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党务通:党委、支部建设与实务全书
15569600000106

第106章 党的建设基础知识(2)

中国共产党有300多万个基层组织,分布在全国各地、各条战线。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改革的推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要依靠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坚实牢靠,党的整体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党的执政地位才会固若磐石。邓小平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经常检查和改进基层组织的工作,是党的领导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1、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为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村党支部建设,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建设一个好领导班子,尤其要有一个好书记,能够团结带领群众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培养锻炼一支好队伍,共产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干部能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共青团员能够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3)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4)完善一个好的经营体制,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引导和帮助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体现民主管理原则,保证工作有效运转,使村级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是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中,无论企业资产怎样重组,产权关系怎样变化,内部决策和经营机制怎样调整,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都必须坚持,不能有任何削弱。

国有企业党组织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要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开展工作、发挥作用问题。

3、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适应城市社会管理和党员分布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随着改革的深化,原来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功能逐渐分离出来,很多事情要靠街道、居委会来做。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民办机构在街道社区落户,离退休人员、待业人员、外地务工人员大量进入社区,社区成了各类矛盾的汇聚地。搞好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实质就是打牢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要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要做好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到: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就有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凡是有居民的地方,就有党组织做服务群众的工作,就有党员在发挥作用。要努力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五个好”目标,不断提高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4、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开展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同在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的广大职工群众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的需要。

凡是已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应建立党组织。要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进一步明确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目标、方针和原则,物色、储备一批素质和能力适合在这类企业工作的党员骨干力量,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和培训。要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积极探索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重点解决党组织发挥作用、增强凝聚力的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在企业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5、加强机关、高校党建工作

机关党组织要严格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高校党组织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做好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做好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加大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积极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要继续坚持,不断完善。同时,要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直接联系着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基层党组织,不仅能在平时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遇到突发事件、面临各种政治风浪时也能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

(三)党员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领导、完成党在新时期历史任务的需要。当前,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党员队伍的构成,都同过去大不一样。新党员数量大幅度增加,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把全体党员锻炼成坚定的共产党人。

三、党的制度建设

党的制度是由党章和党组织所规定的党内关系规范与一定党内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系。它反映党自身建设的发展规律,体现党的整体意志;规定党的组织结构、职能、权限、活动范围和工作方式等;约束党员个人的活动范围、行为方式等;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

党的制度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党作为政治组织在运作时处理内部各种关系所遵循的根本原理和原则;二是对党组织、党的干部和党员的活动作出的各种具体规定和要求,表现为规范这类活动的各种规则、准则、程序和条例等;三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在对上述各项原则、规定、要求进行选择、协调、调整的基础上形成的体制和机制。

党的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其具体内容也就包含在党的其他各项建设之中。其中,民主集中制、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最基本内容。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的制度建设的根本内容是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切实贯彻和运用到党的活动的各个领域中去,要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指导党的各项具体制度的建设,并以民主集中制是否健全和真正得到贯彻落实作为衡量具体制度建设的标准。因此,在党的制度建设中,完善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根本任务。

(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

党的领导体制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内涵:一是指党内组织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的制度;二是指党领导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的制度。党的工作机制也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内涵:一是指党内各机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工作方式;二是指党在领导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过程中同国家各职能机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工作方式。

领导体制决定工作机制。工作机制体现和保证领导体制。如果说,党的领导体制涉及的是权力的分配问题,工作机制则是党通过什么形式运用权力、开展工作的问题。党对国家和社会任何一方面的领导,既需要确立科学坚强的领导体制,又需要不断探索确立充满活力与成效的各项工作机制。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有组织的部队,坚强而有效的组织性是其力量所在。在执政条件下,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否完善,从根本上关系党的路线是否正确,方针政策是否科学,关系政策执行是否有力,关系党的作风是否端正,关系着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和执政地位的巩固。

因此,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具有全局性的作用。

四、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建设是指端正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重要标志。

在执政的条件下,党风建设成为党的建设的更为重要和突出的问题。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我们党作为一个领导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党的作风状况,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党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的制定和执行,影响着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某些党员干部的以权谋私和严重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以及腐败现象,如果得不到切实制止,任其泛滥发展,就会使整个党衰败。

因此,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党员必须以高度的自觉性加强党风建设,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和抑制一切不正之风的干扰和破坏,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严峻考验,保证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取得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我们党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规律有了新的认识。要把党的作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1、要坚持领导带头

作风建设是全党的大事,全党同志要共同努力,但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好。

2、要着眼人民群众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使我们党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党要牢牢把握这一政治观点和政治要求,不断提高贯彻党的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要切实解决问题

搞好党的作风建设,关键要落实到解决问题上。一定要紧扣党的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想办法解决好。

4、要抓住制度建设

搞好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用的制度和机制,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在作风建设的具体内容上,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五、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我们讲党的建设,一般都侧重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它们被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来看待。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增加了制度建设,制度建设被看成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方面。近年来,基于对党的历史方位根本变化的深刻认识,基于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敏锐感知,基于对世界政党政治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我们党认识到:对于执政党来说,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应当是执政能力建设。

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定义是:“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这是在党中央的文件中,第一次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