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教改典型案例
15672400000046

第46章 某市中小学开展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的工作意见(试行稿)(1)

新课程实施优秀评价方案汇编(教师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指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性的教学评价。发展性评价、水平性评价、选拔性评价性质各异,功能互补,都是教育评价改革研究的重要内容。

我市开展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活动是在素质教育理论统领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学评价的思想与方法,通过建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发挥教学评价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作用。我们期望以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进一步深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有力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把本市的教学改革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具体工作目标是:

(一)普及现代教学评价理论,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评价思想,进一步转变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逐步确立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价值观体系,并不断地将这些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优化;(二)普及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技术,帮助教师能够根据评价的不同目的设计各种评价方案及工具,综合使用各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科学的、有效的评价;(三)建构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多元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体系及教师专业水平发展评价体系,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与实效性,为深化教学评价改革,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评价体系服务。

(四)通过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催生一批教学研究成果,培养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二、工作内容

(一)建构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价值观体系

现代教学评价的价值观要求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更加注重学习主体的自我发展,并充分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我们提出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要以现代教学评价观为指导,改变现行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弊端,在发挥教学评价整体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评价的导向激励、促进发展的功能,强调评价的教育性,发挥教学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改进教学实践并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转变原有的评价观,建构一个新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观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1.评价的功能要全面。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宗旨的,因此教学评价不但要关注其甄别、选拔和激励等方面功能,更应关注其导向和调控的功能。

2.评价的目标和内容要多元。发展性评价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对个体发展需要的尊重,关注和承认评价对象的差异性。例如,学生学业成就发展评价要根据国家颁发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要涉及学生素质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态度、情感、人格等。

3.评价的方法要多样。由于评价目标、内容、主体的多元化,必然要求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化。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手段去达到不同的评价目的,简单的量化不能完全反映复杂的教学现象,为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需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整合。

4.评价的主体向评价对象回归。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与评价对象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发展性教学评价更重视和强调评价对象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评价的有效性应建立在鼓励评价对象积极参与,并最大限度接受评价结果的基础上。

5.评价的重心是教学过程。由于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一种持续的、动态的过程,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重视它的过程性评价。

6.评价是为人们学习及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评价应为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提高其洞察力,更好地让评价对象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二)建构多元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建构多元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强大的导向与调控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本阶段开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应继承前两个阶段研究提出的教学设计优化与课堂教学优化的价值取向和理论框架,并进一步巩固、完善与深化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逐渐建构起多元的,服务于不同发展目标的、操作性较强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此引导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实践的目的。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重视教学的真实性与情境性。重视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况来反映课堂教学质量,要考察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要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

强调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主体性。注意发挥评价对于课堂教学的诊断、导向和调控功能。要学会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重视学习方式多样化。从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入手,提倡探究式、活动式、合作式等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大胆求异,努力营造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氛围。

建立和谐互动、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师生平等,教学民主,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激励者和合作者。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以质性评价为主,探索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方法与技术的使用,使评价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

(三)建构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

开展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与实践,建构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活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形式,承担着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任。由于长期以来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以纸笔测验为主要方法,单纯以“分数”衡量学生学业成就的情况十分普遍,这种评价的片面性,削弱了评价的育人功能,“考试”成了“指挥棒”,成了教学的“目的”,导致了评价的“异化”,也使评价走进了死胡同。因此,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把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与实践作为重点之一。

设计多元评价指标,全面评价学生学业成就发展水平。不仅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要通过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和多方面潜能,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个性情感、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评价方法多种,坚持他评、自评、互评相结合。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关注个体差异与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尊重学生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努力。评价方式多样化。不把书面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探索使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表现性评价、行为观察、访谈、情景测验、档案袋评价等,灵活采用评分、等级、评语、特长认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素质发展情况给予诊断与评定。

促进校内考试内容、方法改革。考试内容不仅关注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方法的运用,同时要关注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全面考评。考试可以有适度的开放性和发展性,并尝试给学生多次考试机会以及自主选择的空间,研究多种不同属性考试的配合和互补。

合理解释和利用考试结果。要减轻学生考试的心理压力,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与调控功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明确自己进步的目标。

建立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的学业成绩认定制度、高中研究性学习和选修课成绩评定制度,推进学分制改革研究和试点工作。

(四)建构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

开展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研究和实践,建构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专业水平发展评价研究的重点不是放在对教师工作的鉴定性方面,而是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一种手段,促进教师的发展。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创设宽松、和谐的评价环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应形成一种双向交流、平等对话的局面,使评价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基础之上,评价过程应有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教师通过反思发现问题,改进教学,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