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日野原重明健康系列-创造生命
14636400000012

第12章 用什么升华自我

很多人虽然高龄却仍孜孜不倦地学习,且从不放弃对新事物的追求。这让我想起了德国作家歌德(1749~1832)。

人们都说歌德是富有创造力的天才,但他本人却对此予以否定。他说,他所拥有的“仅仅是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在爱克曼的著作《歌德谈话录》一书中,有这样的文字:

“很多人喜欢谈独创性,那么独创性的意义在哪里呢?从降生后不久开始,周围世界就影响着我们,而且这种影响会一直持续到我们死去。在任何时代都会这样。除精力、体力和(对某种事物的)热情以外,没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是我们自身的东西。”

“如果将曾给予我恩惠的伟大先辈及同代人的大名一一列举出来,我所剩下的就不值一提了。”

歌德认为,自己目前拥有的东西,与其说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不如说是来自他人的馈赠。唯有精力、体力和热情可以称得上是自身的东西。

据说歌德青年时代曾强烈地受到莱辛及温凯尔曼的影响。

莱辛(1729~1781)是德国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的人道主义者。

温凯尔曼(1717~1768)是德国最早研究希腊美术的学者。

这两个人比歌德年长二三十岁。

歌德承认自己老年时的思想深受康德(1724~1804)哲学影响。康德比歌德大25岁。

作为大诗人、大作家及自然科学家,歌德从青年到老年,一生从未间断地受着他人影响。这种谦虚灵活的内心世界、孜孜不倦坚持学习的精神,只可以用“非凡”“伟大”来形容。

坚持产生力量!

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政治家塞涅卡(前4~公元65)在《关于人生的短暂》一文中这样写道:

“人生并不短暂,只是我们人为地使其变短;人生没有不足,只是浪费太多。”

从理论的角度,我们都明白“人生须不断挑战,做事贵在有恒”的重要性。关键在于,时间一长,这些理论就会被我们抛于脑后。

伟人和凡人的差异正在于此。所以如果凡事拿出对待一日三餐的态度,把它当作必修课持之以恒的话,即使成不了伟人,也会登上自己人生的制高点。

瑞士哲学家卡尔·希尔提(1833~1909)对此有如下表述:

“抑制工作中怠惰情绪的最有效手段是利用习惯的巨大量……同时可以培养勤勉、节制、俭约、正直、宽容的习惯……任何美德在没有完全以习惯的形式固定下来的时候,不能说‘我拥有它’。” (《幸福论》)

我在关西学院中等部读书时的恩师、享年84岁的矢内正一先生十分欣赏西尔提的思想,并把它运用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在结束关西学院41年的执教生涯后,先生本可以退休在家安享晚年,但他又不辞辛劳地从事起自由教育事业(以追求自由、独创精神为宗旨的教育形式,有别于一般的系统教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矢内先生72岁的时候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也是弱者》的文章,文章中这样写道:“放纵自我的人最终注定不幸,时刻自我鞭策的人即使先天素质不高,也能成为可以造就的人才。”

先生的人生信条同天才歌德如出一辙。

也许可以说,人生的下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如何将学而不倦的态度培养成牢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