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回去就对主人说:“今天浴室里只有一个人。”
主人听了大喜,“只有一个人吗?那真是好机会,可以舒舒服服的入浴一次了。”他吩咐伊索赶紧收拾衣物跟他去。可是到了浴室,发现里面挤满了人,因此,他向伊索责备道:“里面这么多人,你为什么告诉我只有一个人?”
伊索就将他在浴室门口所见的情形告诉主人,认为别人被石头绊倒,只晓得骂人,从不想到将石头搬开。只有一个人在绊倒之后,想到将石头搬开,以免再绊倒别人。“因此我认为只有他才配称得起是一个真正的人,我一点也不曾说谎。”依伊索的观点看来,只有对他人、对社会负有责任感,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责任感,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在承担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责任的意识。它总是表现在人们的劳动和创造性的行为活动之中,是一切劳动和创造性行为的内在动力,它从人们的内心深处驱使人们去担负责任。
一个人有了责任感,就意味着能够主动地关心帮助他人,对他人负责任;就会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热忱地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贡献;也就会在工作、学习中严以律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使自己不断完善,不断走向成熟。列夫·托尔斯泰曾深刻指出:“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科威特著名作家穆尼尔·纳素夫更是把责任感提到很高的地位,他指出:“有了责任感,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它关系到在责任面前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西方国家儿童中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因为少了一颗钉,
一块马掌丧失了。
因为少了一马掌,
一匹好马丧失了。
因为少了一匹马,
一个骑手丧失了。
因为少了一骑手,
整个战斗丧失了。
都因少了马掌钉,
一切事情全完了。
歌谣中所涉及的正是一种责任感问题。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对看起来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的责任感,逐渐就会明白微小的责任都牵连着严峻的后果。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当有责任心,应当有负责任的好品质。唯如此,长大以后才能完成人民交给的任务,得到祖国、人民的信任,取得事业的成功。
有调查表明,当代的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比较严重,不少青少年未能学会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比如,当代高中生的家庭责任感不强,普遍较少做家务,普遍不愿意为国家利益放弃个人追求。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普遍受到家长的“保护”,在考试、升学竞争压力下,很少有家长要求孩子承担家务,这也导致学生更加关注个人的追求,而不太关注国家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另一方面是当代学生受到社会普遍价值取向的影响,也更加关注个人的追求与兴趣,缺乏合作的精神、为他人服务的精神,社会责任感缺失。
而信息化的社会、现代化的企业愈来愈重视一个人的责任感与团队精神。竞争所得非常有限,合作的潜力是无限的。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努力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态度的公民,应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培养目标之一。
(三)学习能力
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学习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学习过程中各种具体能力的综合概述,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等等。学习能力的大小、强弱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也决定着学习目标的完成,同时影响着一个人的各种潜能的发挥。学习能力随着人的身心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它与学习是两个不同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是认知过程,也是信息获得、存储、整合、加工和输出过程,它是客观作用主观并能产生一定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能力属个性心理特征,而学习属于心理过程,这是它们的区别。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
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一个学生具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在学习中就能够不断体验到取得进步的愉悦心情,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各种其他分心的事情时能够主动克服,坚持完成既定学习任务或目标。而一个具有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的学生则认识不到学习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采取逃避或抱怨的态度,而不去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学习会给他带来什么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无从说起了。因此,学习态度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成效,而且直接关系学生个性与人格形成与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本次课程改革中,强调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这既是实施新课程的必要条件,又是新课程担负的将使学生终身受益的重大任务。
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一位老人临终前对儿子说:“如果你能凭自己的劳动挣来钱,我就把遗产留给你。”儿子是一个懒汉,从来不干活,于是向母亲要点钱,骗父亲说是自己挣的。老人说:“这钱不是你挣的。”说着随手就把它丢进了火炉。儿子笑了笑走开了。第二次还是这样。到第三次,儿子只好真的去干活,他给人家扛木头,吃了许多苦头,挣来一点钱。可是老人又把铜钱丢到火里去了。这下儿子真急了,硬是从火里把铜钱抢了出来。老人说:“这回我相信了。只有用自己劳动挣来的钱,你才会这样心疼。”其实学习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成年人小时候学的东西,为什么许多“还给老师了”,倒是偷偷看的课外书(也就是老师们常说的闲书)印象更深?重要原因之一是,功课原本是老师满怀爱心放在我们手里的,而课外书才是我们自己主动抓来看的。所以我们的多数老师,更像上面故事里的母亲,而不像父亲。不少成年人谈到自己已经忘记了所学知识的时候,都说是“还给老师”了,细品此话,颇有些道理。学知识却原来是“借知识”。如果不是借,何须还?可见在许多学生眼里,大批知识从来就不是他们自己的财富,他们也不觉得自己是这些财富的主人,而只是临时的管家。有人说:“什么是素质?素质就是当你把老师所教的都忘光以后剩下来的东西。”剩下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革新的学习观倡导学生自己主动去感悟、获取知识。在上面的故事里,儿子前两次去向父亲交钱时,虽然钱就在他手里,他“掌握”着钱,但这并不是他主动去挣到的钱。只有第三次,他才算是真正获得了钱,而且真正“掌握”了它。头两次他是钱的奴隶,第三次他才成了钱的主人。看来要主动去获取,“掌握”是靠不住的。
一般来说,青少年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越强烈,就越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之中,就能够做到在学习上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而不是依靠家长和教师的强制和督促来学习。古代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面对着攻入城堡的占领者土耳其人,从容镇定地说,等我解完题后再杀我。这是这位伟人临死前的最后遗言。自己的生命是否存在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够学习。这是何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动机。
青少年要具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不能完全依靠外部的压力和强迫。因为学习毕竟是通过青少年本身来进行,如果青少年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和敌视的态度,那么外部压力再强大恐怕也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现实中经常有家长由于迫切希望子女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对青少年严厉逼迫,甚至棍棒相加,结果适得其反,青少年由此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和逆反的心理,学习成绩反而下降。所以比较高明的做法是寻找一些能够激发和刺激青少年学习需要的因素,使青少年主观上感到应该刻苦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比如,父母可以给子女经常讲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和伟人们在小的时候是如何刻苦学习的,才会有长大和成年之后取得的卓越的成就;青少年在观看了某些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电视片,可能会立即去搜集和寻找有关的历史背景资料,这样电影或电视片就成为能够诱发青少年学习和钻研的因素。
当青少年对某个领域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时,就应该尽可能地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来满足对知识的需求。例如由于某个著名的彗星即将来临,媒体上经常有这方面的介绍和宣传,青少年可能就会对天文知识和常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与兴趣,这时学校和家长可以考虑安排到天文馆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等天文仪器,也可以借来或购买一些天文学方面的书籍来满足青少年的愿望和要求,并对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促使青少年更加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
学习方法属方法论的内容,是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知识。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科学的学习方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人说:“学贵有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首先,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学得快,学得活、学得好、学得深,可谓事半功倍;学习方法不科学、便学得慢、学得死、学得差、学得浅,可谓事倍功半。其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发展学生能力,实现教育面向未来的需要。为了适应未来竞争社会的需要,必须努力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以适应今后学习、工作的需要。我们应把学习方法视为一种能力,即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能力,是能力结构中的基础层次,是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认识,才能提高我们对学习方法的重要地位以及科学学习方法重要意义的认识。第三,研究学习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本身是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能否认真研究学生的规律,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另外,如果一个人在中小学阶段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将来的成才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位著名的外国学者说得好,对现在和未来,“方法比事实更重要”。
如何提高青少年的记忆能力,这是涉及到能否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何谓记忆力?简单地说,即能否在头脑中记住经验过的事物,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回忆,或者说是当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有能力确认曾感知过它,它是智力的构成因素之一。人类的记忆力是任何动物都望尘莫及的,记忆力的强弱与学习效率也有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记忆是搞好学习的重要条件。没有记忆也就无法学习。
人们为了提高记忆的效果,编制了许多记忆的规则和方法,但高效率地记忆要取决于有效的记忆条件和方法。要达到高效记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记忆的目的明确。要实现高效的记忆,就必须提出明确的记忆目的,目的明确了,记忆的效果才会好,这是被生活实践和心理学实践证明为一条重要的记忆心理规律。
第二,注意力要集中。只有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才会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感知清晰、观察仔细、理解深刻,为有效记忆提供基础。
第三,观察要仔细。观察仔细是记忆正确的基础,观察越仔细,感觉就越深刻,记忆起来就容易得多。
第四,积极思维。大脑的记忆活动是与思维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记忆过程中,多琢磨,多思考,记忆的效果就好得多。
第五,要有能记住的信心。如果对自己的记忆能力充满自信,就能大大地增强记忆力,提高记忆效率。
第六,对记忆对象要有兴趣。只有爱好它,才能记住它。这句话是说,有了兴趣,才能有好的记忆,无论是谁,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会显示出良好的记忆能力。
第七,及时复习。过目不忘的人毕竟是极少数,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内容是会遗忘的,一定要定时的、及时的进行复习,才能确保记忆的效果。
只要能够做到上述的几个条件,记忆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会记住更多的想记住的事物。
青少年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可是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的数量确实很多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迅速、扎实、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所学内容,这就是学习效率的问题。讲究效率的学习,就是善于遵循和利用学习的规律,合理地、高效地利用时间,迅速有效地巩固学到的知识。
珍惜时间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和要求。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在追求知识的活动中,人们不可避免地面对着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知识的无穷无尽,另一方面是人生的有限。我们不能不格外珍惜时间,因为时间就是探求知识的生命。一个青年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来比喻是恰如其分的。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等于延长自己的生命,而浪费时间的低效率学习,等于浪费生命。
利用时间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多次实验,认为人体各器官的机能是按生物钟的节率来运转的。在一天的周期内,人体的生理机制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相应地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我们如果按照这种规律合理地安排学习活动,就可以最高效地利用时间,以最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反之,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该学习的时候用于娱乐玩耍,该休息的时候却拼命地学习,其效率就可想而知。因此,在我们中间,用同样多的时间,学到知识的多少却大不一样的情况是存在着的。
当然不同的个体其高级神经活动的活跃时间会有一些差异,最典型的是不同生物节率的猫头鹰型和百灵鸟型。通常人们把夜间学习效率高的人称为猫头鹰型,把清晨学习效率高的人称为百灵鸟型,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生物节率。但生物节率也并不是完全不可改变的,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自觉地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学校的学习环境。讲究效率的学习就是要求学生熟悉和依着自己的特点和条件,并根据学习的环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