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日本商业四百年
1476300000035

第35章 踏上陌生地的年轻人 (1)

1876年的时候,政府派遣井上馨去伦敦研习西方财政、金融制度。这对他来说,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原因很简单,这哥们儿英文不好。在伦敦,井上馨住在一个叫哈密利的经济学家家里,两人语言不通,天天大眼瞪小眼,靠用手比划来谈论宏观经济。后来哈密利实在受不了了,不仅没能传道授业解惑,还练出了肩周炎,得不偿失。于是,这个老外从伦敦当地招募了几个日本留学生来做助教和翻译,帮助井上馨尽快学习西方经济学。

来面试的学生一批接一批的,井上馨没有一个看中的,不是英文不过关,就是不懂金融知识。哈密利一筹莫展。直到有一天,一个叫中上川彦次郎的小伙子站在井上馨面前的时候,他彻底折服了。

井上馨发现,这个年轻人谈吐文雅,英文优秀,深谙金融之道,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两个人从下午一直聊到半夜,离去之前,井上馨问道:“你在国内可有老师吗?”中上川彦次郎点头道:“有,他叫福泽谕吉。”

井上馨哈哈大笑:“原来是先生门下高徒,难怪难怪!”

福泽谕吉这个伟大的学者曾经在我们之前的故事里出现过,他很不幸地,或者说很幸运地卷入了朝廷中的斗殴事件,他操纵媒体,对自己的政敌大肆攻击,毫不留情。很多人说他是政党的御用文人,是无耻的幕僚,但不可否认的是,福泽谕吉也是一个身处乱世、心系天下、大公无私的正直学者。

在日本400年的商业史中,福泽谕吉恐怕是唯一一个需要我们用大量笔墨描写的学者,不仅仅因为他的名字荣登当时日本富豪榜,更因为他的文章《脱亚入欧》让日本人的思想激烈碰撞,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击。

福泽谕吉生于1835年,出生地在日本传统的商业城市——大阪。父亲是奥平藩的士族,名曰百助。这哥们儿起初在大阪的藏屋敷(出售粮食的地方)里当会计,工作之余喜欢阅读中国的古书。有一天,百助在一家书店偶尔找到了中国清朝的上谕条例六十余册,当下大喜过望,几乎要晕厥过去,抱着书兴冲冲地跑回家,正要跟老婆分享自己的喜悦,却听见老婆在房间里痛苦地大叫。原来,自己最小的儿子就要出世了。

百助是喜极而泣,同一天,得了最想要的书,还生了个大胖小子,人生如此,夫复何求?高兴之下,百助给自己的小儿子取名为谕吉,表示这孩子一来就代表着吉利。

但是吉利很快就结束了。小谕吉刚刚18个月的时候,他乐极生悲的爸爸病逝。母亲无奈之下带着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回到了老家中津(九州岛大分市和福冈市交界的古镇)。

六七岁的福泽谕吉生活非常郁闷。当地人非常鄙视这家闯中津的破落户,小孩子们也不愿意跟福泽谕吉一起玩耍。福泽谕吉也很有个性,每天自己在家里读书写字,练习剑术。

当时,下级的士族小孩出门都用布把脸遮起来,一个是显得身份低下,一个是显得神秘低调。但福泽谕吉就没这毛病,他经常堂堂正正地挎着刀去酒馆打酒或者买酱油。

如果有人呵斥他:“小孩子!为什么不把脸蒙上!”

他就大声回答:“我是出门打酱油的!关你什么事?”

福泽谕吉不仅不把路上大人的训斥放在眼里,连藩主、天皇、神明他统统不买账。在他十一二岁的时候,已经非常的叛逆,蔑视一切被大家顶礼膜拜的东西。传说有一天,在外边打了酱油回来的小福泽跑进家门,看见哥哥正趴在地上练习书法,白纸上赫然写着“奥平大膳太夫”,这是当地藩主的名讳。福泽谕吉一边往里走一边跟哥哥说:“今天的酱油很新鲜啊。”然后一脚就踩在藩主的大名上。

哥哥一看大怒:“这是藩主的名字,你的臭脚也敢踩啊!这有悖于人臣之道!罪不可恕!罪不可恕!你会遭报应的,会遭报应的!”哥哥跟一跳大神的被灵魂附体似的样子把福泽谕吉吓坏了。他赶紧胆怯地跪下向哥哥道歉。可他心里暗想:“按你那逻辑,踩了藩主名字就得遭报应,那要是踩了神的名字还不得马上被雷劈?”

充满好奇心的福泽谕吉趁哥哥不注意,也在纸上写下了神的名字,然后跑到洗手间死命地踩,踩个稀巴烂之后,他一步步走到门口,回头看了哥哥一眼:“哥哥,如果我回不来了,帮我照顾母亲!”哥哥一脸的困惑。

福泽谕吉没有带便携式避雷针,他大义凛然地、微笑着迈出了自己的小脚。

外边天气很好,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福泽谕吉心中忐忑地在街上走了一圈,除了听到大人骂他不戴面纱以外,没有遇到任何事情。

好吧,福泽心里想,所有的神明之论都是骗人的!

从那天开始,福泽谕吉开始广泛地参与到反迷信、反宗教的运动中,成了明治时期的司马南。他常常跑到神社里怒斥善男信女的无知,也常常在街头揭发刀枪不入的虚假伎俩等。

这种思想不断深化,到了后来,福泽谕吉开始憎恨日本的藩伐体制,他认为,封建统治者利用封建迷信、藩伐政治在钳制人们的思想,让人们变得愚蠢、落后。

福泽谕吉不仅仅对社会有大爱,对自己的家也有小爱。他很小就开始跟着妈妈做手工艺品,然后卖掉挣钱。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福泽谕吉在打工之余开始一本本地阅读父亲留下来的书籍,他从汉唐盛世里汲取中国的光荣梦想,从汉字中领会语言的曼妙,从一个个中国哲学家的著作里重新审视人生,定位自己的祖国。

书读得越多,福泽谕吉就越希望自己的眼界能进一步开阔。他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自己的生活有多无奈。

1854年,佩里的舰队来日本光临指导,彻底打破了这个国家的安静与封闭。福泽谕吉也坐不住了,他挎上了刀,向母亲和哥哥姐姐辞行,他要去另外一个地方,那里有他渴望了解的一切。那个地方叫长崎,坐落在九州西北部,是日本著名的港口。

这里一直跟荷兰保持着密切的商业往来,也是幕府时期,日本人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

21岁的福泽谕吉不再犹豫了,他奔向了那扇窗口,决定从这里开始遥望天空里的星辰,了解世界的变迁。

到了长崎,福泽谕吉首先要学习的是荷兰语。当时,日本人把荷兰语和荷兰文化统称为“兰学”,学好了兰学才能学习西方的文化、医术。

福泽谕吉就从兰学开始,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从德川幕府时期,唯一与日本保持贸易往来的国家是荷兰。从他们那里,日本人学习了西方的技术,特别是西医的理论知识。当时的幕府将军德川吉宗比较看好荷兰的思想,鼓励大家向荷兰人学习,开设实业,研究西方的解剖学。但这种学习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成为风潮。

福泽谕吉要想开眼看世界,首选的国家必然是跟日本渊源很深的荷兰。但到了长崎,福泽谕吉首先要解决的伟大问题就是自己的吃饭问题。于是他走了一条中国两千年前曾经有很多人走过的道路——做食客。所谓的食客就是一群寄宿在政客家里白吃白喝的人。那些还没有成气候的政客常常要表现得礼贤下士、爱惜人才,他们扑到人才身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而食客呢,常常心怀理想,可惜报国无门,也没有衣食来源,所以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政客,表明自己是怀才不遇,千万别给我机会,一有机会我就能挥斥方遒。所以,政客、食客就结成了一种很独特的群体。中国春秋时期,孟尝君家里有三千白吃的食客成为千古佳话。

福泽谕吉年轻,有理想,有文化,所以他自然就走上了食客这条道路。

给福泽饭吃的人叫山本物次郎,在长崎有一定的实力。他非常赏识福泽谕吉的才华,甚至想收他为义子。但福泽家庭观念很强,怕自己在阴间的老爸不高兴,所以没有同意。

俗话说,树大招风。山本对福泽的喜爱很快招来了别的食客的不满,这些人经常排挤、打击福泽,说他是乡巴佬、书呆子。福泽谕吉这人本来就性格孤僻,恃才傲物,所以他决心不与这些心胸狭窄的人为伍,离开长崎去政治中心江户闯天下。

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