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面的世界,儿童永远充满无穷的好奇,在他们那清澈的眼睛里,荡漾着对探索未知事物的无穷渴望。因势利导地从小培养学生求知的兴趣,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留守儿童来说,由于没有了父母的管束和限制,他们甚至更容易或擅长现出对某一事物的特殊兴趣。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的兴趣,并将它培养一种志向,一种理想,以便于他们日后更好地成才。
孩子的兴趣往往表现在对某种事物的好奇和喜爱上。好奇和热爱是儿童兴趣的先导,有了好奇和热爱,就会萌生进一步理解事物的欲望,兴趣也就在这种欲望中悄然而起。
怎样对待孩子的兴趣呢?美国莱特兄弟的故事也许可以给广大老师一些启示。
对于孩子来说,兴趣是一种动力,它对孩子所从事的事情起着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如果孩子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他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持之以恒地去接触它,探求它,他不仅会热情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去,还会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出色地完成它。因此,作为老师必须善于引导留守儿童的兴趣。那么,怎样来发现和引导留守儿童的兴趣呢?
首先,老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留守儿童,从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兴趣。有的留守儿童的兴趣容易发现,比如说有的对跳舞特别感兴趣,一听到音乐就自己跳了起来。而有的由于性格内向,兴趣的表现不是很外露,不那么容易被发现。这时,你就要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找到留守儿童的兴趣点。与其费尽心思去培养孩子的兴趣,不如首先看看自己的孩子到底对什么感兴趣。当然,有时留守儿童的兴趣很不稳定,今天可能喜欢这个,明天可能就是那个了。这个时候,老师不要焦躁,要耐心等待,一旦发现自己留守儿童的兴趣比较稳定了,就应在这方面多花点功夫。
其次,当孩子对某事物表现出兴趣后,老师要善于引导。有的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兴趣熟视无睹,而有的老师则不知道该怎样去引导,其实,对于留守儿童的兴趣点,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这方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