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牛奶咖啡会计学
15459200000032

第32章 不要边喝牛奶边吃巧克力――收入、费用、利润的核算

1.收入的含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企业销售商品时,如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即可以确认为收入: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风险主要指商品由于贬值、损坏

……报废等造成的损失;报酬是指商品中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包括商品因升值等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如果一项商品发生的任何损失均不需要本企业承担,带来的经济利益也不归本企业所有,则意味着该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移出该企业。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企业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后,如仍然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或仍然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则此项销售不能成立,不能确认相应的销售收入。如企业对售出的商品保留了与所有权无关的管理权,则不受本条件的限制。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新会计准则中将此项单独列示,说明了收入的金额能否可靠计量对收入的确认有重要影响。当企业确认收入时,应按其已收或应收价款的公允价值计量。

(4)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在销售商品的交易中,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即为销售商品的价款。销售商品的价款能否有把握收回,是收入确认的一个重要条件。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如估计价款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均已满足,也不应当确认收入。

企业在判断价款收回的可能性时,应进行定性分析,当确定价款收回的可能性大于不能收回的可能性时,即认为价款能够收回。一般情况下,企业售出的商品符合合同或协议规定的要求,并已将发票账单交付买方,买方也承诺付款,即表明销售商品的价款能够收回。如企业判断价款不能收回,应提供可靠的证据。

(5)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收入能否可靠地计量,是确认收入的基本前提,收入不能可靠地计量,则无法确认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售价通常已经确定,但销售过程中由于某种不确定因素,也有可能出现售价变动的情况,则新的售价未确定前不应确认收入。

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与同一项销售有关的收入和成本应在同一会计期间予以确认。因此,成本不能可靠计量,相关的收入也不能确认,即使其他条件均已满足,也不能确认收入。

“例74”A企业2007年3月份销售一批产品给B企业,按照合同约定,产品的销售价格为400000元,增值税税率17%,产品品种和质量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提供,产品已经出发,并收到了B企业开出承兑3个月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该批产品的实际成本为220000元。在这项交易中,A企业按照合同约定的产品品种和质量发出产品,B企业已将购入的商品验收入库,并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承诺在3个月后付款。按照销售成立的标志,该项销售已经成立,A企业已将售出产品上的所有风险和报酬转移给B企业,并不再对该批产品实施管理权和控制权。营业收入是可以计量的,即按照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确定,同时,该产品的实际成本已经确定。满足这些条件后,应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A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000借:主营业务成本220000贷:库存商品2200002.现金折扣的核算现金折扣是指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一定时期内尽早偿还货款而给予的一种折扣优待。

现金折扣的处理方法有两种:总价法和净价法。

(1)总价法是将未扣减现金折扣前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入账,销售方给予客户的现金折扣则作为财务费用,从企业的当期收入中折减。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总价法。

(2)净价法是把扣减现金折扣后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入账,对于客户丧失的现金折扣,则作为冲减财务费用处理。

“例75”某企业赊销产品20件,每件售价760元,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即买方必须在30天内付清,10天内付款享受2%的折扣,11~20天内付款享受1%的折扣,20天以上付款不享受折扣优惠),根据总价法,处理如下:

①赊销货款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②10天内收回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应收账款。

③11~20天内收回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应收账款。

④超过20天收回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3.销售折让或销售退回的核算

(1)销售折让。

销售折让是指对于在商品质量、规格等方面不符合要求的商品不作退回处理,而是由销售单位同意在商品价格上给予某些减让。对于销售单位来说,销货折让应作为产品销售收入的抵减项目处理,即借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账户。

“例76”某企业销售的10件产品因质量不符要求,经买方同意,每件退回价

款50元,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增值税率为17%。企业会计分录编制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

贷:银行存款。

(2)销售退回。

销售退回是指购买者由于商品质量或品种不符合规定要求,而将已购买的这部分商品退回给卖方。对销售单位来说,发生销货退回时,不论是属于本年还是属于以前年度销售的,都应冲减本期的销售收入,即借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账户。

“例77”某企业销售的10件产品因规模不符被买方退回,企业以银行存款退回全部货款5000元及增值税850元。企业会计分录编制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贷:银行存款。

4.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

(1)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产品销售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收入,如材料及包装物销售、无形资产转让、固定资产及包装物出租等。

为了总括反映和监督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情况,企业应设置“其他业务收入”账户。该账户贷方登记发生的其他业务收入数额,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经结转后该账户期末无余额。

企业发生其他业务收入时,应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账户,贷记“其他业务收入”账户,期末结转其他业务收入时,应按该账户余额,借记“其他业务收入”账户,贷记“本年利润”账户。

“其他业务收入”账户还应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2)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是指企业除产品销售以外的其他销售和提供其他劳务而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提供劳务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营业税金及附加等。

为了总括反映和监督企业的其他业务成本情况,企业应设置“其他业务成本”账户。该账户借方登记发生的其他业务成本数额,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经结转后该账户期末无余额。

企业发生其他业务成本时,应借记“其他业务成本”账户,贷记“原材料”、“周转材料”、“累计折旧”、“生产成本”、“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有关账户;期末结转其他业务成本时,应按该账户余额,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其他业务成本”账户。

“其他业务成本”账户还应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5.各项费用的核算

(1)管理费用的核算。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绿化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存货盘亏和毁损(减盘盈)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企业发生管理费用时,应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2)财务费用的核算。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不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利息费用(减利息收入)、金融机构手续费、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其他财务费用。

企业发生财务费用时,应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有关科目。企业取得的利息收入,其数额与利息支出相比一般较小,在我国未单列科目进行核算,应抵减利息支出,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3)销售费用的核算。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展览费和售后服务费以及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和其他经费等。

企业应根据实际发生的产品销售费用,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4)主营业务成本的核算。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已销售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和工业性劳务等的生产成本。在数量上它等于本期各种产品的实际销售数量与各该产品实际单位生产成本乘积的总和。

为了总括反映和监督企业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应设置“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该账户借方登记已销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工业性劳务等的生产成本,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经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企业结转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时,应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贷记“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账户;销售退回的产品,可以直接从本月的销售数量中减去,得出本月销售的净数量,然后计算应结转的销售成本,也可以单独计算本月销售退回的产品成本,借记“库存商品”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期末结转销售成本时,应按“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余额,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还应按产品类别(或劳务)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5)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核算。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应由销售产品、提供工业性劳务等负担的销售税金和教育费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由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不从收入中扣除,因此不属于这部分内容。

为了总括反映和监督企业销售产品应缴纳的销售税金及教育费附加情况,企业应设置“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该账户借方登记按国家规定计算的应负担的产品销售税金及教育费附加数额,贷方登记收到的退税或减税数额以及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经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企业应于每月月末,按规定计算出应负担的销售税金及附加额,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贷记“应交税费”账户;企业收到出口产品退税以及减免退回的税金,应借记“应交税费”账户,贷记“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同时,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应交税费”账户;企业实际缴纳税金及附加时,应借记“应交税费”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期末结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时,应按该账户余额,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

“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还应按产品类别(或劳务)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6.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1)营业外收入的含义及其核算。

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因此,在会计核算上,应当严格区分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界限。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等。

为了总括反映和监督企业营业外收入情况,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收入”账户。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发生的营业外收入额,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经结转后该账户期末无余额。

“例78”某公司收到罚款收入400元,存入银行。公司会计分录编制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2)营业外支出的含义及其核算。

营业外支出是指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应从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支出。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非常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等。

为了总括反映和监督企业营业外支出情况,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支出”账户。该账户借方登记发生的营业外支出额,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经结转后该账户期末无余额。

“例79”某企业向某小学捐款5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企业会计分录编制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例80”某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罚款1000元。企业会计分录编制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7.利润的核算

(1)利润的含义。

利润是指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活动的净成果,是企业收入抵减费用后的差额。如果收入小于费用则为亏损。利润是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

利润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实现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根据配比原则,则是同一期的收入抵减费用后的净额,若收入小于费用,则表现为亏损。

利润总额在内容上包括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两部分。用公式表示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

①营业利润的确定。企业的利润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其中: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②投资净收益的确定。投资净收益是指公司对外投资、购买债券及股票所获得的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余额。

其中投资收入包括股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从其他单位分回的利润、投资到期收回或中途转让其所得款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投资损失则指投资到期收回或中途转让其所得款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此外,按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受资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净资产中所承担的份额也作为投资收入或投资损失的一部分。用公式表示投资净收益如下: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入-投资损失

③营业外收支净额的确定。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企业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减去各项支出后的差额。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所以,企业利润总额也可用以下关系式来表示: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企业的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净利润,用公式可表示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2)利润结转的账务处理。

根据财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账户来核算本年度内所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该账户在介绍收入的核算时已经涉及,现详细介绍该账户。

该账户的借方登记期末从各成本、费用类账户所转入的借方余额,贷方登记期末从各收益类账户所转入的贷方余额。结转后如“本年利润”为贷方余额,则表示为企业本期所实现的利润总额;若余额在借方,则反映企业本期亏损总额。年度终了,企业应将“本年利润”账户的全部累计余额,转入“利润分配”账户的借方(净亏损)或贷方(净利润)。年度结转后,该账户应无余额。

在会计核算实务中,计算本月利润总额和本年累计利润,通常用“账结法”于每月月末将损益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通过此账户结出本月的利润(或亏损)总额及本年的累计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