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家管理“微哲学”系列:扎克伯格的七张脸谱
14711700000053

第53章 在世界范围内盈利

扎克伯格v

开放整个世界并非一朝一夕,这是个需要10~15年的事情。

背景:

在创立Facebook不久,扎克伯格就雄心勃勃地向创业伙伴们宣布,要“为了从前人手中接管这个世界而全力以赴”。从那一刻起,他就把目光投向了整个世界。

2005年10月,Facebook开始走出美国,向国际学校开放。很快,它就蔓延到加拿大为数众多的大学、英国的21所大学、墨西哥的ITESM、波多黎各大学和维京群岛大学。同年12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学也加入了Facebook。至此,Facebook上的大学和高中已经超过2000家,活跃用户超过550万。

2006年5月,Facebook增加了工作网络,业务扩展到了印度理工学院和印度管理学院。这年秋天,全世界范围内的英语使用者开始大规模地涌入这个网站。

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Facebook不失时机地发布了他们的翻译工具。这项伟大的创举,为其全球化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止到2008年年底,Facebook已经拥有了35种语言版本,仅美国以外的活跃用户数量就激增到了3.5亿。从那以后,Facebook每天新增的用户量竟然高达100万之巨!

在扎克伯格看来,许多美国在线服务网站掺杂了太多的美国文化。这样虽然能够迎合本土用户的口味,但未必会被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接受。

尽管Facebook一贯秉持极简风格,但扎克伯格还是极力减少其美国的风格。而在打造多语言平台的过程中,Facebook尽量将这些庞大的工作交给本土的用户,鼓励他们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打造自己最习惯的语言版本。这大大增加了用户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据著名国际市场调查公司AC尼尔森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年初,全球互联网用户在社交网络上花费的时间首次超过使用电子邮件的时间。这说明社交网络正在逐步占据互联网世界的主流地位。而在所有的社交网络中,Facebook的增长速度令其他同行望尘莫及。2008年—2009年,Facebook的用户在线时间达到205亿分钟,增长了566%。

然而,Facebook向全球扩张的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其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如何融合不同的文化和风俗。在Facebook向中东地区的推广过程中,这一点已经凸显出来。

除此之外,在世界各地的本土竞争者同样不可小觑。这些对手具备得天独厚的传统和地理优势,Facebook要想在这些市场上分一杯羹也绝非易事。到目前为止,至少在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地,Facebook依然无法找到突破口,更不要说盈利的前景了。

但与之前面对众多困难时那样,扎克伯格并不打算放弃其全球战略。在他看来,社交网络的混战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同时在几个网站上花费时间去填写简介。竞争的最终结果,就是那个功能最丰富、使用体验最好、用户最多的平台将得到最多的认同,从而形成巩固的用户群体,占领绝大多数的市场。这也正是扎克伯格的野心所在。

目前,凭借在显示、搜索以及移动广告领域所拥有的巨大优势,Facebook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赶超全球互联网巨头Google。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真的有一天,Facebook会像Windows一样在全世界普及开来。

点评:

对这个世界有想法的人,才有可能征服这个世界。

大到开放平台、上市,小到发布翻译工具,甚至一个细微的程序改进,扎克伯格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超越所有的对手,并成为行业的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盈利。

一个创业者只有让自己的眼界足够开阔,才能制定足够宏大的战略,从而为企业开辟最宽广的发展前景。假如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一个有限的区间里,我们又如何能够指望成就无限的事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