王承,陕西省质监局李斌、西安市质监局张鹏飞,四川省质监局罗召责、王富家、冯天亮、文锦、顾宇、李多及雅安市质监局蒋青、广元市质监局张代全、眉山市质监局袁勤、江油市质监局康华、詹责华、北川县质监局雷小平、景瑾、广汉市质监局刘志亮、周良,宁夏区质监局陈彩勤,青海省质监局李俊、孔繁华,云南省质监局肖小明、西双版纳州质监局许琨、王明学,广西区质监局涂佳华等同志,给以我支持并提供了部分素材及图片。还有,陈萍、刘兵、肖士兵、王慧、程乐、程越寒等同志也为此书的资料整理、打印校对等,做了大量具体、细致而繁杂的工作。他们是真正的“幕后”,在此,^致以城挚的谢感谢作家出版社领导与编辑,是他们注意到我的作品及其追求,并不吝点拨,倾注辛劳,才使此书得以出版!

最后要致谢的,是每一位付出时间和精力,来阅读这部作品的读者。你们哪怕是翻翻目录,览览大概,评评不足,都让我不胜荣幸!

2006年元旦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