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家管理“微哲学”系列:扎克伯格的七张脸谱
14711700000035

第35章 保持自由的氛围

扎克伯格v

在Facebook,有一点我非常关注,那就是友好的企业文化。我让员工抽出20%的工作时间泡在一起,而不是去忙各自的业务。我让他们待在一块儿,不强迫他们非得成为朋友,但可以让他们在与同事相处时感觉更舒适,交流更顺畅。

背景:

在刚刚创立Facebook的时候,扎克伯格、莫斯科维茨几个人每天吃住都在一起。和大多数的同龄人一样,他们的生活忙乱而无序。

因为长期的习惯,大家经常会工作到深夜才睡,有时甚至会工作到凌晨。第二天早上,他们很晚才起床,简单吃点东西,就已经快中午了。午时一过,他们的大脑又开始兴奋起来。整个下午和晚上,他们的精力最旺盛,效率也最高。他们总是静静地坐在电脑前,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如果不是手下的键盘在不时的“啪啪”作响,周围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

他们在客厅里办公,最初的日子里甚至连一张桌子也没有。据Facebook早期员工凯罗·拜朗回忆:“扎克伯格总是走进办公室,看到每把椅子上都有人在坐着工作,他也就把拖鞋一甩,腹部朝下趴在薄地毯上,开始在他那台苹果电脑上打字。”

工作累了,几个年轻人就会买来啤酒,边喝边看电影,或者天南地北地侃大山。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满地的啤酒瓶、食品包装盒,还有随手扔的废纸团——就是如此无拘无束之中,Facebook疯狂成长着。

直到现在,扎克伯格还十分怀念当初的那段时光。在他看来,正是这种随意而无序的环境,才使Facebook保持了一种创新的状态。

随着公司一天天壮大,制度一步步健全,正规化也逐渐提上日程。但扎克伯格担心这种自由自在的沟通会被越来越多的条条框框所破坏。为此,他努力在公司内部营造一种自由的文化和氛围。

在一次采访中,他表示:“团队成员本可以用朋友间的方式去自由交流,工作时,你可以把想法像告诉朋友一样告诉他,并且不必担心冒犯对方。他们可能会用类似的方式去理解你所表达的内容,我想说,在传递思想这方面,语言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在一个成员间说着不同逻辑的语言、不能自由沟通思想的企业里,拿出20%的时间给员工去理解他人想法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营造了一种自由而有效的沟通文化,这是个不太成文的规定,我觉得公司内部的氛围本来就该如此。彼此之间交流顺畅了,思想就得以相互碰撞,最终会催生出一个又一个的项目。”

今天的Facebook依然保持着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即便是扎克伯格本人,也经常和员工一起学习共处,彼此熟悉其他成员的思维逻辑,从而实现高效的交流。

点评:

几乎所有的创意,都是在自由的状态下产生的。因为创意本身就是要打破常规。虽然这听起来有些牵强,但确有其合理性。

在许多公司都在强调要正规化管理时,扎克伯格却反其道而行之,把非正式化作为Facebook的特点之一。这不仅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快乐舒适的工作氛围,更使得所有人都像朋友一样相处。

这种看似无序的企业文化,成为培育创意的绝佳温床,使Facebook始终保持业界少有的创新力,并实现持续高速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