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古典与现代(第一卷)
15209100000037

第37章 学林散叶之“为而不争”

秋叶辑

1.黄炎培49岁读《道德经》,得一结语:“为而不争。”后读《金刚经》,又得一结语:“如石不动。”

2.童书业一生为人谦虚,轻视金钱,常与人合写文章,由他口述主要史料和见解,别人听了再核对史料写成文章,但发表后他却不愿署名,稿费也全归别人。

3.马约翰反对别人宣传他,且拒绝欧洲各国报纸拍照介绍他。他说:“我不喜欢别人替我介绍,那多少是有点自我宣传的。”

4.林语堂把在台北阳明山家中的书房命名为“有不为斋”。他受儒家“有为”思想的影响,与此同时也欣赏道家的“无为”,故他的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也往往有“不为”的事。

5.蔡元培先生曾说:“不知每天要见多少不愿见的人,说多少不愿说的话,看多少不愿看的信,想腾出一两个钟点看看书也做不到,真是痛苦极了。”

6.钱歌川20岁时,曾个人办了一份杂志,名叫《流萤》。其取意于唐代诗人的诗句:“莫谓君家无长物,案头灯火有流萤。”

7.曹聚仁在上海大学教书时,衣着朴素,一年四季穿着蓝布长衫。因此,竟有女生以为他是学校中的茶房,常闹笑话。可曹仍坚持他的“布衣主义”。

8.有人请苏曼殊作画,苏乃落笔绘一老树一明月。某君大喜说将以糖果饷苏,乃登楼取之。既下楼,见苏以浓墨绘曲线,遍绕树身及月。该君大骇,问是何为者,苏曰:“此所谓金绳系月也。”于是拂袖而去。

9.陶行知以为《圣经》里有两节很有意思,那就是《新约·马太福音》十八章的两篇故事:一篇是耶稣说要进天堂,就得重新做小孩子;另一篇是守羊人看放100只羊,忽然有一只不见了,于是这个守羊人撇下了这99只羊,去寻找那一只迷途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