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家管理“微哲学”系列:扎克伯格的七张脸谱
14711700000008

第8章 先做决定,并全力以赴

扎克伯格v

要建立一个像Facebook这样的企业和产品,许多时候只是决定,并相信你能,永远不要说“你不行”!

背景:

在Facebook草创的某一天,扎克伯格曾经当众对自己的创业伙伴宣布:“让我们共同建立持久的文化价值,并且为了从前人手中接管这个世界而全力以赴。”

当时Facebook满打满算不过几个人,正可谓“三五个人,七八条枪”。在几位伙伴心中,这个虾米级的小公司,连明天会不会生存都成问题,更毋庸谈及接管这个世界了。扎克伯格如此一番豪言壮语,无异于把牛皮吹上了天。因此,在他们表面的应承之下,更多的是对扎克伯格少年轻狂的不屑。

扎克伯格并没有怯于表现自己的伟大信念,更没有在意外界的嘲笑。他只是始终坚信自己的理念,并时刻不停默默地付诸努力。

8年之后的2012年2月2日,Facebook正式提交首次公开招股的申请。5月18日,扎克伯格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Facebook总部敲响了开市钟。此次IPO发行价为38美元,发售4.2亿股,融资规模将达160亿美元。按此发行价计算,Facebook的估值为1040亿美元。由此,它创下了美国公司最高上市估值。

这一天,全世界的人们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个不到30岁的男孩身上。上百亿美元的身价、千亿美元的公司市值、超过8亿的用户……所有这些天文数字与其略显稚嫩的脸庞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

事实上扎克伯格受人关注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所创造的财富传奇,更在于其梦想的传奇。时光流转,扎克伯格在自己的梦想之路上一路走来,逐渐将自己头脑中的一切呈现在了人们现实的生活里。

正如扎克伯格在招投书中所言,“创建Facebook的目的,并非要成为一家公司。它的诞生,是为了实践一种社会使命:让世界更加开放、更加紧密相连。”这并非宣传的噱头,而是扎克伯格内心的真实写照。正是秉承这样一个理念,扎克伯格带领Facebook从哈佛大学的宿舍一步步走到了世界互联网的前台。

显然,在Facebook漫长而艰难的成长历程中,扎克伯格经受住了一次次的考验。其中不乏来自公司内外的压力,更有来自物质世界的诱惑。

2010年6月10日,扎克伯格在Belle Haven社区学校的八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主题是“不要再说‘我不能’”。在演讲中,他表示:“开设一家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或是开发一款像Facebook这样的产品,需要决心和信念。所有值得做的事都是十分困难的。”

毫无疑问,成功从来都没有捷径。而扎克伯格之所以走到今天,最重要的是在于其内心里对实现梦想的必然信念。

基于这种信念,扎克伯格始终坚持实名制,因为他相信一个透明度更高的世界,其组织会更高效,也会更公平。他崇尚透明、信任、分享,认为这才是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在他看来,Facebook的出现,正是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人们之间越是相互信任、相互分享,那么就越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回首扎克伯格的豪言壮语,我们不难发现,Facebook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改变这个世界,接管这个世界。

点评:

信心是点燃梦想的火炬。正如扎克伯格所言,最重要的一步往往是做出决定。因为一旦做出决定,他必相信自己,全力以赴。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失败,正在于其从来都不愿意去做出一个决定,更不必说坚决地执行。这使得他们总是徘徊在成功的边缘,却始终摸不到成功的影子。

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高智商的人才,也不缺少成功的机会。最关键的是我们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向世界宣布自己的梦想,并坚持不懈地把它变为现实。

§§脸谱二:白脸的叛逆

从中途辍学到黑客原则,从特立独行的外表到放荡不羁的言论,扎克伯格一步步地挑战世俗。只要能保持自我、获得“酷”的感受,他从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这也使他轻松地超越了外界的一切羁绊,随心所欲地去追求成功。

徐悲鸿说过一句话:“一切成功者,都是偏执狂。”显而易见,在扎克伯格充满稚气的脸庞之后,还隐藏着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特性,那就是叛逆。

而在京剧脸谱里,狡诈、飞扬、肃煞的人物惯用白脸。由此,我们不妨用“白脸的叛逆”来定义扎克伯格的第二张脸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