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农村体育健身常识——跑步健身运动常识
15489700000006

第6章 影响短跑能力的环境因素

热量

大家现在都普遍接受这样的观点,当参与活动的肌肉通过积极的准备活动或通过人工加热(如热水浴)后,锻炼人员的赛跑能力可得以加强,在这种情况下,若体温低于适当的温度可导致其赛跑能力的下降。那么,在短距离重复性跑锻炼中,跑的能力会受到外界热力的影响并能引起体温的升高吗?

有较高环境温度的热带地区,经常会被选作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地。例如,为了准备亚特兰大和巴塞罗那奥运会,要求选手需定期在30~35℃的温度下进行锻炼和比赛,经常在这种温度下锻炼,锻炼人员的运动能力不会受到很大损失。同时在练习中人体散热的能力也应考虑到,在长时间的亚极量的练习中,散热能力弱会使运动能力下降。研究表明,在能量消耗相等的情况下,间隙疾跑使人体的热量损耗比持续跑要高。

有一项实验,对在较热的环境(30℃)与在较温和的环境(20℃)里进行高强度间隙性的往返跑研究,所进行的测试是几个15米疾跑,并与连续的60米走、60米低强度放松跑和60米高强度慢跑相交替。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的环境对运动成绩具有重要而决定性的影响,由于受试者直肠的温度高于39.5℃,而过于疲惫,以致他们难以跑完全程或被迫退出;但在温和环境下,直肠温度是较低的(不同环境温度下分别跑了8842米和11201米)。对每次疾跑测试的实验表明,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短跑速度会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在高温的环境下,运动成绩一般都呈现较差的趋势。如果受试者能得到足够的水分补充,尽管体温会上升,但其运动成绩与在温和条件下的成绩相比差异不大。若通过限制水分的补充来增加体温会使短跑成绩大幅度下降。所以,在持续进行有多组练习的短跑锻炼中,体温的下降可能是影响短跑成绩的决定性因素。

海拔高度

空气的压力、密度与阻力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成指数级的降低,在海平面高度上,气压、密度与阻力都是最大的。如果空气阻力是唯一影响跑步成绩的变量,那么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运动成绩也就有所提高。但是,海拔高度不仅能引起空气总体压力减小,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其中的氧分压有所减小。尽管空气的化学组成保持未变,但氧分压的减小依然存在,氧分压减小会对动脉血离开肺部时的携氧饱和度有直接影响,动脉血携氧饱和度的降低会减少每升心输出量供给做功肌肉的氧量,这导致依赖于有氧代谢供能的运动项目的成绩下降。

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海拔高度2300米),人们发现短跑项目的成绩等于或高于海平面高度上的成绩。但同时也发现中距离跑(如1500米)的比赛成绩下降了3%,长距离项目的成绩下降了8%。即使在1200米海拔高度上,耐力项目的成绩也是下降的。

尽管有氧代谢在短跑项目上的意义是重大的,但其大部分的能量是由无氧系统提供的,最大无氧供能显然不会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短跑比赛中运动成绩稍许的下降,有氧代谢供能对其的影响要远远超过空气阻力对其的影响。

短跑项目的成绩会因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受益,但短跑比赛结束后,其恢复的时间也在增加。两次短跑间的恢复时间与最大有氧代谢率有关,且最大有氧代谢率会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下降,这对需要参加多项比赛的锻炼人员来说是极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