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孙子的管理智慧:老板与孙子的对话
15334200000018

第18章 信息通道 避免胡闹

孙子说: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孙子·用间篇》

“守将”,指敌国镇守地方的将领。“左右”,指幕僚,如秘书、参谋、副官之类。“谒者”,指古时掌管宾客请示报告之事的小吏,相当于现在负责接待、传达之类的工作人员。“门者”,古时守门之吏,相当于现在的卫兵。“舍人”,指在舍内任给事差遣之役的小吏,相当于今日的勤务兵。凡是要攻打的敌方军队,要攻占的敌方城堡,要刺杀的敌方官员,必须预先了解其主管将领、左右亲信、掌管传达的官员、守门官吏和门客幕僚的姓名,指令我方间谍一定要侦察清楚。

孙子认为,从事间谍活动应该察明、结交各种各样的人员,以便通过他们扩大交往面,取得想要获得的情报。现实生活中的公关等活动,可从中借鉴。以为,孙子在这里论述的“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是商场刺探情报的突破口。

“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所以是商场刺探情报的突破口,原因之一在于,老板周围的人多有捞取好处的心理。这些人喜欢的是不廉洁的老板,他们可以乘机施展阴谋诡计,从蒙骗老板中徇私舞弊而获得各种好处。反过来说,如果老板不能或没有满足这些人的私欲,他们便会聚集在一起千方百计给老板找点麻烦,给他些颜色看。

某仓库门卫郑某,年五十有余。工作一向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凡不符合规定的事,天王老子说的也不行。

一日,一辆高级轿车驶到仓库门口,从车内走出一年轻人,对郑某说:特资局谭局长来此视察,并取回几件代存的东西。说着还拿出仓库主任写的便条作为凭证。郑某看也没看,说:“我没接到通知,也没看到取货单据,不能放行。”几经交涉,郑某牛劲大发,就是不理这个茬。无奈,谭局长亲自走出车门,对郑某说:“老同志,你很负责,很好,我借你的机子打个电话可以吧?”老郑说:“可以。”不大一会儿,仓库主任亲自开摩托车赶来,补办了手续,老郑才放行。临走,局长还特意与老郑握手道别,并大加赞扬:“好!我们就需要你这样严格认真的好同志。”并交代仓库主任:“你们要大力表扬这位同志!”

不过不久,老郑果然被调到机关,说是因为他忠诚可靠,老板要对他“提拔重用”。结果老郑当了一名清洁工,他原来的工作则交给了一个头脑“灵活”的马屁精。

王主任在酒桌上认识了李主任。李主任是电影公司的,酒菜下肚,通红个脸,拍拍胸脯:以后看电影找我……那意思就不用花钱。

王主任领着老婆员工找李主任了。李主任热情接待,写了张条子让王主任拿着找张组长,张组长见条,热情接待,让小刘领王主任一企业进放映场找座。

又来好电影了,王主任心里打了个顿,还找李主任吧。李主任一如上次,热情接待,写条……找张组长……让小刘……

又来好电影了,还找李主任?拉倒吧,怪麻烦的,也怪不好意思的。王主任自己掏钱买了票。老婆说:五楼梁五企业看电影从来不买票,并且一有好电影就看,不知他认识谁?王主任说:可能是认识哪个官吧!某日,五楼梁五到二楼王主任企业有事。王主任的老婆问梁五,看电影认识的谁?梁五答:把门老头。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企业老板对如何培训使用间谍,如何搜集、研究分析情报越来越重视。在西方社会,干经济间谍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据对1 500企业美国公司的调查,有1324企业公司公开承认,在外国竞争对手中搞间谍活动。

一天,美国牙膏大王盖茨接受同行送来的一件礼物,那是一个制作十分精巧的鳄鱼模型。盖茨十分喜欢,把它放在办公桌上,经常欣赏。没过几天,盖茨的夫人发现,鳄鱼的眼睛总是在转动,她和盖茨拆开鳄鱼模型一看,原来是一架微型摄像机,把盖茨的一些机密文件都摄走了。

在日本,从事情报工作的挂牌机构不下400个。其中仅三菱商社便在11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情报搜集机构,有3000多个工作人员。他们不仅搜集情报,而且注重分析研究,拿出相应的产品来。

中国大庆油田在开采初期,急需一批适应高寒地区作业的石油钻探设备和运输设备。这时,日本一企业公司马上告之说,他们有这种设备。原来,他们一直在搜集中国生产石油的情报。当他们从报纸上看到中国的石油工人都穿棉大衣,戴皮帽,断定这个油田在东北某高寒地区,并制造了相应的设备,等着我们购买。

“卡西欧”的创建者是日本铿尾四兄弟:忠雄、俊雄、和雄、幸雄。1949年9月,在日本东京举办了日本“第一届商品展览会”,坚尾四兄弟在观看了体积庞大、价格昂贵、运算缓慢的来自美、英、德等国家的计算器后,便发誓要研制出自己的计算器。经过4年奋战,当他们拿着样机去找专家鉴定时,专家对他们说:“这部样机已落后35年!”坚尾四兄弟恍然大悟:“总是闭门造车,对世界的发展一无所知,怎能行呢?”他们四处活动,与许多外国同行建立信息交流。在大洋商业公司的关照和指导下,坚尾四兄弟不但可以接触到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器,还得到了大洋商业公司的资金援助。1956年,坚尾四兄弟研制的具有连乘功能的螺线管式计算器终于投入了商业生产。第二年,可进行14位数运算的“卡西欧14-A型”继电器式计算器也顺利诞生。也就是在这一年,坚尾四兄弟建立了“卡西欧计算器股份公司”。到了1962年,“卡西欧”又研制出高性能的“301型”和“A-1型”计算器,年营业额近6亿日元。

但是挑战来了。1964年3月,夏普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使用半导体晶体管的电子计算器,全部重量才25千克,而“卡西欧”重120千克,用户们纷纷转向“夏普”。铿尾四兄弟面对冷酷的现实,不得不将继电器式计算器全部抛弃,转而从零开始,研制半导体晶体管式电子计算器。

为了生存,“卡西欧”的全体员工,上至总经理,下至业务人员,人人学习电子技术,而技术人员则夜以继日地奋战,忘我地向一道又一道难关挺进。1965年10月,“卡西欧晶体管计算器001型”诞生,性能与夏普公司的晶体管计算器相近。

夏普公司毕竟是“领先一步”。他们提出一个新的口号:让每个人在口袋里装上一台电子计算器。在半导体技术专家佐佐木指导下,夏普公司生产出第二代台式电子计算器,将4000多个半导体晶体管减少到59个集成电路和650个零件,重量减轻到4千克,售价也减少了一半,这是电子计算器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夏普公司大出风头。

一直把两眼盯在“夏普”身上的“卡西欧”不甘落后,他们先后研制出“鲁特001型”、“卡西欧-80型”等新产品。并抢先一步,把电子计算器“推入了个人和企业主妇的手中”。1972年8月,可放在手掌之上、售价仅1.28万日元的“卡西欧迷你型”计算器问世,“卡西欧”再一次独领风骚。

夏普公司背水一战,制订了“夏普734计划”:“夜晶显示、干电池工作、薄形化”。1975年4月,“夏普”如愿以偿地推出崭新的接触式键盘计算器;1977年5月,夏普公司的新计算器厚度仅5毫米,重60克,有3个零件。夏普公司再一次夺回了失去的市场。

“卡西欧”奋起直追,成功地研制出“名片式”超薄型计算器和厚度仅为0.8毫米,重12克的“胶片式计算器”。

至此,日本计算器市场完全被关西的“夏普”和关东的“卡西欧”所垄断,但是,“夏普”和“卡西欧”的计算器大战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