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日本商业四百年
1476300000011

第11章 少年轻狂,三菱崛起 (1)

导读:在历史宏大的漩涡当中,守业和创业一样艰辛。有些人成墙头草,顺风而摆动;有些人则背起行囊,卷入政治中心,渴望利用一切崭新的机会,赚取金钱。在明治维新刚刚开端的岁月里,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精彩无限。

从中国来的商业畅销书

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的话,西方的侵入、国家的恐慌并非全是弊端。在一连串的打击之后,整个日本也慢慢看到了自己的曙光。如果我们用一种宏大的、历史的角度来观察的话,会发现,日本自我封闭了200多年后,并没有完全陷入如中国一样的自闭症,反而对外探索的欲望极为热烈。日本像弹簧一样,被外来文化迎头痛击之后,迅速反弹起来。当面对坚船利炮的时候,他们不是被击溃了,而是真真正正地觉醒了。

几乎与此同时,日本的邻国中国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当时的李鸿章大人在一封奏折里这样写道: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半官半商的机构在中国大地喷薄而出,那种对近代化的极度渴望、对赶超欧美的强烈理想激荡着中华大地。只可惜,最后的奋斗也不过是帝国夕阳的回光返照,属于中华民族的时代已经淹没在工业浪潮的大势之中。

日本却似乎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清朝魏源写的那本脍炙人口的作品《海国图志》流传到了日本,据说印刷达到20万册,成为当时销量最好的畅销书,而魏源的深谋远虑、敢于直言,也让他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韩寒。“有趣”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想在中国惨遭流产,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不啻为一种讽刺。

毫无疑问,明治维新是一场狂飙运动,日本沉沦在西方炮火、自我困斗的荆棘之中,各大富商也如同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不知何时就会被巨浪吞噬。

在19世纪60年代的最后几年里,仅仅是大阪地区,就有20多家百年老店走向了破产的绝境。残存下来的家族也一天比一天绝望,他们被死亡的灰色烟雾所笼罩,几乎每个领袖都尽力睁开眼睛,等待希望的光明能从天而降。

这其中就包括延续了200多年辉煌的住友家族。

在德川幕府末年,政府废除了“铜座役所”,那些开矿的人自此无法保证矿产按时销售出去,现金流成了生死攸关的大问题。而住友家在山上的开矿运动从未终止,一车车的矿石囤积在仓库中,无人问津。那些之前围绕着住友家的所谓朋友们纷纷离去,他们相信,眼前这个曾经的巨人恐怕要就此灭亡了。

可惜历史实在是有趣,跟三井家族一样,住友家在陷入危难之时,也等来了自己的救星,让他们奇迹般地复活。这个人,叫广濑宰平。当时广濑宰平是住友家别子矿山的负责人,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介草民。

广濑宰平,原名广濑义右卫门,生于文政十一年(1828),近江国野州郡(现滋贺县内)人,父亲是医生。在他9岁的时候,广濑就跟自己打工的叔叔来到了泉屋,童年跑遍了矿山,看着工人劳作,看着日升月落。两年后,11岁的广濑义右卫门也正式加盟泉屋,成为一名光荣的小童工。

不过,开始工作对广濑来说大有裨益。因为住友家有个规定,员工在工作之余要受教育,老板出钱给他们提供了学习场所和阅读书籍。于是,年少的广濑宰平在叔叔的指导下读完了四书五经、三国水浒、唐诗宋词。老年的广濑宰平在自传中写道,正是幼年的广泛阅读,体会了人世间的冷暖善恶,儒家的思想指引了自己的一生。

有文化的广濑宰平在泉屋晋升得飞快,在他22岁的时候,成为事务所的主管,类似于今天的行政总监。

仅仅6年后,广濑宰平继续被提升,成为泉屋浅草店的总负责人。应该说,广濑宰平同学在住友家绝对是春风得意,如鱼得水,家族领导无一例外地对他倍加推崇和喜爱。不过,完美的生活只是想象,广濑宰平的婚姻生活一片悲凉。小伙子27岁的时候,娶了一个大阪富商的女儿,第二年,老婆去世,广濑大为悲伤;四年后,又娶一大阪商人的女儿,三年后,老婆又去世了。广濑无奈之下,痛恨自己的“克妇”宿命,决定终身不娶。不过,寂寞难耐的广濑宰平终于在1875年迎来了命也比较硬的第三任妻子,这次两个人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老去后携手共赴黄泉。

广濑宰平一帆风顺的职业生涯在幕府末年被彻底打断,随着住友家族陷入绝望,他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权力、财富都是住友家族给予的,他必须全力以赴帮助泉屋走出困境,即使慷慨赴死,也在所不惜。

这时候,住友家任命广濑宰平全权负责别子铜山的业务,全家人期待着广濑能让别子铜山摆脱失败的阴影,再一次走向辉煌。

为了完成使命,广濑宰平四处奔走、到处碰壁,时间进入庆应二年(1866)岁末,依然无计可施的广濑在日记中沉重地写道:无情的日子,不停地流逝,时值岁末,事情依然未获进展。

第二年年初,情况更加复杂,别子铜山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由于财政困难,国家战乱,矿山里几乎发不出粮食给矿工吃,放眼望去,光秃秃的大山内,一片悲凉。

到了春天,一帮吃不饱饭的矿工们开始游行示威、打砸抢。广濑宰平大怒,亲自带领捕吏冲进矿山跟暴徒们血拼。事件平息后,广濑宰平几乎每天都收到下毒的点心、啤酒,他每天都要自己做饭、拒绝饮酒。

不过,人生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间进入下一年之后,情况更坏了……

1868年,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运动爆发。倒幕派一路高歌猛进,占领了大阪城。这回住友家又遭殃了,因为他们之前一直帮助幕府造武器,倒幕派不问青红皂白就查封了泉屋的仓库和米仓。紧接着,别子铜山也被倒幕派占领。

广濑宰平深知情况极为复杂,他必须争取明治政府的信任,重新开启别子铜山的大门。为了完成使命,他决定奔赴首都京都(此时还未迁都到东京),直接向政府陈述自己的理想。

广濑宰平先到了大阪,恳求住友家领导同意去京都斡旋,然后随着住友家掌柜奔赴京都,请求晋见政府高官。

但双方的谈判没有进展,倒幕派的主力长州藩和萨摩藩认为,住友家始终是幕府的御用商人,罪孽深重,不可能让他们继续经营别子铜山,也不允许他们继续经商。一句话,住友只能关门大吉。

广濑宰平和住友家人焦虑万分,困兽犹斗,他们再次从首都返回大阪,请求驻扎在那里的长州、萨摩军队打开仓库,让泉屋继续经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