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必然要借助评价机制。尽管目前已经有了对学校的督导评价制度。但这种评价基本上都是用“一把尺”去衡量学校,都是执行一套评价方案。尽管有的评价方案将目的、依据、准则、原则和方法等都作出了系统的设计,但仍然是上级主管部门制订并“强加的”,很少能根据学校自身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和素质教育活动实际来设计。这种缺乏针对性的评价,必然会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和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同时也会影响学校的主动发展。构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评价机制,就是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阶段的办学水平,设计出适合各校特点的评价方案。
一、新课程评价方案的特点
新课程对学校的评价方案应体现自主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新课程对学校的评价方案一般说来并不具有“普适性”的通用价值。因此,应尽可能“自主设计”。方案的设计不仅要强调针对性和逻辑性,更应体现自主性和个性化的特点。评价是新课程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不应该作为一种外在的“附属物”。
“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所形成的价值关系作出衡量、比较和选择。可见,评价活动是围绕“公论”的价值而展开的。这种“公论”的价值。只能是价值主体追求的、也是评价主体认可的价值。这就是说,评价主体的价值标准必须充分考虑到价值主体的价值追求,在价值标准中体现主体价值,这样的评价才是有意义的。在“应试”教育中,对学校的评价活动的主体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是一种单一的他人评价。作为评价对象的学校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任何主动选择的余地。而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评价主体由单纯的教育行政部门转变为学校管理者、同行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教育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由原先的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的学校,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不再处于单纯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的状态,充分体现学校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十分有利于学校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对自身的教育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在“应试”教育中,教育评价注重的往往是区分、甄别、选拔性功能,只看教育的结果而不问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单纯的结果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新课程则更加重视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力图通过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及时向学校提供反馈信息,使学校能够了解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促使学校能够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育活动。
价值,是新课程活动的主体,没有什么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价值。学校是办学的主体,是独立的法人,拥有学校规划、教学指挥、质量控制、人事聘任、财务管理等办学自主权。当然,学校要在新课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就必须根据学校本身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学校的成员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和责任承担,运用资源解决面对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教育活动,并使学校有长远的发展。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意指要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二是在学校中,意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三是基于学校,意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新课程是一种“心中想着最好,行动只求更好”的持续过程。只有使评价活动与新课程活动紧密结合,才能做到“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在学校这个层面上,实施新课程应当是“自觉”的,而不是“盲目”的;是“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是“全面”的,不是“局部”的;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时”的。因此,在制订对学校的评价方案时,要将学校的起点水平考虑进去。对学校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入的分析,针对不同学校、不同阶段的办学水平,设计出适合各校特点、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评价方案。
这样的评价必须引入背景评价模式:为确定办学目标提供信息。它主要包括描述办学目标以及确定办学目标的适当性和可行性。它应回答以下问题:方案面对的学校需要什么?方案能否消除诸如盲目、零散、局部、短时等负面效应?方案的目标在多大程度反映了已评定的需要?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十分重视学校的自我评价以及对学校的形成性评价,充分调动学校主动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校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
二、各方面共同参与评价制度
建立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学校的自我评价是指学校对自身工作、管理水平、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从中找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增强教育教学的目的性,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自评是学校评价的重要步骤,通常自评后形成自评报告。学校通过自我总结,分析各环节的运转情况,肯定成绩,找出问题。自评更利于主动性的发挥,在学校评价中已经成为学校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有效机制。
学校自评报告应紧扣评价方向,对近期这一方面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自评报告包括学校该方面的工作目标,如以前评价中提出这方面的不足应当予以说明;工作进展和针对存在的问题所做的努力及效果;工作经验总结和工作不足之处的分析;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对工作的总结和评价绝非只是为了自我肯定和否定,更不能存有自我炫耀和自我贬低的心理,应当通过自我分析找出成绩和问题,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确定今后的工作方向和提出自我改进意见。
学校自评的重点不是各项工作优劣的自我评判,而应当侧重对自我的分析性研究。
下面我们来看长春市农安县三盛玉中学的自评机制。
自评机制就是把评价手段引入到学校管理之中,体现了现代的管理思想,符合学校管理中的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等,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几年来,我们在自评机制的建立、运作、完善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评价体系,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有以下几点作法:(一)完善自评组织
按照指标体系成立两级自评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工会主席及各系列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层为一级组织。其职能作用是拟定自评方案,设计自评内容,全面合理地安排、组织自评工作,搞好终结性评价。以各系列负责人为组长,教研组长、群众代表为组员的管理层为二级组织。其职能作用是贯彻落实自评工作方案,主持自评的日常工作,搞好过程评价。
(二)明确自评内容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人,不同的岗位职责,把全校教职工分成四个系列,即领导系列、专任教师系列、班主任系列、教辅后勤系列。专任教师又划分为基础年级、毕业年级、初中、高中四个子系列。每个系列按工作职责,分三级指标,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各项工作的性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各项工作的性质,合理分配权重,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形成系列考评方案,构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互逆的自评体系。
(三)规范评价程序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实行学生评,自己评,群众评,领导评四个程序。学生评就是测试学生对学校教职工的满意率,它是评价的前提。自己评就是对照指标体系,寻找差距,找准位置。群众评就是个体所在的教研组或小单元进行互相评。领导评就是二级领导小组根据日常检查、抽查、观察的结果,参照指标体系,综合给出本系列各人员的评价,上报一级领导小组。一级领导小组根据学生评,自己评,群众评及二级领导小组的评价,进行终结性评价,得出每个人的最后得分。
(四)优化自评方法
1.把握导向,形成统一性
各系列的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的导向作用是贯穿于自评的始终。为了唤起群众的参与意识,我们组织各系列售货员参与评价指标的学习,讨论,研究,做到人人明确指标体系,人人发表意见,最终确定整体指标和个体指标。
2.科学分解,形成可比性
指标体系的确立是根据每个自评对象的职务和职责、共性和个性、相同点和相异点进行合理的分解组合,使不同的人员都能在各自的岗位参与自评。
3.以职定标,形成可行性
我们从本校实际出发,明确各系列成员的职务责任,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把责任按职分解到每个人,达到人人有项管,项项有人管,使自评和考评的项目符合每个人的实际,符合学校的实际,这样自评工作就因职而宜,有项可考,有标可评,达到分别验收,同步运行,确保自评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4.调整反馈,形成可控性
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求新举措,要注意做好评价中的调整工作。我们每月召开一次反馈会议,及时反馈,改正工作失误,及时高速,保证自评工作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反馈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个是个别反馈,对个性总是要个别反馈,注意反馈的跟踪,做好记录;二是集体反馈,对在自评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召开会议集中反馈,指出总的症结及补救措施。
5.组织综合,形成科学性
为了确保初评和总评的准确、客观、公正,即达到令人满意的科学性,我们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各司其职,统筹运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综合,做到以检查各项量化指标和原始分数为依据,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为准则,以客观认定的质量、效果为条件,以初评和总评的和为最终结果,达到了自评结果的科学性。
6.一果多用,形成激励性
自评结果的运用,体现了自评的权威性,再公正、科学的评价结果不运用,也不能产生激励作用,所以我们充分利用自评结果,做到一果多用,体现四个结合:即把评价结果同评优选先结合起来,把评价结果同评职晋级结合起来,把评价结果同竞聘上岗结合起来,把评价结果同种类奖金结合起来。
由于我们扎实有效地开展自评工作,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被评为长春市高中教学管理先进校,长春市花园式学校,长春市普通初中达标校,长春市中学岗位练功先进校,长春市一类一级学校,县基本建设先进单位。
一般说来,评价主体是“能根据评价结果,为达到改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目的而采取相应措施”的人与组织。据此,学校教育评价主体还应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区。教育行政机构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而成为素质教育评价的主体,是毫无疑问的。家长居于教育评价主体地位也是客观存在,因为他们既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教育结果的重要责任者,他们不仅关心子女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还十分关注学校及教师的威望、水平与质量,并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提出学校教育改革和调整的建议。
三、学校自我评价
(一)什么是自我评价
学校应对评价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准确了解学校的发展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改进措施。
自我评价是评价对象按照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对自身工作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评价类型。通过对自我行为的诊断,调节与改进,形成自律机制,并激励内在动因,有利于发挥自我教育作用。通过自我评价,评价对象由评价客体变为评价主体,由被动被评变为主动参评,克服防卫心理,有利于发挥主体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评价过程中,我们应该把中小学的自我评价,作为自我调控、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作为基础。坚持自我评价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把自我评价纳入日常管理过程之中,将评价指标分解到各部门或个人,列为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结合日常工作和目标管理责任的检查、总结、考核开展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节、及时改进,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不断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坚持领导评价和群众评价相结合,把自我评价纳入民主管理之中。在自我评价中,除了领导或领导班子开展评价外,还要认真听取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或骨干及发行人的意见和建议,请他们依据评价指标给予价值判断,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尤其是中、小学校,通过吸收骨干和发行人参与学校自我评价,不仅增强了广大教师参加学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也使学校领导增强了民主意识,使用权民主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坚持自我评价结果作为督导评价的重要依据和主要参数,每年自评结果上交教育督导评价领导小组后,督导评价领导小组都要认真审阅,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在督导评价中进行复核和验证。自评结果纳入督导评价结果占一定比例,或作为督导评价结果的重要参考值。这样做,使中小学在督导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较好地调动起他们认真开展自我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确立教学评价基本原则。全面评价的原则;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一致性的原则;自我评价与质量管理一致性的原则;目标参照性原则;评价的动态性原则。
(2)建立以学校自我评价为主的运行机制,该机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质量检查制度的三个环节。抽样调查并作统计处理,分析质量达标的程度;根据质量检查及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视导或工作检查,查找影响教学质量的诸方面的因素;根据视导或工作检查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改善和加强教学管理。第二部分是以学校自我评价为主的运行机制的操作。
日常性的评价包括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活动水平的测查和作业检查两项。作业检查采用“作业卡”制度。作业卡按国家教委规定的作业量精心设计,内容分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的作业,占70%,要求全体学生掌握;二是提高性的作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供中等以上学生做,占20%;三是发展性的作业,具有一定的难度,专供优等生做,占10%。
阶段性的评价采用“掌握学习”策略,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形成性的测试和一次平行性测试,两次测试之间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矫正学习。
终结性的评价采用“掌握学习”的策略,期末进行,方法同阶段性评价。
参考案例:
20世纪的90年代是世界教育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各国为了提高本国整体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都试图通过权威性的教育评价,选取一批优秀的学校作为示范学校,以让其他学校学习效仿。中国和美国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