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党务通:党委、支部建设与实务全书
15569600000101

第101章 党的基本知识要点(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的理论;关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的理论;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理论;关于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的理论;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等。

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创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关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工业化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既是我们党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方针。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胜利。

总之,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和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斗争中、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教训后作出的必然的历史选择。我们决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毛泽东思想中的某些具体结论,已不适应今天发展变化的形势,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不但在历史上曾经引导我们取得胜利,而且在今后长期的斗争中,仍将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9、邓小平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我们党把这个理论称之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9个方面: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素质的提高。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提出通过改革解决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体制的基础上,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在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中叶“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上实现现代化。还提出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战略,提出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的战略。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问题上,强调中国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纪律和战斗力,使中国共产党能够胜任对整个国家和各族人民的重大领导责任。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都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党的“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宗旨,只有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身奋斗才能最终得到实现。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指出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和平统一祖国,这是从实际出发,兼顾各方利益,能为各方所接受的合情合理、切实可行的方案,既坚持大陆的社会主义,又保留和允许台湾、香港、澳门现存的资本主义。这一构想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有利于中国建设与发展的大局。

这9个方面的问题相互之间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当然它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1年,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它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主体的统一。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了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坚持贯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又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要求,赋予这些基本原理以新的思想内涵,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从时代的新要求出发,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赋予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意义,赋予党的宗旨以鲜明的时代内涵,赋予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我们党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的十三大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性的理论,作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指出:“我们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的科学说明,是防止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和超越初级阶段的错误倾向的有力武器。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总起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国向现代化的工业国发展的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四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五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这五条概括起来,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艰苦创业、摆脱贫穷落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限,是从我国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是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限是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下限是21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具体时间至少100年。这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用几百年时间实现现代化相比,我们的任务是很紧迫的,非奋起直追不可的。当然,我们有优越的社会制度,有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只要我们全党、全国人民奋发努力,艰苦创业,是大有希望的。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六大党章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从基本路线的内容来看,体现了四个特点:

(1)科学地把党的路线明确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党的基本路线从时间上有了清晰的适用范围,更符合我国国情。

(2)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命题直接纳入了党的基本路线,从而更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当今的实际和历史对我们的要求,必将更有力地吸引、鼓舞和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投身到全面改革的实践中来。

(3)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纳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对我们及时排除“左”或右的错误倾向的干扰,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有着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

(4)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合潮流、得民心的。

概括起来说,党的基本路线的特征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基本立足点,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伟大旗帜,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以两个文明的现代化为目标。它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映了党对这个历史时期基本任务的新认识,是我们制定各项具体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集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态环境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在内的综合性、系统性目标。这个目标大体涵盖了7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从宏观上规定了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