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开店必读手册
15561400000032

第32章 商品的进、存、摆(10)

(4)全店出清存货降价

全店出清存货也称一次性出清存货,是指商店定期降价的一种方式,通常一年搞两三次。

例如,我国的有些商店一般在国庆节、春节等旺销期之后,集中性一次降价,为原价出售商品提供较长期限。同时也可以增强顾客对商店正常价格的信任。而美国的商店,全店出清存货一般一年搞两次,常在圣诞节和美国独立纪念日(7月4日)等旺销期之后举行。其目的是在实地存盘和下一季节开始以前把商品清除出去。

全店出清存货比自动降价法的优越之处:第一,为按原价出售的商品提供较长的期限;第二,频繁减价会破坏顾客对商店正常定价的信任。购物时顾客就会想:“可能很快就降价了,干吗现在买呢?”自动降价法比全店出清存货的优越之处:第一,出清存货大拍卖则把淘汰便宜货的机会限制为一年两次,自然影响向散客促销的机会。

第二,自动减价方法吸引了源源不断的买便宜货的消费者进店,而他们可能成为这家商店的常规商品的潜在顾客。

3.降价时机的选择

许多商店很早就开始降价,而那时的需求还相当活跃,通过及早降价销售,商店不必像在销售季节的晚期那样急剧降价。一些商店也采取后期降价政策。尽管商店对安排降价的最佳时间顺序有不同的看法,但必须在保本期内把商品卖掉却是共识。在保本期内,可以选择早降价、迟降价或交错降价。

迟降价的主要好处是:

(1)减少商店由于降价带来的利润降低。

(2)商店可以有充分的机会按原价出售商品。

(3)避免频繁降价对正常商品销售的干扰。

实行早降价有许多好处:

(1)早降价可以为新商品腾出销售空间。

(2)早降价可以加快商店资金的周转。

(3)实施这种办法,是在需求还很旺盛的时候,就把商品降低价格出售可以大大地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早降价与在销售季节后期降价相比,只需要较少的降低价格就可以把商品卖出去。

选择降价时机,关键要看减价的结果。如果商品能顺利地销售,商店可以选择延迟降价,如果降价对顾客有足够的刺激,可以加速商品销售,可以早降价。

交错降价就是将早期降价和晚期降价策略结合起来运用,现在这一方式变得越来越流行了。例如,许多时尚商品专卖店在前几周之后削价20%,然后又过几周再削价30%,一直这样下去直到商品卖完。这种方法看来比那种降价次数少但降价很厉害的办法更能增加利润,这可能是因为顾客相信他们必须在降价结束之前而商品又未售完时去购买。同样,在第一次降价时未购买的顾客可能会在下一次降价时购买。两种策略结合的缺点是:商店可能会在第一次或第二次降价之后蒙受较大损失。

但是,频繁降价会使顾客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果商店频繁地搞商品降价处理,顾客就会认为“降价处理的商品价格就是该商品的本身价格。”如果顾客形成这样的印象,降价就失去了对顾客的吸引力。

4.有计划降价

商店经常会对商品实行降价出售,尽管降价有多种原因,归纳起来无非两个:清仓(处理商品)和促销(贱卖)。当商品销售缓慢、商品过时、在销售季末,或者是价格高于其竞争对手的价格时,商店通常会采取降价的方式加速商品周转。一些人担心降价会损坏商店的形象,但如果商品放到下季出售,商品也许会变得破旧或过时,同时商店还得付出很高的库存成本。商店运用降价策略进行促销,通常会增加现金流量,从而可以购买新的商品,同时,降价也可以增加顾客流量,顾客到商店后还可以购买其他正常价格的商品,有计划的降价促销实际上能提高商店总的营业额。

然而降价必须有计划的进行,商店首先应制订一个完善的促销计划,每期促销应选择什么商品作为促销商品,采购员要事先与供应商接触争取他们的促销配合。此外,商店还要对过去的销售记录保存完好,并对现时的销售情况及时分析。这意味着跟踪过去降价的商品类型,现在的季节有什么商品销不动了。例如,如果一种商品的某些尺寸过去常大量降价,则商店就应在本季减少对这些商品尺寸的进货。

实施降价控制时必须能够对降价作出估计,并修改最近各期的进货计划,以反映这种降价。事实上,降价率太大可能标志着商店的采购员在进货时对风险的估计不足。评价降价理由的一种良好方法,是让采购员记录他所采购的商品每次降价的理由,并定期检查这些理由。例如,季节终了,如何与竞争者的价格相抗衡,陈旧的商品,过时的样式等等都可以作为采购员的记录事项。

5.控制适宜降价幅度

降价的幅度对降价的促销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一次降价幅度过小,不易引起顾客的注意,往往不能起到促销的作用,而一次降价幅度过大,顾客会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质量等产生怀疑,同样会阻碍商品销售。

出售商品所需要的降价幅度很难确定,易变质的商品(如鲜肉和农产品)以及时尚商品需要比纺织品有更大的降价幅度。因为商品不同,打折的幅度就要有所不同。例如,对10万元的汽车降价10%可能比对2元的冰淇淋进行10%的降价更具有刺激性。根据实践经验,各类商品的降价幅度如下:

(1)一般商品应在10%~50%。如果降价幅度超过50%,顾客可能会对商品品质产生怀疑;

(2)耐用消费品降价幅度一次不宜超过10%。

商品涨价的五种策略

很多商店对商品涨价都很敏感,他们希望维持现状,尽量少涨价。因为顾客一旦发现涨价会产生抵触心理。其实商店不应过于害怕涨价,他们应该在经营中做到即使提价,也不会遭到顾客的反对,还能吸引顾客上门。所以商店必须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商品以及顾客不同心理,采取适当提价技巧。

1.选择适当涨价时机

涨价时机非常重要,涨价不能平白无故地涨价,最好在恰当的时机中进行,除非商品采购成本突然大涨,不得不当时涨价,否则涨价需要考虑时机。涨价一般是有恰当时机的,错过了机会,价格就难以提高了。商店通常选择的涨价时机有:

(1)年度交替时。新年或春节期间消费比较热,顾客手中要花费的钱比较多,此时对商品价格敏感度减弱,在这一时期涨价会容易被顾客接受。

(2)应节商品。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时期,因为顾客这时对价格关心程度较低,对商品本身的关心程度较高。这时提高价格往往不会遭到顾客的拒绝。

(3)季节性商品换季时,如冬季商品换成春季商品时,对新上市的春季商品可以考虑高于上年价格的幅度销售。

(4)当商品采购成本上升,商店已经出告示通知顾客一段时间,而顾客皆知采购成本上涨时。

2.附加馈赠

涨价时,以不损害商店正常收益为前提,搭配附属商品或赠送一些小礼物,提供某些特别优惠。这样给顾客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是由于搭配了附属商品的感觉,过一段时间,再重新恢复到原有水平上去。这样做要注意时间的配合。例如,12月1日开始采用搭配附属商品进行提价,到1月1日取消附属商品,这样顾客就很少反对。

3.一次涨价幅度不能过高

尽管商品的采购成本可能短时间内上涨过快,商店已经将采购成本实情公之于众,但大多数顾客一般并不关心商店出于什么原因涨价,而只是关心自己能否接受这一新价格,即涨价后的价格与心目中价格标准是否接近。如果涨价幅度过高,不管任何原因,都会导致顾客弃买,或转投其他商店。因此,商品的一次涨价幅度不能过大,尤其是顾客价格敏感度较高的商品,涨价幅度更要谨慎,也许这些商品正是招徕顾客的诱饵,涨价之后,不是失去了这一部分顾客购买力,还将连带失去其他商品的营业额。从经济数据看,一次上调幅度,不宜超过10%。商店如果需要调整的价格幅度较大,最好采取分段调整。

4.分步骤提价

不是所有商品的采购成本都在同时上涨,因此商店全部提价时,会遭到顾客的强烈抵制,为了减少顾客对商店涨价的抵触心理,商店采用部分提价为好。如果全部商品涨价,会导致顾客忠诚流失,促使顾客转而走向竞争对手商店购物或舍近求远去货仓式商店购买哪怕是一些日常用品。部分商品提价,可以给顾客留有一条退路,顾客会认为,这个涨了可以买那个。对于涨价的部分商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顾客对于涨价之事会逐渐淡化,对原来无法接受的价格会逐渐适应,商店的销售量也会稳步回升。因此,商店即使需要对所有商品涨价,明智的做法是分阶段分步骤涨价,先选出一部分商品或不敏感商品涨价,然后再逐一逐一提高其他商品价格。

5.将实情告诉顾客

某些涨价的原因是可以被消费者接受的,例如,当商店采购成本上涨时,而维持原价销售无法经营,商店不得不提高售价。但如果是出于市场一时商品走俏,商店想赚取高额利润,则这一做法会被消费者所抵触。因此,为减轻顾客的抵触心理,商店若是出于第一种情况考虑涨价,不妨将商品采购成本真实情况向顾客公布,取得顾客的谅解,说服顾客接受涨价的事实,建议顾客如何减轻涨价的负担(如选购代用品),则顾客会在理解的心态下接受涨价。商店需要注意的是,当你使用这一理由涨价时,必须在采购成本降下来之后立即将商品价格降下来,否则只有升,没有降,几次事件之后顾客会有受愚弄的感觉。

价格促销的九大策略

分享利润定价

澳大利亚悉尼市有家女士用品店,经销的所有商品,标价并不比任何商店低廉,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商品的标价高于其他商店之上,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实际销售过程中,顾客购买商品的实际价格并不高,因为这家商店实行的是分享利润的定价方法。

这种价格策略的高明之处是,按顾客每次购买商品数量的多少自动降低商品售价,具体降价幅度视顾客每次购买数量的多少而定。另外,顾客全年累计购买量达到一定的数额,还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参与商店每年的利润的分成,商店每年用于给顾客分成的利润占盈利总额的20%。

这家商店销售的女士长筒丝袜,每双标价为8澳元,若是顾客一次购买两双,售价即为每双7.5澳元,三双和三双以上均为每双7澳元,若一位顾客全年累计购买量达到20双,即可享有参与商店部分利润分成的权利。该店首创的这种分享利润定价方法,由于能够使顾客深深地感觉到购买量越多价格越低廉,越有便宜可占,因而登门求购者蜂拥而上,不招自来。

这家商店也由此而成为全澳大利亚女士用品商店的佼佼者。这种定价策略尽管在国内商店中很少使用,但它的独特性应该可以给国内商店以借鉴。

折扣定价

折扣价格是商店根据顾客购买的不同情况,在基本价格上进行适当折扣而形成的实际成交价格。在具体运用中,折扣定价又分为以下三种:

1.特卖品折扣

特卖品一般是指不再流行的商品,或是企业专门挑选出来大幅让利的商品。特卖品往往大幅度折扣销售,因而对消费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例如,原价100元的商品,现在也许只卖10元。一般特卖品比平时或竞争对手的价格低20%以上,否则不可能对顾客形成特价商品印象,也不能造成销售的强刺激。对于超级市场和货仓式商店来说,价格促销是其最主要的促销手段,因而最好每周推出一批特卖品,以此来吸引顾客。

当然,使用这一促销手段时,要衡量每次出售特卖品的折扣损失应该小于由此带来的整体商品销售的赢利水平,否则就得不偿失。一些商店为弥补特卖品折扣损失,往往会与供应商协商,共同承担这一损失。

2.数量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