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家管理“微哲学”系列:扎克伯格的七张脸谱
14711700000025

第25章 比用户更了解他们想要什么

扎克伯格v

大多数颠覆性公司不会被用户的意见所左右。

背景:

自从成立至今,Facebook历经多次改版。为了让用户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每次改版之前,Facebook都要提前两个月推出试用版。在试用版中既有老版又有新版,以使用户能够在比较中做出选择。

然而,Facebook每次改版,几乎都会在用户中引发不小的抗议浪潮。许多用户总是对新版极度厌烦,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信息越来越暴露,而新闻订阅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为此,不少用户成立了抗议联盟,还有人建立了“反对新版Facebook请愿”群组,甚至有用户还组织起来向相关部门投诉Facebook。

在历次改版中,2008年的一次改版是用户反对最严重的。

经过改版,Facebook用多个独立而且可以定制的标签对网站分区。如此改变令许多用户很不适应。他们在网上自发地组织起来签名抵制。仅新功能推出第一天,就有100多万用户参加这项签名活动。类似的抗议浪潮在全球都有不同程度出现。在巴黎、伦敦等欧洲城市,很多人集会抗议。然而,扎克伯格仍然顶住压力,将这项功能保留下来。

在成长的各个阶段,类似饱受争议的改版并不在少数。许多人都批评扎克伯格对用户的呼声毫不在意。对此,扎克伯格却有自己的见解:“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默然。”

在他看来,面对改变,总会有人拥护、有人反对。但不管是拥护还是反对,都是用户对Facebook的一种有益的反馈。透过这些,Facebook可以发现很多自己不了解的情况,并根据情况做出改进。而目前的这种反对,正表明用户对Facebook是有感情的,所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抗议的越强烈,正说明他们越在意这个网站。而默然则不同,这往往表明他已经打算放弃使用这个网站了。

基于这种判断,扎克伯格似乎更乐意看到一些用户对于改变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只要提出意见,就说明用户仍在关注这个网站。只不过,他们更喜欢停留在Facebook原来的使用习惯和风格里。他们对新版的反对,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旧版带给他们美好过往的一种留恋。而他们对于Facebook诸多不足的抗议,常常也掺杂着一种对这个网站“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因此,扎克伯格更加坚定了改变的决心。

从更高的层面看,扎克伯格之所以对用户的意见置之不理,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自己要比用户更了解他们需要什么。Facebook的理想是要创造颠覆性的产品,要想达到这样的结果首先要做的就是颠覆人们固有的思想认知。这与当年的亨利·福特和史蒂夫·乔布斯极其相似。

许多年前,福特说过一句名言:“如果我当初去问顾客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而不是一辆汽车。”乔布斯亦曾表示:“人们通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除非你秀出产品给他们看。”

这两人——连同扎克伯格都不曾拘泥于用户“理所当然”的意见,而是直接拿出革命性的产品,并且充分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结果,他们都改变了时代。

点评:

不管是福特、乔布斯,还是扎克伯格,他们看似高傲,特立独行,藐视用户的需求,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他们只是站在更高的位置去审视用户的需要,通过挖掘用户的深层需要,从而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他们绝不盲从,而有独立的思考。他们不是简单地听从用户的建议,而是全面超越用户的期望。当然,他们也从不满足于对产品的边边角角进行修改,而是提出全局性的解决方案。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才是最关心用户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