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公关办事有心计
15591400000016

第16章 火到猪头烂,培养自己的耐性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忍耐是痛苦的,但结果是甜蜜的。”如果一个人缺少了耐心,很难想象他能把事情办好。

有人这样形容过猫捕鼠的情形:一日下午,这个人去磨房,刚进门,陡然看见家里的老猫伏在墙角,而不远处的墙缝有一小洞,于是明白猫是盯上老鼠了,悄然退出。半小时后,再去,老猫仍在原地;又半小时,猫仍未动。一连偷偷察看了三次,没见任何动静,老猫静伏如故。这个人不耐烦了,于是走开。直到傍晚,他在院子里看见老猫从磨房里窜出,嘴里叼着一只还在抽搐的老鼠,不由得大为叹服。

也许有人认为这跟守株待兔没什么两样,但细细想来,根本就是两码事。在这次捕鼠的过程中,其实双方比拼的就是耐心。老猫等了几个小时,终于等到老鼠从洞里出来,相反,老鼠明知道天敌在外面虎视眈眈,却没能坚持到最后,最终成为老猫的美餐。

人们在交际办事中何尝不是这样。费尽心血,努力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看到希望,就此失去了耐心,选择了放弃,殊不知,成功就差那么一点点。

曾经看过一个挖井的漫画,有四幅图。第一幅图上面有一个人在挖井,在井底很远的地方有一条地下河,挖井人扛着锄头在自言自语说这里没有水;第二幅图跟第一幅图差不多,挖井人换了个地方,虽然井底距离水更近了一些,但依旧中途放弃,没有挖到水;第三幅图,那个挖井人又换了个地方,马上就要挖到水了,可他还是放弃了;到第四幅图的时候那个挖井人已经渴死了。

这个漫画所描述的场景在生活中很常见。俗话说:“火到猪头烂。”意思是说,猪头肉虽然美味,可是不好煮。要想品尝其中的滋味,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将猪头熬烂。

三国时期的刘备就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他从一介贩夫走卒开始,历经坎坷,到四十多岁了还在东奔西走。投袁绍、跟曹操、奔刘表,尝尽艰苦,却不知道出路在哪里,直至遇到了诸葛亮。

在隆中和诸葛亮的一番对话,让刘备眼前一亮,看清了天下的形势,进而联合孙权在赤壁一战火烧了曹操的百万大军,让曹操遭遇了生平最惨痛的一次失利,狼狈逃回许都,一举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诸葛亮可以说是蜀汉的第一功臣,这样的一个人才是怎么得来的呢?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所体现的除了礼贤下士的精神之外,关键就是耐心,刘备正因此打动了诸葛亮。

无独有偶,美国一家汽车公司的主管亨特也是用耐心赢得了人才。

亨特是美国一家汽车公司的主管,一次在酒店吃饭的时候,不小心碰倒了一个醉醺醺的年轻人,结果年轻人大动肝火,差点儿把亨特揍了一顿,好在酒店老板将其劝走。事后亨特才知道,原来这位年轻人颇有才华,曾经发明了一项改进汽车轮胎的新方法,并获得了专利。然而他虽有才华,却缺乏慧眼识珠的伯乐,以致一项极好的专利发明只能压在抽屉底层,得不到使用的机会。因为郁郁不得志,年轻人才自暴自弃,经常来酒店里喝酒。

亨特进一步了解到这位年轻人的发明对于汽车轮胎的改良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就想把这位年轻人请到自己的公司。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年轻人因为遭遇了太多的冷遇,因此拒绝去见亨特。

亨特在遭遇了几次闭门羹之后,并没有灰心,他直接找到了年轻人所在的公司。在很冷的天气里,亨特在那家公司门口从早上等到晚上,终于等到了这个年轻人。这中间亨特也很想放弃,但是他担心年轻人离开,就一直强忍着寒冷和饥饿,直到年轻人出现。

其实年轻人中午的时候就发现亨特在门口等他,故意没有露面,以为过一会儿亨特自然就会回去了,没想到亨特竟然一直等了几个小时。大受感动的年轻人再没有犹豫,当即接受了亨特的提议。在年轻人的帮助下,亨特的公司有了长足发展。很显然,亨特的成功,与他的耐心是分不开的。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耐心,交际办事的时候更是如此。如果把事情办好之前就放弃了,很可能就像漫画中的那位挖井人,尽管付出了很多劳动,最终却功亏一篑,岂不遗憾?

好事多磨,要想取得事情的成功,就不要害怕碰钉子,就得好好培养自己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