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教改典型案例
15672400000006

第6章 新课程教育评价改革的标准(1)

评价标准既要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评价标准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国家需要对教育进行宏观监控,以保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没有统一的标准,就无法实行教育质量的宏观监控,就无法保证教育质量。有了学生质量的统一标准,就可使未达标的学校师生明确差距,从而激发责任感和积极性。也为领导机关提供信息,促使领导机关采取措施帮助学校提高教育质量,达到质量标准要求。如果没有统一标准,各校都认为自己培养的学生达到质量要求,那就会在“达标”假象下面,掩盖许多不达标的问题,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不利。

但是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也要提倡个性化。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各种层次的学校,他们的办学方向、办学目标都是差不多的,没有个性。一些成功的学校所提出来的办学要求,是多少年积累下来的东西,是多少年形成的办学传统与优势,这些办学要求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所提出来的。但许多学校明明达不到这样一个层次,他们也这样提,甚至提得更高更全,这就有问题了。如果我们根据前一类学校设定的目标去评价后一类学校的话,恐怕距离就大了。某市评审“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每个区只报上来那么几所,当然都是不错的。评价这些最高层次的学校,就是“三看”:一看最基本的事情做得怎么样。不要校长在外面讲得天花乱坠,走到教师办公室、厕所里都一塌糊涂,这样的校长在管理上是在“捣浆糊”了。当然,这不是评价这一类学校的主要指标,这是一般学校都应达到的要求,对他们来讲层次太低了。二看校长是否“无为而治”,没有虚假,没有过多的人为的痕迹。校长已经将学校的运作形成了一种机制,哪怕校领导不在,下面的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基本上能将这所学校撑起来。这样,校长可以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放在对办学的超前思考上,运筹帷幄。三看学校的超前思考与研究,就是有没有前瞻性,能不能物化为一种教育教学的生产力。这一点就是说校长能不能在教育科研、办学、学校管理等方面超前其他学校三至五年,在改革的大潮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评价标准不仅要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一、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与传统的课程与教学相比,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新课程如何保障学生个性的发展呢?关键一点,就是新课程能够保障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权力的实现。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力,就是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求得每一个学生发展。这种全新的理念对传统学校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历来有精英主义教育的传统,追求学业成绩的优秀,追求在考试竞争中打败同伴、脱颖而出。这是一种精英主义的教育,它是以牺牲很多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的。新课程就是从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力、求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来对学校文化进行重建的。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有个性的发展,在课程结构上开设大量的选修课,让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自由发展的机会,从而实现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带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特征,因此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差异性而提供统一的学校课程。在课程形态上,新课程开设了大量的综合课程,以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使学校课程与学生生活产生联系。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提出的一种新课程形态,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四大领域,这四大领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来进行学习,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拓展空间。学校教育应该促进人有个性的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忽视个别差异性、泯灭个性发展,其实就是教育的悲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而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个性化的教育。建立在工业社会基础之上的近代教育基本特征是非人性化、统一化、规格化,其学校是一种“工厂型学校”。在这种学校制度下,学生埋头苦读,成了“书呆子”、“书虫子”而不是生动发展的个体。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了非人性学校教育的发展轨迹。关注个性生长、人格发展和道德养成,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新课程要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理念,必然要求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

学生不是生产线上统一规格的产品,教师也不是机械操作的熟练工。教师的工作是一门艺术,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教师的人格、职业素养、教育教学风格、师生交往类型和工作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因而,使教育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发展性教师评价主张,评价不但不能泯灭和消除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而且应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个体差异,确立个体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及相应的评价方法,明确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每位教师的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和进修需求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特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我们知道,一位严肃的教师和一位幽默的教师都有可能受到学生的爱戴,都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师评价中,可提出相对一致的粗线条的评价标准,但具体教师怎样达到这个目标不能统得过死,要给教师留有空间以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评价标准如果太笼统,就会削弱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导向性;而如果评价标准太琐细,往往会把教师整齐划一,从而丧失良好独特的个性教学的“精华”,并有可能造成支离破碎的“食谱”式教学。

总的说来,重视个体差异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不是事先确定一个绝对统一的评价标准,然后将所有教师的表现与之相对照,从而衡量、判定教师的优劣或是否合格、称职,而是通过将教师评价时的水平和表现与教师的背景和原有基础进行纵向比较,以期发现教师在某一时间周期中的进步和成长发展的轨迹。因而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动态性评价。

《百喻经》里有个故事:祖孙俩赶着一头驴上路,路人议论纷纷:“让驴子空身走,真傻。”于是老爷爷让孙子骑上驴。这时便有人说闲话了:“真没规矩,让老人步行。”于是换了老爷爷坐,但又有人议论了:“这老人真不像话,不知爱护孩子。”于是只好两人一起上驴。可这回的批评更凶了:“这家人真残酷,对牲口如此虐待!”最后,那个不知所措的老人只好背起了驴子!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教育中并不少见。

曾有一位很有灵气的姑娘到某名校实习。课上得还算不错,却引来说东道西、蛙声一片。最后带教老师给她作示范,教以上课的程式,示以分析的套路,一板一眼,繁文缛节。这位即将踏上三尺讲台的大学生,听后不禁大吃一惊,几乎失去了信心,叹道:“教书原来有这么难!”从此孜孜不倦、刻意效仿,似乎非如此便不像一个教师!五年后,再次去听这位青年教师上课,令人吃惊地发现,她身上完全失去了原有的灵气,上课一招一式居然完全是当年那位带教老师的翻版。连说话的口气都像了!这位青年教师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由此,我们联想到许多学校在培养新教师中实行的“以老带新”制度,以老带新的结果如果都是老教师的克隆,这恐怕是令人遗憾的。我们也联想到学校中实行的集体备课制度,现在一些抓教学的校领导认为集体备课的最佳境界就是整齐划一。甚至不少学校对集体备课做出严格规定,课时统一、授课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作业统一,乃至教案的格式也要求统一。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自己的个性、爱好和特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正如我们不能把学生变成我们教师要求的拷贝,我们要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一样,我们教师的教学也有富有个性地发展,应有自己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