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工作论坛
15795900000017

第17章 创新图书管理为新课改服务

——优化学校图书馆管理的思考和尝试

张扬

内容摘要:学校图书馆针对新课改的形势,如何做好创新图书管理,为新课改服务,优化图书馆管理方法,作者对这些方面的问题做了初浅的探析。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课程改革创新管理

随着《中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中学课改教育已进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时代。由此,作为信息资源库的图书馆如何创新图书管理,优化图书馆功能,与课改接轨,为课改服务,是教育信息化赋予图书馆的责任。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初步的探微和尝试。

一、创新定位,力求图书管理与课改目标的一致性传统的中学图书管理,主要定位在图书资料的储存、保管、征订、购置和发放,以简单地、被动地形式服务于教育教学,很少为教育教学提供更深层次的辅助和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支持和协助的作用,也忽视了图书馆对情报信息甄选的导向性和实效性,以至于虽卷浩繁,却很难书尽其用。

为此,如何体现图书管理与课改的衔接,需要重新定位图书管理目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把图书管理的重点目标定位在“支持教学,服务课改,引导创新”上,围绕它开展图书的征订、购置与管理工作,常规管理与特色建设并重,充分体现在图书管理方面的创新意识和校本特色,从而实现图书馆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例如:配合学校创建学习化校园、校本课程开发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图书采购和筛选上,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相关书籍,如:《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校本研究丛书》《多元智能新视点丛书》《成长文学系列丛书》以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这促进了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性学习的大力开展。

二、优化功能,实现图书管理与教学内容的同意性从服务到引路和导航的功能转化,是新课改对馆工作的全新要求。单一的储存和保管功能,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从内容和实质上,积极为教育教学服务,应该成为图书管理的主要任务。它要求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从简单的日常管理,转移到功能创新,实现“以教定书,以学导购,以新为旨“的功能优化。

①我们根据“教”的需要,系统引进了各学科知识的理论和课例、案例丛书,有针对性地购买了有关教学创新的系统理论书籍和创新教案集。如《叩开心扉的艺术》和《改造我们的学校》等。

②从“学”的需要出发,我们除重视常规书籍的购置外,重点建立了学法经验和实践“丛书链”,即同一学科的学法书籍系统化和不同学科的学法书籍各成系列,如《素质教育·新学案》和《初、高中优秀教案》系列、《初中风向标同步拓展大课堂》系列等。这些对教学创新和课改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引路和导向作用。

③我们参与了初、高中生的研究性活动,并负责指导了“图书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可行性探究”“中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初探”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及初二年级的课外阅读活动小组的指导工作,并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我校初二学生阅读行为倾向的调查分析:调查显示:经常去图书馆的42人占16.3%,一般的109人占42.3%,很少去图书馆的86人占33.1%,从不去的19人占7.5%。从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不能正常参加图书馆的课外阅读。

——对我校高中二年级阅读行为倾向调查分析:调查显示:即到图书馆阅读或借阅的参与程度。经常去的42人占16.3%,一般的109人占42.3%,很少去图书馆的86人占33.1%,从不去的19人占7.5%。从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不能正常参加图书馆的课外阅读。

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出部分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知程度偏低,从他们的参与倾向方面反映了学校图书馆的课外阅读的开展仍处于低谷状态。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率:以听诱读老师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好书讯,以诱发学生阅读欲。

以编引读组织学生出好黑板报和手抄小报,在编写过程中促进阅读。

以讲激读

以写促读

④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走进图书馆”以及“利用图书馆的知识”讲座,使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图书馆、认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邀请文学爱好者及资深语文教师定期进行文学讲座。如“中学生名著阅读与鉴赏”“给同学推荐一本好书”等。

通过我们走进课堂,开展“阅读知识辅导”,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善了学生的阅读方法,而且也体现了图书管理与教学内容的较好的统一性。

三、调整常规,达到图书管理和学校管理的共融性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学课改伊始,图书情报信息要先行,要适应课改的需要,学校创新和管理创新,对图书管理工作来说责无旁贷。追求学校图书管理常规的创新,改善管理系统,实现各环节的优化,形成图书管理机制,以体现它与学校管理的共融性。

(一)征订和购置图书,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以教定订,以学导购每学期末,向全体师生做预定调查,并根据学校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科研管理等的需要,定向、定量、定时、系统性、规模性地征订购买,并于开学初送书到人,体现图书馆管理的人文化和科学化。我校实行了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教学管理创新和“构建整体德育”为主体的德育管理创新,我们及时订购了相关书籍——《学校管理创新》和《教育教学创新》系列丛书,对推动学校创新管理起了一定作用。

(二)新书推介,双管齐下

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展示板,及时发布新书信息和内容介绍;同时开辟书讯专栏,重点介绍热门书籍,定时发布,深受师生欢迎。

(三)图书借阅管理

实行电子借阅和实地阅览相结合。开辟“绿色通道”,为有紧急需要者及时提供服务。

四、提高整体素质,适应课改需要

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图书馆员,应站在课改的制高点上,主动了解新课程、服务新课程、参与新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图书馆的熏陶。

(一)树立长远目标,确立共同愿景

目标是实现每一个愿望的基础和动力,因此,经过反复斟酌,我们制定了一个共同愿景,即:把我校图书馆建设成“五化型”图书馆,即:环境人文化、管理现代化、服务快捷化、信息准确化、读者满意化。并增强可操作性,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的益友、教师的帮手、领导的高参。

(二)强化团队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图书馆文化知识是保证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不但坚持学习业务,还定期参观名校、名馆,借鉴他人经验。同时,还把学习转化为创造力,使创新成为主旋律;真正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使图书馆工作真正适应新课改的需求。

(三)互动服务平台,树立优质服务意识

做好服务创新,不仅要做到服务满意化,更要做到服务优质化,摈弃陈旧的“坐堂服务”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力争“服务到室”(教室和办公室),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总之,各环节的优化管理,使图书管理成为学习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做到创新图书管理,为新课改服务。

图书管理是一门艺术,我们的思考和尝试还刚刚起步,期待更多的同行共创学校图书馆管理的绚丽明天!

参考文献:

1.林翠贤。讨论式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与评价。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4(8)

2.邢建民,李鹏英。对中小学图书馆开设阅读指导课的思考。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4(10)

3.禹碧霞。创新图书管理为新课程服务。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