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教改典型案例
15672400000047

第47章 某市中小学开展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的工作意见(试行稿)(2)

建构多元的、全面评价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的教学思想、工作态度、学科知识、专业素养、教学技能、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注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而不仅是任教学科的考试分数。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倡导教师评价以自评为主,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通过有助于教师增强其内省的自觉性,改变原来消极被动的评价地位,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自评和互评应当成为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重要方法。

逐步建立起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评价要充分尊重教师心理需要,考虑教师教学工作与人格特点,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循环反复的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需研究如何建立相应的促进校长发展的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

(五)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相关研究

1.建立课程实施和评价制度。包括学校执行国家、地方课程计划情况和实施新课程中相关问题研究,在权限范围内调整课程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研究。

2.学校内部考试内容与方法改革研究。

3.建构学校和区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4.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与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三、工作策略和方法

把教学评价观体系的建构的转变作为评价研究的方向和灵魂,用评价的价值取向支配和决定评价的具体模式及其操作发展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并渗透于每一教学环节之中。它非常重视对过程的评价与调控,达到促进发展与改进(即教学过程优化)的目的。必须顺应国际教学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流方向,结合国情、市情和教情等实际开展评价研究,主要的思想方法包括: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整合;评价功能由注重甄别转向注重发展;注重评价情景的真实性;在注重对结果进行评价的同时也注重对过程的评价。积极开展评价主体多元、评价项目多种、评价方式多样的发展性评价研究和实践。

坚持学习、实践、研究三结合。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规律,通过学习,努力吸取各种先进的教学评价思想;通过实践,运用和整合各种先进的教学评价模式;通过研究,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和创立新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坚持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避免“两张皮”现象。

运用多种方法开展研究活动,有能力的学校(学科)要对一些难点问题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开展实验研究,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并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引进研究过程。

坚持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条”“块”并举的工作策略。以全员参与作为研究活动的基础,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形成区域性研究的态势,达成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继续推进试点校的工作,试点学校要注意发挥自身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加大投入,先行一步,努力出人才、出成果,形成示范效应,为面上学校提供有推广价值的经验,使研究活动不断上水平、上层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摆正这项工作的位置,通过“条”“块”互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目标明确、步调一致、锐意进取的局面。

充分发挥区、县级市教研室、市学科教研会在推进发展性评价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整体设计本区、县级市、本学科的改革规划,分阶段、有重点地抓住改革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探索,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加强研究过程中信息资料的积累,积极开展专题研讨、现场观摩等交流活动。各区、县级市教研室还要将发展性教学评价改革与全区教学质量监控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评价研究成果,去解决学校教学评价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要考虑学校培养目标的不同,依据实际情况选择研究角度,确定工作思路,突出自身的个性特点。区、校、学科教研会应将课题合理分解成多级子课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努力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确定评价改革的主攻方向,善于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去分析问题,理顺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认真大胆地尝试,不断总结,逐渐形成在新的认识高度上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与贯彻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高中新课程计划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

教学评价改革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各级教育行政要把发展性评价研究作为实施新课程计划的重点工作来抓,以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促进新课程计划的实施,以实施新课程计划促进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形成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良性发展态势。

四、工作措施与保障条件

(一)加强学习与培训

探索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必须以先进的评价理论为指导,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发展和深化第一、二阶段开展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所倡导的价值观和基本理论观点,同时要加强学习有关教学评价的理论,掌握现代教学评价的思想与方法,学习现代心理学、教育评价学的前沿理论,例如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学习运用教学评价的先进技术与手段,学习多元量表的编制技术与方法。理论学习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例如教研活动、教师继续教育等。学习方式可采用集中讲座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市教研室根据需要编辑学习资料,各区、县级市教研室、学校也要为教师开展研究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参加培训的机会。

(二)加强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纳入日常的教学与教研管理工作之中,基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的开展,结合学校实际,将其与学校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并通过此活动推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处室与教研部门互相沟通与协调,共同加强对此项活动的领导,教研部门可以配合教育督导部门进行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活动的专项督导;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全市性公开考试制度,为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起到良好导向作用。

(三)科学管理

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既是一项行动研究活动,又是一项日常工作,对此项活动的科学管理将直接影响该项工作的方向、进展及其实际效果。首先,要对发展性教学评价活动开展进行全过程管理,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从调查工作的开展到政策方案的出台,从改革思路的设计到计划的拟定,从每项措施的落实到每个环节的推进,从阶段性目标的检测到总目标的实现,要抓住每一环节,一步一个脚印,力争步步有实效,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其次,加强自评环节,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每一步都要有学校、区教研室、学科教研会的自评,及时反思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阶段性研究成果;第三,对活动的管理应在区、校、教研会、学科的不同层面上进行规划,以便明确目标和任务,落实职责,形成层级管理机制,市、区教研室要加强对试点学校研究活动的科学管理,使“点”上经验不断产生辐射影响,发挥其示范作用;第四,各学科教研会要加强本学科研究课题的管理,抓住一些关键性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攻关,不断总结与提高;第五,各区、县级市要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此项活动,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执行制度。

(四)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条件

各部门、各学校应为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的条件,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深入研究。

五、工作进程与预期成果

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为期三年,即从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从2002年10月至2003年2月,部署、发动、组织学习、制订区、校、教研会、学科组工作计划。试点校重新申报与审评,并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各单位、各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研究方向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步:从2003年2月至2005年2月,按计划在不同层面上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的研究活动。执行研究方案,开展研制活动,积累过程性资料,及时总结,开展学习、研讨、反馈、交流等活动,召开若干次专题性、全市性研讨会,分层、分类推进活动的深入。

第三步:从2005年3月至2005年10月,总结阶段。分层、分类进行结题,成果申报与评审,成果出版活动,并对优秀成果进行表彰推广。

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的成果内容应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既可以是对学生热点问题的理性思考,也可以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既可以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也可以是典型案例分析与评价;既可以是专项评价方案和建构的各种评价目标、指标体系,也可以是开展评价实践活动的反思与研究;成果表达方式可以多样,例如论文、专著、音像制品、电脑软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