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假货研究
15684500000033

第33章 假货同传播的关系(3)

当然假的东西最终是真不了的。学员中有高水平的人感到,按他这样的履历和这样高的学术水平,以及三部高水平专著的学术成果,就一般规律来说,他至少也应该有40多岁了,但看上去他不过是30来岁。于是他们上网查询,结果他当年是31岁,再细查下去,终于发现了他误导性造假的更多猫腻。但对他这种做法,在道德上是可以批评,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却处治不了他,他什么时候说过他是博士?读的大学是美国著名的世界一流大学?虽然是和别人合作,但那三部专著确实署有他的名,他说过他在行政部门和社会科学研究部门工作过很多年吗?没有呀,人们所得到他具有上述内容的判断都不过是自己想象,这追究得了他吗?如果没有法定证据也乱追究人,难道世界不会乱套吗?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如有些广告用一个戴着眼镜,气质庄重,很像科学家的人来介绍医疗器械,用一个气质温文儒雅,穿着一般是医生和科研人员才穿的白大褂的中年妇女做妇科用药广告,一般人看上去很自然地产生了这是科学家、资深妇科医生帮生产厂家做广告的印象,其实完全不是。我国1994年颁布的《广告法》规定,不允许利用科研学术机构的科研人员和医生做广告,但这些广告并没有说明这是科学家和医生,公共管理部门在法律上也就无法处罚他们,只能在事后发现以引起受众误解为理由要求他们停止传播,但他们已利用这传播和被要求停止的时间差捞了一把。

(七)假在真中的传播

这种传播受众的上当率也非常高。其特征是在传播的内容整体中,真实的信息占相当高的比例,强化人们传播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印象,形成心理惯性,然后尽量不露痕迹地在部分空间或时间传播一些虚假的信息。由于巨大的心理惯性作用,许多受众上当后还不相信是上当了,即使已确知是上当了,还认为这不过是传播者的客观失误,并非主观恶意。假在真中的传播主要有三种情况。

1.整体真中带假。即将小部分虚假的信息夹在大部分真实的信息中一起传播,如有个大学生竞争副局长岗位,他有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实际能力也强,但他在大学毕业之前并没有担任过干部的履历,他怕对是否让他当副局长有决定权的人有他管理经验不够丰富的印象,就在其他材料,特别是自从到本单位工作以来人们看得见的材料,都尽量真实的基础上,虚构他在大学毕业前已担任过班以上干部的履历。由于他的人们看得见的材料都非常真实,给人们形成了他很诚实的印象,由此产生了他的其他材料也不会是假的心理暗示,而学生时代的事人们既看不见,也不容易查证,对他是否应该当副局长这事来说也不是关键因素,所以也不想查证,他就几乎是没有什么风险地混过去,实现了人们认为他从小就当干部,管理经验丰富的目的。

2.先真后假。这在高息集资,将现在高价出售假种子同将来包高价收购产品挂钩等骗局中非常常见。施骗者往往是先真实地履行先前传播的信息中所说的,给多少利益于受骗者的承诺,如真的给高利息,高价回收产品等,等到人们受到利益的诱惑,交钱给他或者是买他的高价种子足够多了,他就抽身走人,原来信誓旦旦说一定保证集资者或买高价种子者利益的信息暴露出了虚假面目。

3.平时真,需要时假。如有些国家或地方的剥削阶级统治者为了使人们相信他们在需要时传播的虚假信息,平时确实非常严格地要求媒体传播尽量遵循客观公正原则,尽量在受众中树立尽可能高的威信,到了他们利益需要造假的时候再搞假。也由于平时累积下来了媒体传播客观公正的惯性,许多受众也就会轻易地相信了他们有意一时传播的虚假信息。

充分的客观传播是遏制假货的法宝

假货的本质特征是虚假,和事实不符,以及和人类所定的标准不符。假货的另一个特点是,人们制售假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企图用损害假货接受者利益的办法,为自己谋求不当得益。这两个特征和特点使得尽快广泛透明地向公众展示假货的实际,是遏制假货的有效办法。广泛是向公众展示假货真实情况的广度,透明是深度,尽快则是速度。广度是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深度是让人们对假货的实际情况要尽量清楚,如假奶粉到底假在哪里,假到什么程度,对人们的危害具体在哪里,是仅仅是奶量不够,木薯淀粉凑,人们吃后只是所得营养和实际付出的购买款不对应于市场公平竞争价格,其他方面并无大碍,还是吃后会致病,或导致发育不良。速度就是只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向公众展示出上述假货的广度和深度。假货的潜在受害者和现实受害者一旦知道假货的真相,假货制售者以损害别人的利益来谋取不当得益的图谋就难以得逞了。

传播有人际口头传播和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纸张等物质载体传播两种形态。人际口头传播是最原始的传播方式,其传播的速度慢,范围有限,但在单层次和少层次时,信度很高。如一个贪便宜的人,只花8元钱就买到了500克一袋的奶粉,他并不知道是假货,还以为是检到了便宜,将这一信息传播给关系很好的邻居,邻居如果不认为他有什么别的目的的话,一般会相信他,许多人也跟着买。而人们一旦从自己信得过的亲朋好友中得到那种东西是假货的信息,许多人也不会买。

人际口头传播经过的层次越多,信度越没有保证。如某地山区打到了一头脚瘸了的野猪,原因是这头野猪以前踩中了山民装的铁夹,被铁夹夹住后仍奋力逃跑,虽然最终不被山民抓到,并且弄掉了铁夹,但脚却从此瘸了。过了一段时间,山民们抓到了这头野猪,看见它脚瘸,联想起以前丢失的铁夹,推想出了上述的可能性内容,同一个村里的村民互相传播这一信息时基本就是这样的内容,即使有点不同出入也不大。但传到了另一个村,却变成了这头野猪天生就是三只脚。再传到另一个村,这头野猪变成了预兆不祥的头上还长有角的妖魔。

经物质载体传送信息的传播是人类发展的产物,人类发展水平越高,这种传播越发达。在传播业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我们还须将物质载体传播分为物质载体主流传播和物质载体非主流传播。物质载体主流传播指受众多,影响大,公共管理部门注意管理的传播,如政府的公报,大的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著名的门户网站、刊物等。相应地,物质载体非主流传播指物质载体主流传播以外的物质载体传播,如不知名的企业在街上散发的传单,影响不大,受众少,公共管理部门在一般情况下不注意,也没有资源管理太细的传播,如多如牛毛的小网站等。

物质载体主流传播与人际口头传播相比,前者传播的速度快得多,范围大得多,由于与后者相比,社会对前者的管理更有效,因而于公众而言更有信度。如民间有人制造和口头传播一个谣言,可以是谣言无影,制造者无踪,广播、电视和报刊若这样做,公共管理部门却能有根有据地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所以,在物质载体主流传播和人际口头传播都比较自由的前提下,前者的信度比后者要高得多,于是,在尽快广泛透明地展示假货实际情况的使命中,物质载体主流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充分的客观的传播对假货的遏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促使人们抵制假货

迅速广泛透明的传播,有效地揭露了假货的面目,使人们认识假货而不购买假货,还告知别人不买假货,向管理部门举报假货制售行为,谴责假货制售者,使假货制售者感到众口铄金的社会压力。

二、抑制了人们制售假货的动力

传播揭露假货的面目后,原来潜在的假货购买者包括中间商和终端消费者不再购买,或者是只出低价购买,假货制售者很多时候就不能再实现预期的利益目标,或减轻了实现的程度,甚至还因损失严重和被管理部门处罚而导致亏损乃至破产。商誉受损还影响其他产品的销售,使自己的社会评价下降,影响了整个商业经营,乃至其他方面的生活。总之付出了足够大的个人利益代价,使当事的假货制售者,其他假货制售者,潜在的假货制售者都受到了震慑,不敢践行或者减少践行假货制售行为,或者减轻践行假货制售行为的恶劣程度。

三、给人们传授识别假货的能力

假货制售者制售假货时,毫不掩饰假货虚假实际的情况是极少的,甚至不用心掩饰的情况也是很少的,最多的情况是他们总是想尽办法给假货披上真货的外衣,并千方百计做到真假难辨,特别是在商品供应充足,买方主导市场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如进入21世纪后的发达国家市场,和我国市场的很多领域。关于识别假货的知识和方法通过传播为人们所掌握后,人们就能更多更容易地识破假货的面目,进而从销售端抵制假货。

如有蜂蜜制造商将麦芽糖充进蜂蜜,当纯蜂蜜卖,并且在这一假货的形成创意、制造过程、销售时如何保守住秘密等多个经营环节中,都费尽心机,因为麦芽糖的外观等许多物理性质和蜂蜜几乎完全一样,二者混在一起后,不用说一般人,就是专业人士都不容易看得出来,但二者的营养价值大大不同,所以市场卖价也大大不同,不知鉴别的消费者将这种混有至少50%的麦芽糖的假纯蜂蜜当作真纯蜂蜜出高价钱买,不但在金钱上吃亏,还影响一些需纯蜂蜜治疗疾病的治疗。中央电视台将这种行为揭露,并给人们传授识别真蜂蜜的办法后,人们就少上这种当了。中央电视台揭露的牛奶、葡萄酒作假等节目也明显地具有这种功能。

传播不但能这样直接提高了人识别假货的能力,还有更多的时候是间接提高。作为需要人购买,制售者才能实现损人利己目的的假货,一般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总是同社会上许多各种各样的因素发生着关系,特别是同构成因素相近的真货,关系更为密切。这样,这些同假货相关的因素得到广泛传播为人所知后,人们就能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当然其中也包括同真货对照的角度,更好地辨别出假货的面目。

如不良分子经常炮制他有什么权势关系,能做到高考分数不上线的考生也能得到国家重点大学录取,自然学生付出一笔数额不菲的公关费用是前提之一,一些接受物质载体主流传播少,知识水平低的普通群众容易上他们的当。但他们一般不敢将勤看书读报,看电视听广播的人作为这种诓骗的对象,因为这些不良分子知道在传播业非常发达,和高考录取相关的信息传播得非常充分的今天,这部分人一听就知道这99%是骗局,不会上当。

四、监督和督促管理人员廉洁和勤政

许多人有着趋利避害,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好逸恶劳的天性,公共管理人员也是如此。指望公共管理人员自觉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竭尽全力履行职责,是不现实的,只能是依靠外力来强制他们不得不这样做。所以,公共管理人员工作的过程,实际上许多是外力强制他们廉洁和勤政,他们却总是钻外力强制的漏洞,以谋求到更多个人利益的过程,该作为的事不作为,使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休闲,或减轻工作强度也是其中一个内容。

传播监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舆论监督,是提高外力强制效度的一个重要的,有时甚至是最有效的,并且是没有任何其他因素所能替代的因素。许多公共管理人员不怕群众,不怕上级,甚至不怕流氓,却最怕被广泛传播曝光在众目睽睽之下,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一旦被广泛传播,于自己不利的后果常常就无法避免,在法治状况还远不理想的社会,有时还因为有关部门要实现“以平民愤”的目的轻罪重判,甚至按法规完全不应该丢掉公职甚至性命却丢掉了公职乃至性命。

五、保证法律法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