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日本商业四百年
1476300000034

第34章 新生代船王,住友出航 (2)

而那些失去工作的农民只能自谋出路,于是他们纷纷外出打工,加入工商业当中,为日本工业化提供了大量鲜活、便宜的劳动力。

后来,日本政府为了进一步增加财政收入,开始把一些国家掌控的产业和企业售卖给民间商人,主动流失国有资产。但是,当时三井、三菱这些大财阀的羽翼未丰,政府为了保证自己的财产不至于打水漂,对他们进行了大力扶持,当然,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种扶持的背后,也有朝廷中某些人的某些特殊利益在里面。

但客观地说,政府以合理的价格把工厂、矿山拍卖给民间,并且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和补贴的确推动了民间商业的飞速发展,他们力量壮大之后,反过来又推动日本的工业化以膨胀式的速度发展。

在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1886年之后,日本经济蓬勃发展,四大财阀各显其能,在军工、造船、铁路运输等行业都获取了巨额利润,而日本的工业化也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日渐强大。

从与商业紧密相连的政治方面来看,在19世纪80年代的10年当中,日本国内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无疑是宪法的颁布。

1889年2月11日,是日本建国2549周年纪念日,宪法的颁布典礼也在这一天举行。当天,东京下起了大雪,白色笼罩着城市。人们张灯结彩,街上花车绿门,烟火冲天,处处都在欢庆宪法的诞生。整个东京一片祥和、喜悦。

上午8点,天皇正式宣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生效,并亲手把宪法交给当时的内阁总理黑田清隆,黑田以大礼接受。然后,天皇颁布大赦令,赦免一切政治犯。午后,天皇跟媳妇进行大阅兵,晚上在宫中大宴群臣。接下来几天,日本各地都自发组织了庆祝活动。

虽然从明治政府成立到宪法的颁布历经30多年,但这一规定日本未来政治制度的大法毕竟喷薄而出,并且博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古老的专制的东方国家终于脱胎换骨,走上了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道路。

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法治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但让人惊讶的是,日本一些优秀的企业也发觉法治的重要性,开始在公司内部推行“法律”。

最新扛起“法治”大旗的是延续了200多年商业生命的住友家族。当时的大掌柜广濑宰平已经让泉屋从危机中摆脱出来。在轰轰烈烈的北海道拓殖事业中,住友家也分得了一杯羹。可是,随着黑田清隆事件的爆发,住友第一次在社会上被民众攻击和考问,人们对官商勾结深恶痛绝。

广濑宰平也在反思北海道事件对公司的影响,他发觉,一家企业不能仅仅以赢利为目的,还要兼顾社会舆论和社会责任作出选择。于是,广濑宰平起草了一份住友家训,在取得住友家族认可之后,正式颁布。

这部家训共19款,196条,开篇中写道:我等经营事业,以确实为宗旨,可因实事之变迁,理财之得失,考虑事业之兴废,但不可苟且于浮利,而贸然轻进。同时,家训规定,生意兴盛的关键是客户之信任,其后历代掌柜不得忘却。

应该说,这部详尽的“企业法典”重塑了住友家的商业灵魂,也让家族生意得以延绵不绝,持续数百年。

当然,一家企业能否延续百年、生生不息必然有其独特的法宝和只适用于自己的秘方,有时候,就像一个人能否在自己的职场风生水起一样,偶然、必然因素交织在一起,难以断言。但归根结底,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成功的关键无外乎两点,一是有关系、路子野,像三井,一直以来就是政府的御用商人,政府不倒,我就存活,政府倒了我就墙头草。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能力了,除了经营、核心竞争力之外,我们前边了解的这些日本公司还面临了更加复杂的国内革命局势和国外商业力量的渗透,他们必须果断行事,努力存活,游离在内外压力之间,杀出一条血路,以求企业的长久兴旺。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公司都做到了。

只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强大的公司都经历了一次次血泪的考验才谱写了今天的盛世华章。逆流而上,看看他们如何跳出困境,摆脱诱惑,奋勇前进,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从明治维新到宪法颁布前后,日本的改革已经持续了30年,在这段时间里,这个原本籍籍无名的小国家一跃成为亚洲经济的领头羊,“亚洲工厂”的漂亮标签被牢固地贴在他们身上。这个故事像极了今天的中国。同样是30年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改革历程,同样被世界经济浪潮无情地卷入其中,同样从毁誉参半的制造业入手挺进世界大游戏的版图。

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刺激了人们的生育欲望。在这30年里,日本人口从2 000万左右增加到4 500万。这个变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批农民放弃耕地,流向城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打工浪潮。结果,日本的工商业就像被打了催产素一样一个劲地猛发展,而农业则陷入了少人问津的困局。

面对这个问题,日本政府头脑异常清醒,他们在鼓励工商业发展的同时,靠增加进口和精耕细作来提升农产品质量。同时,日本引进很多新的农产品物种,刺激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获得不小的利润空间。于是乎,在19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日本农产品生产增加率为3%,根本性地解决了日本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吃得还越来越好。

另一方面,农业发展趋于稳定之后,更多的农民外出打工,很多人已经不满足到大城市去当各种“漂”,而是在政府的资助下,去美国夏威夷、拉丁美洲等刚刚开垦的处女地去打工。结果就是,为日本换来了充足的外汇。

如果我们再把放大镜往日本社会的纵深方向移动的话,会发现,这个国家的国民开始适应了近代化的洗礼,他们也看清了这个社会发展的总体脉络,开始沿着新时代的道路踏上自己的旅程。

比如,纺织业的兴盛推动了一批农村小老板获取暴利,然后,他们再把资本投入新工厂的兴建。随着财富累积,这些小老板开始培养下一代出国留学或是接受高等教育,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步入官场,过上稳定而富足的生活。

通过这些发迹于农村的精英阶层我们能看到,他们虽然也是剥削阶层,很多老板还会放高利贷给那些希望从事工商业的农民。但毫无疑问,这些盘剥者每年给国家上缴了大笔税金,并且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来管理自己的国家。

但是,所有的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此巨大的社会震荡和蜕变,也必然让不少人陷入绝望境地。特别是在1878年左右,随着西南战争的结束,政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通货膨胀日益严重,诸多银行步履艰难。比如,老牌金融大鳄——三井银行。

三井家一直是政府的御用金融机构,当年三野村利左卫门以承接明治朝廷金融业务为条件购买了政府发行的债券,奠定了三井在明治时期金融界的绝对优势地位。他们从某种程度上具有了中央银行的功能,负责给朝廷发放货币。到了1873年,在政府的主导下,三井与小野家又共同出资成立了“第一国立银行”,不过三井一直讨厌跟别人合作,独立运作金融是他们的梦想。于是,在1874年2月,三井又在骏河町创立了三井银行,当时为了银行能一举成名,三井组还特地盖了一座西式的三层小楼,成为当时的热点新闻。但事情到了19世纪70年代末期发生了变化。随着国立银行的建立,三井银行的业务受到一定影响,但还无伤大雅。但在西南战争之后,三井银行走入绝境。

因为战争期间,政府为了筹措资金,滥发货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战后的1877年,大藏省(财政部)决心规范货币制度,将货币发行权收归国有,因此成立了“日本银行”,取代了三井银行的地位。不仅如此,政府更是痛下杀手,要将交给三井银行管理的资产全部收回。

三井肯定死了。因为当时三井银行有将近一半的资产都是国家寄存的,而银行放出去的贷款40%都是呆、坏账,到2012年都收不回来。换句话说,三井银行根本无力把国家资产还给政府,其结果只能是破产清算,关门大吉。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三井银行走投无路之际,大掌门、大功臣、大救星三野村利左卫门也暴病去世,三井家族又一次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当时三井银行的新任掌门人是三野村利左卫门的养子三野村利助,这孩子年纪尚轻,见识不够,而且没有养父那种游刃有余地跟官场人士混迹的能力。为了维持银行运转,三野村利助采取了自杀式的方法,就是跟政府高官商谈,延期还钱,条件是以极低的利息给他们私人贷款,像伊藤博文、山县有朋、井上馨都是三井的客户。

问题在于,在那个年代的日本,欠钱的已经是大爷,银行才是孙子。这些贷给他们的钱没有一分按时收回的,于是,三井银行的不良贷款越发膨胀,他们一步步走向美好的鬼门关。

1890年,三井银行已经没有钱再贷款给诸位领导大人了。当时的日本首相是山县有朋,这位爷一向性格粗暴,目中无人,兜里没钱了,他就跑到三井银行要求贷款。

三野村利助哭丧着脸告诉山县有朋:“我们也一穷二白了!”山县有朋这才知道三井家的贫困,他连忙召集三井家几位大掌柜连夜开会讨论救助方案。

在山县有朋看来,三井银行不能倒,原因很简单,你们欠政府的钱还没还呢!讨论的结论是,请跟三井家关系密切的井上馨出马,改善银行经营环境,实现扭亏为盈的改革目标。

井上馨非常了解三井银行的种种问题,一上任,他马上召集涩泽荣一、益田孝、三野村利助等三井组高层举行了一个长达半个多月的会议,制定银行的改组方案。

会议进行得异常艰难,各方代表都有自己的利益打算。涩泽荣一和井上馨对三井银行只有利益的要求,没有感情寄托,他们提议关闭负债过高的各地分行,停止过渡房款;而益田孝和三野村则提出,三井有今天的规模不容易,如果贸然关闭门店势必会让整个家族对未来失去信心。

会议一度陷入僵局,井上馨中途大病一场,几乎丧命。益田孝更是每天借酒浇愁,痛感生不如死。就这样拖拖拉拉地斗嘴两个星期,到后来,山县有朋怒了,他督促井上馨和三井家人马上提出方案,否则将促使三井银行破产清算。

这是一服猛药,第二天,改组方案就出来了,这两方利益的代表终于意识到主要矛盾是如何让银行运转下去,面子问题要放在最后考虑。

这个改组方案很详细,共16条,包括:裁撤东京、大阪、京都、横滨、神户以外地区的银行机构;3万元以上的贷款必须经过董事会认可;加强对各个银行机构的监察;到60岁的老员工马上收拾包袱退休,给新生力量提供工作场所,等等。

井上馨和涩泽荣一把这份改革方案递交给山县有朋,山县有朋非常满意,并问井上馨,这个改革计划有没有什么困难。

井上馨笑了:“不仅有困难,而且困难很大。”山县有朋茫然地看着这位老部下。后者淡淡地说:“此次改革不可谓不猛烈,我们需要一个人,一个强有力的人来推行改革,否则,一切计划都不过是纸上谈兵。”

山县有朋深以为然,这的确是个大问题,众所周知,三井家财大势大,金融业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行业,弄不好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国家金融系统的健康。他用探寻的眼光看着井上馨,谁能完成这项任务呢?谁是继三野村利左卫门之后,三井家的新一代救星呢?

其实井上馨的心里早就有人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