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家管理“微哲学”系列:扎克伯格的七张脸谱
14711700000026

第26章 利用人性的弱点

扎克伯格v

我只是坚信,人们最感兴趣的事物其实是人。我相信人们总是喜欢做那些使自己开心的事情。为了使自己开心,他们需要了解他们身边的世界,了解他们身边的人。

背景:

前文提到,早在Facebook之前,扎克伯格曾建立过一个叫Facemash的网站。通俗地说,这是一个哈佛大学的选美网站。扎克伯格将许多同学的照片放在网上,让所有人都来投票,参与评论。对于哈佛学生来说,从网上找到美女照片易如反掌,但那些照片似乎都与他们没什么关系。而这个网站提供的是身边同学的照片,这就大为不同了。显然,扎克伯格充分利用了大学生的“窥视欲”和“表现欲”,以及青春期荷尔蒙分泌过剩所带来的对异性的格外关注。所有这些,都使这个网站像病毒一样疯狂传播开来。

此事可谓让扎克伯格吃尽苦头,不过他也由此发现了人性的欲望和人际互动相互结合所产生的巨大效应。

很快,他就创建了Facebook。这个网站很好地满足了哈佛学生交友方面的诸多需求。在注册之前,Facebook要求用户明确自己的身份和状况,比如是否单身、渴望交友等信息。这些信息恰恰满足了那些好奇的学生偷窥的欲望。

对此,《纽约客》执行总编艾米理亚的看法一针见血,“Facebook没有把用户集结在一起,结成浪漫交友的圈子,而是表现出其他很多本性:一种寻求归属的渴望,一种虚荣的冲动和重重的偷窥心理。”

其实,不管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每个人都有渴望得到别人认同的心理。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都希望找到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而Facebook的无限链接就满足了人们对于这种认同的急需。比如,当我们在Facebook上发布一个活动,很快就会有感兴趣的人参加。

在Facebook上,用户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发布者。科研人员可以利用Facebook来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政客可以利用Facebook来发表立场。2008年美国大选期间,奥巴马和希拉里都曾在Facebook上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此外,小布什利用Facebook来推销新书,就连八十多岁高龄的英国女王也通过Facebook与民众互动,让国民了解自己的最新状况。显然,Facebook满足了人们渴望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欲望。

而对于当代人个性化日趋强烈的需求,Facebook更是不遗余力地满足客户最大程度的需求。在Facebook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照片、资讯,同时也可以发布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图片,所有的一切都体现了Facebook对人们自我个性化塑造的支持与尊重。

点评:

扎克伯格在哈佛学的是心理学专业。因此,其对人性的把握,有着异乎常人的敏锐。透过Facebook的每一步成长,我们不难发现,扎克伯格对于人性关注之深。

与其说扎克伯格是一个技术天才,不如说他是个一流的心理学专家。最关键的一点是,扎克伯格把其对人性弱点的观察与社会潮流、时代主题等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是Facebook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加上其在技术上得天独厚的悟性,使扎克伯格在创业的过程中如虎添翼,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