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安利给中国直销员的9个忠告
15666100000002

第2章 直销员学会设计是成功的起点(1)

任何一名直销员都应当懂得自我设计的意义,并以此让自己的工作达到目标与细化的结合;否则,就绝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条理、有效率的优秀直销员。

———摘自安利《冲向直销目标》之一

1.缺乏自我设计,是一生最大的失败

人生需要仔细规划,否则只能使自己每天过粗糙的生活。能拼能赢者的习惯之一是:善于在自己的人生规划图上精打细算!

曾经有两名瓦工,在炎炎烈日下辛苦地建筑一堵墙,一名行路人走过,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我们在砌砖。”一个人答道。

“我们在修建一座美丽的剧院。”他的同伴回答。

后来,将自己的工作视为砌砖的瓦工砌了一生的砖,而他的同伴则成了一位颇具实力的建筑师,承建了许多美丽的剧院。

为什么同是瓦工,他们的成就却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别?其实,我们从他们两人不同的回答中,已经可以看到他们之间不同的人生态度———前者把工作仅仅当成工作而已,后者则把工作当作一种创造;前者在那儿只知道把一块块砖砌到墙上去,别的一概不知不问,后者不仅是在把砖砌到墙上去,而且他的目的很明确,要修建一座美丽的剧院。两个人在做同样的工作,一个有设计,一个无设计,这就是造成两人成就不同、命运迥异的根本原因。两人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有规划,一个无规划。

有一位哲人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种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就是事业设计策划的过程。

规划不但使我们的行动有依据,人生有意义,还能激励我们的斗志,开发我们的潜能。

这仿佛是个定律。在人生的前方设定一个规划,并且把它不仅当作是一个理想,同时也把它当作是一个约束,就像跳高,只有设定一个高度,才能跳出好成绩来。

“人”的基本行动系统,在“设计阶段”就被确定是“设计探求型”的系统。它的基本部分似乎与自动诱导鱼雷系统或自动操纵装置系统类似。例如,一旦确定了设计,自动推进系统就自动跟踪设计地区的反馈信号,随时调整和修正航海诱导计算机设定的路线,决定击中设计前一切必要的即时行动。

人世间各式各样的“人”的系统也有同样机能、同样特征。当设计设定以后,人的“自我动机确立系统”立即开始“监视”与设计有关的反馈信号,并对意识下的“自动机”装置里的“自我形象”进行调整,同时下达实际设计所需要的各种“决定”。如果制定设计的意图含糊不清,或者选定的设计过分脱离实际,那么“人”的系统就会寻来找去,徘徊不定,白白消耗自己,甚至自我灭亡。

事实上,大多数人所度过的一生是无意义、无规划的人生。他们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打点光阴,他们除了一天老似一天外,别的什么变化也看不到;他们在自己所建造的牢房里迷惘、焦躁。

人生的败者在其一生中从未达到过自我解放,从未作过给自己以人身自由的决断。即使在最自由的社会里,他们也不敢决定自己的人生如何度过。他们去工作是为了看看世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观看别人如何实现自己的设计上了。

曾有人巧妙地把人比喻为一条船。在人生海洋中,大约有95%的船是无舵船。他们总是漫无目的地漂泊,面对风浪海潮的起伏变化,他们束手无策,只有听其摆布,任其漂流。结果他们要么触岩,要么撞礁,以沉没而告终。还有约5%左右的人,他们有方向、规划,又研究了最佳航线,同时学习了航海技巧。这些船从此岸到彼岸,从此港到彼港,有设计地行进。那些无舵船一辈子航行的距离,他们只要两三年就达到了。他们像现实中的船长一样,既熟知下一个停泊或通过的港口,也深知航船的目的地。即使航行的目的地暂不明确(譬如探险航行),也能清楚地知道设计的特性、目的地上应有什么和现在航行在什么水域。如果出现狂风巨浪,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他们不会慌张,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把应做和能做的都做到,那么抵达目的地就是确定无疑的事。

人生的成功往往从起步时就有了生活规划。例如,应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将誓死捍卫的是什么?当自己离世以后,能为后者留下些什么?

你为自己的人生设立了什么规划呢?

2.只要你的设计眼光看得够远,就一定能真正飞起来做任何事,都不会一帆风顺,总要面临曲折。这就要求你在最困难的时候,要有长远的眼光,自己给自己定好位,然后敢拼敢赢。

我们随时随处可以听到类似这样的话语:“噢,我不行”、“我性格内向”、“我害怕与人交往”、“我的工作能力不行”……其实,这些评价和断语都是我们自己附加于自己的,都是缺乏信心的表现。一个人如果对于自身的能力缺乏自信,即使其中掺有谦虚的成分,也无法使自己获得真正的成功,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因为健全的自信往往是导致成功的关键。

梦想是人类的特权和天性,成功者会展开梦想的翅膀,立定设计飞向诱人的未来,追求人生的成功。

人们对梦想总是持一种鄙夷的、不屑的看法,但实际上每个人,从童年直到老年,谁也无法摆脱梦想的纠缠。有个顽童无意间在悬崖鹰巢里,发现一颗老鹰蛋,他一时兴起,将这颗蛋带回父亲的农庄,放在母鸡的窝里,看看能不能孵出小鹰来。

果然如顽童的期望,那颗蛋孵出了一只小鹰。小鹰跟着它同窝的小鸡一起长大,每天在农庄里追逐主人喂饲的谷粒,一直以为自己是只小鸡。

某一天,母鸡焦急地咯咯大叫,召唤小鸡们赶紧躲回鸡舍内,慌乱之际,只见一只雄伟的老鹰俯冲而下,小鹰也和小鸡一样,四处窜逃。

经过这次事件后,小鹰每次看见远处天空盘旋的老鹰身影,总是不禁喃喃自语:“我若是能像老鹰那样,自由地翱翔在天上,不知该有多好。”

而一旁的小鸡就会提醒它:“别傻了,你只不过是只鸡,是不可能高飞的,别做那种白日梦了吧。”

小鹰想想也对,自己不过是只小鸡,也就回过头,去和其他小鸡追逐主人撒下的谷粒。

直到有一天,一位训练师和朋友路过农庄,看见这只小鹰,便兴致勃勃要教会小鹰飞翔,而他的朋友则认为小鹰的翅膀已经退化无力,劝训练师打消这个念头。

训练师却不这么想,他将小鹰带到农舍的屋顶上,认为由高处将小鹰掷下,它自然会展翅高飞。不料小鹰只轻拍了几下翅膀,便落到鸡群当中,和小鸡们四处找寻食物。训练师仍不死心,再次带着小鹰爬上农庄内最高的树上,掷出小鹰。小鹰害怕之余,本能地展开翅膀,飞了一段距离,看见地上的小鸡们正忙着追寻谷粒,便立刻飞了下来,加入鸡群中争食,再也不肯飞了。

在朋友的嘲笑声中,训练师这次将小鹰带上高处的悬崖。小鹰锐利的眼光看去,大树、农庄、溪流都在脚下,而且变得十分渺小。待训练师的手一放开,小鹰展开宽阔的巨翼,终于实现了它的梦想,自由地翱翔于天际。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如同小鹰一般,曾拥有过翱翔天际、悠游自在的壮阔梦想。有趣的是,这些伟大的梦想,往往也就在周围亲友的一句句“别傻了”、“不可能”声中,逐渐萎缩,甚至破灭。

想像一下你问题的答案,想像你正爬越心中的山脉,想像你正冲过终点。表面上,这些设想好像很不实在,但却往往能增加你的耐力,使你百折不挠,继续向理想迈进。莫让我们的梦想因别人的几句冷言冷语而熄灭。安于现状,只会使你丧失获得更卓越成就的能量。只要你的设计眼光看得够远,就一定能真正飞起来。

3.要不惜一切代价,真诚地投入到事业中

每个人的才能都需要激发出来,才可以确保有朝一日赢得成功。假如一个人做不到这一点,怎么可能展示自己,怎么可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呢?对于那些能拼能赢者而言,发现自己的才能是当务之急。

约翰·费尔德看见自己的儿子马歇尔在戴维斯的店里招待顾客,就问戴维斯:“戴维斯,近来马歇尔生意学得怎样?”

戴维斯一边从桶里拣出一只苹果递给约翰·费尔德,一边答道:“约翰,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不想让你日后懊悔,而我又是一个直爽的人,喜欢讲老实话。马歇尔肯定是个稳健的好孩子,这不用说,一看就知道。但是,即使在我的店里学上一千年,也不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他生来就不是个做商人的料。约翰,还是把他领回乡下去,教他学养牛吧!”

如果马歇尔依旧留在这个地方,在戴维斯的店里做个伙计,那么他日后决不会成为举世闻名的商人。可是他随后到了芝加哥,亲眼看见在他周围许多原来很贫穷的孩子做出了惊人的事业,他志气突然被唤起,他的心中也燃烧起一个要做大商人的决心。他问自己:“如果别人能做出惊人的事业来,为什么我不能呢?”其实,他具有大商人的天赋,但戴维斯店铺里的环境不足以激发他潜伏着的才能,无法发挥他贮藏着的能量。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才能来源于他的天赋,而天赋又不大容易改变。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志气和才能都深藏潜伏着,必须要外界的东西予以激发,志气一旦被激发,如果又能加以继续的关注和教育,就能发扬光大,否则终将萎缩而消失。

因此,如果人们的天赋与才能不被激发、不能保持、不能得以发扬光大,那么,其固有的才能就要变得迟钝并失去它的力量。

爱迪生说:“我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叫我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是表现“我”的才能的最好途径。拿破仑、林肯未必能做的事情,但“我”能够做,这只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发挥“我”所具有的才能。

绝大多数人的体内都潜伏着巨大的才能,但这种潜能酣睡着,一旦被激发,便能做出惊人的事业来。

在美国西部某市的法院里有一位法官,他中年时还是一个不识文墨的铁匠。他现在60岁了,却成了全城最大的图书馆的主人,获得许多读者的称誉,被人认为是学识渊博、为民谋福利的人。这位法官惟一的希望,是要帮助同胞们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可是他自身并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为何产生这样的宏大抱负呢?原来他不过是偶然听了一篇关于“教育之价值”的演讲。结果,这次演讲唤醒了他潜伏着的才能,激发了他远大的志向,从而使他做出了这番造福一地民众的事业来。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直到老年时才表现出他们的才能。为什么到老年会激发他们的才能呢?有的是由于阅读富有感染力的书籍而受到激发;有的由于聆听了富有说服力的讲演而受感动;有的是由于朋友真挚的鼓励。而对于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作用最大的往往就是朋友的信任、鼓励、赞扬。

在印第安人的学堂里,曾经刊登过不少印第安青年的照片。他们在学校里毕业时的神情与他们刚刚从家乡里出来时的神情大为不同。在毕业照片上,他们是一副气宇轩昂的模样———个个服装整齐,脸上流露出智慧,双目炯炯,才华横溢。看了这样的照片,你一定可以预见他们将来能做出伟大的事业来。但是大部分人回到他们自己的部落以后,奋斗不多时,就不能保持他们新的标准了,逐渐又恢复旧日的面目。这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具备抵抗堕落的力量。

倘若你和一般失败者面谈,你就会发现:他们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无法获得良好的环境,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曾走入过足以激发人、鼓励人的环境中,是因为他们的潜能从来不曾被激发,是因为他们没有力量从不良的环境中奋起振作。

在人的一生中,无论何种情形下,你都要不惜一切代价,真诚地投入一种可能激发你的才能的气氛中,因为它可能激发你走上自我发达之路的环境中。努力接近那些了解你、信任你、鼓励你的人,这对于你日后的成功,具有莫大的影响。你更要与那些努力要在世界上有所表现的人接近,他们往往志趣高雅,抱负远大。接近那些坚决奋斗的人,你在不知不觉中便会深受他们的感染,养成奋发有为的精神。如果你做得还不十分完美,那些在你周围向上爬的人,就会来鼓励你下更大的决心,作更艰苦的奋斗。

在这里,我们要说,一个人要想在自己钟爱的事业上能拼能赢,必须具有时时发现自己,时时要有展示自己才能的个性,才会达到目的。

4.检讨自己的设计是否“合乎实际”

在追寻成功的过程中,“野心”是不可少的。为什么?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是对所谓“野心”的最好说明。初听起来,“野心”一词不好听,但是你要知道世上能拼能赢者都是因为自己有一颗“要想当元帅”的野心而最后如愿以偿的,其实野心就是雄心。

所谓野心就是极力去争取人生的好成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好成绩有提升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的作用。我们都知道,缺乏争取好成绩的冲劲,对工作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你对工作缺乏野心,将很难获得成功。但我们强调过度的野心会把人推向贪婪的陷阱中,只有适度的野心,才能有益于成功。这是因为:一个人拥有适度的野心能够激发自己稳步向前,一旦过度,则极有可能走向人生完全相反的方向。

你听说过保尔·德塞纳维尔其人吗?十有八九你没听说过。保尔何许人也?据他自己说,是个干什么都不行的庸才。但是,他却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和适度的野心。有一天,他脑子里飘起一段曲调,他便自己将它大致哼出来,并用录音机录了下来,请人写成乐谱,名为《阿德丽娜叙事曲》。阿德丽娜正是他的大女儿。曲子谱好后,就在罗曼维尔市找了一个游艺场的钢琴演奏员为之录音。这个演奏员身无分文,穷酸得很。德塞纳维尔给他取了个艺名,叫理查德·克莱德曼……往后的事,不说你也知道了吧!唱片在世界上一下子卖了2600万张,德塞纳维尔轻而易举地发了财。他说:“本人不学无术,对音乐一窍不通,不会玩任何乐器,也不识乐谱,更不懂和声。不过我喜欢瞎哼哼,哼出些简单的、大众爱听的调儿。”

德塞纳维尔只作曲,不写歌,他的曲子已有数百首,并且流行全球。20年来,德塞纳维尔靠收取巨额版税,腰缠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