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家管理“微哲学”系列:扎克伯格的七张脸谱
14711700000032

第32章 谦卑地承认失误

扎克伯格v

你或许犯过许许多多的失误,我过去犯过,将来肯定还会失误。如果Facebook的故事真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的话,那就是Facebook很好地彰显了一个道理:如果你正在构建一个大众喜爱的产品,你就可能会犯许多错误。

背景:

由于扎克伯格涉世未深,缺乏足够的经验,Facebook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屡次误入迷途。

在与微软签订广告合作协议后不久,Facebook就推出了“灯塔”广告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用户只要在Facebook合作的网站上进行交易,交易信息就会被分享给他的好友。显然,这在很大程度上触犯了用户的隐私安全。

迫于公众的压力,Facebook被迫对“灯塔”的设置进行了修改。可经过数次修改之后,用户的投诉依然有增无减。这件事把年轻的扎克伯格弄得焦头烂额,最终“灯塔”被迫关闭,而他也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开向用户道歉:

“我们发布了一项新的特色广告工具,即所谓的‘灯塔’,试图帮助人们与朋友分享其网上活动的信息。在设计和推行这项新工具的过程中,我们犯下了很多错误,但在处理错误时,我们又犯下了更多的错误。我们在这件事上确实做得很糟糕,为此我向用户道歉。”

时间移到2012年9月,在参加旧金山Tech Crunch Disrupt创业大会时,扎克伯格接受了TechCrunch创始人迈克尔·阿灵顿的采访。谈到Facebook上市之后的表现以及公司的运营,扎克伯格再次承认了自己的失误。

在被问及“Facebook最大的失误是什么”时,扎克伯格说道:“毫无疑问,我们在移动领域出现了许多失误。我们公司最大的失误是在HTML5技术上押注太多,致使我们错失了移动市场的发展良机。”

在两年前,Facebook采用HTML5技术,开发出一款称为“Faceweb”的应用。然而,Facebook后来认识到它永远不会达到他们想要的质量。

他说:“并不是说HTML5技术不好,而是我们高估了使用的人数。人们更喜欢原始应用。要想在移动平台上获得成功,我们就必须从头开始,重新编写本地化应用。”

扎克伯格从不回避自己的失误,不仅表现在对公司的战略上,更表现在公司日常事务的细微环节上。

2008年3月,桑德伯格上任当天,她心里很是忐忑,不知道究竟该如何跟这位23岁的上司打交道。当时,扎克伯格正和几个资深的高管开会讨论员工的评分系统。凭借多年的经验,桑德伯格当即提出了建议:“把员工分为5个档次,两类在最高,两类在底部,一类在中间。”当被问及为什么如此划分时,她解释道:“两个档次太简单,7个档次太复杂,6又是个偶数,而你需要设立一个中间档次给许多人以安全感,所以最好是5个档次。”

会后,扎克伯格走到桑德伯格面前,认真地说道:“我真的很抱歉。”

“为什么?”桑德伯格问。

“当时我有点不以为然,我甚至没有注意到你。”扎克伯格解释道,“我邀请你到这里,我应该给你权力,而且确保所有人都意识到我对你的信任,所以我当时不该那样表现。”

为了一件几乎可以忽略的小事,扎克伯格竟向自己道歉。面对如此坦诚的上司,桑德伯格的心一下子安定了下来,并决意从此为其效力。

点评:

一路走来,扎克伯格就像一个孩子,总是在犯错、承认错误、纠正错误中不断地成长壮大。而面对自己的失误,他从来没有掩饰——错就错了,最重要的是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保证Facebook在大方向上不要偏离太远。

面对失误,扎克伯格是如此谦卑,甚至连将来可能的失误也提前承认了。而正是这样的一种自嘲、坦诚,彰显出一种基于实力的自信、一种无限充沛的气场。

人非圣贤,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我们能否像扎克伯格那样,具备一种临危不乱的勇气、一种无罪无我的淡定。

§§脸谱五:紫脸的头领

扎克伯格是从哈佛辍学直接创业的,他没有一点当CEO的经验。这使得Facebook在一开始看上去一团糟。但通过不断学习,年轻的扎克伯格一步步把公司带入了正轨。

作为Facebook的创立者,扎克伯格不仅建立了团队建设、文化理念、人才管理等一整套的制度,而且形成了独到的管理风格。他尊重员工的创意,并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授权下属执行。他把一种看似无序、形散而神不散的基因置入了Facebook的文化,这也是Facebook保持旺盛的创新力并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京剧脸谱里,紫脸常用在智勇刚义、沉稳老练的人物上。作为一个管理者,扎克伯格出色的用人艺术无疑在企业的成长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用“紫脸的头领”来作为其第五张脸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