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工作论坛
15795900000026

第26章 图书馆建设与学校美育特色

李萍

内容摘要:图书馆中收藏的文献资料是读者进行审美活动的对象,它除了其丰富的内容外,图书馆的各项技术流程中,体现了图书馆技术工作中所蕴含的技术美与科学美,进而使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审美对象,在这里,图书馆工作人员就是美的创造者,图书馆每一项技术工作,如采购、验收、分类、著录、编目、加工、流通保护等,无一不体现着劳动者的审美思维能力。

关键词:美学图书馆美学审美实践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大千世界,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存在着美。我校于2000年将其办学宗旨定位为:“以美育为特色,全方位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同样图书馆寓于其中,从它的设计、建设到室内事物的陈列、环境的布置、美化,以及各个业务工作的具体环节和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无不充满着美的因素,体现着美的原则,因此可以说,图书馆的整体美与学校办学特色有着密切的特殊关系。

美学作为一门年轻而古老的科学,从十八世纪后半期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各门类美学,如技术美学、劳动美学、生活美学、环境美学、建筑美学、文艺美学、审美心理学、审美教育学等等的兴起,都体现了美学发展的一大趋势,美学与图书馆学结合也将在美学领域内展开一朵绚丽的奇葩。

图书馆学自十九世纪初产生以来,其理论体系已逐渐完善。但是,如果单纯采用一种研究方法,虽然可以使相应的理论沿着既定的方向得到充实、完善和提高,但却不可能将这样的理论去打破原有的体系,发展到更高的层次。事实表明,同样的对象、同样的素材,若采用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就可以引导我们进入事物更深的层次,更清楚地看到其内部的各种联系,从而更接近于真理。尤其是今天,我们正生活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在许多有关图书馆学问题的研究中,采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已经不适应了,我们必须采取开放性的眼光,打破封闭式的思维方式,积极研究与借鉴其他学科。图书馆管理学、图书馆社会学、图书馆经济学、图书馆心理学等等就是这样一种尝试,我相信从美学的角度研究图书馆学必能有效地推动图书馆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在此,我们提出“图书馆美学”这一概念。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我们对图书馆美学的研究内容作一个初步界定:①揭示图书馆中以美的本质为中心而展开的美的内容与形式的规律性的表现;②研究美怎样通过美感即审美经验的“中介”影响人的行为;③研究审美实践。审美实践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审美创造,一个是审美教育。在这个研究体系中,美是基础,美感是主体和中介,审美教育是最终的落实与归宿。

图书馆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重在审美实践,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包含审美教育的两个方面。图书馆的任务就是:①创造一个良好的审美环境,满足读者生理与心理方面的需要,从而影响读者的行动;②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审美理想,陶冶和塑造人的灵魂。

所谓环境,是指围绕着主体,并为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外界事物,审美环境是审美活动与其发生作用的外界事物。图书馆审美环境受自然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人工因素的影响,因此自然美学环境和社会美学环境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是要努力为读者创造一个完善的人工美学环境。

图书馆中收藏的文献资料,图书馆建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环境,图书馆服务方式,图书馆工作人员等是图书馆审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图书审美环境。

一、图书馆丰富藏书中的美学观点

图书馆被称为“知识的宝库”“知识的喷泉”,图书馆收集了古今中外科学文化技术的结晶,汇集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大信息。这些文献资料既是图书馆领域劳动的基础,也是读者进行审美活动的对象。从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读者得以窥见古今中外亿万人的智慧结晶,追寻人类进步的足迹。在科学实践过程和科学成果中展现的美的动态和美的韵律,以及具有形式美的理论成果,这些能够满足读者情感愉悦和审美享受的美的成果,都在图书馆的科学文献中得到了最完善的保存与最充分的体现。

图书馆丰富藏书中蕴含的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结构:图书馆藏书并不是兼收并蓄、包罗万象,而是随着图书馆类型的不同而建立不同的藏书结构。图书馆藏书结构要和谐、合理。如我国公共图书馆针对读者成份十分广泛、复杂的特点组织藏书。它要有研究性的、史料型的资料,又要有通俗性的、普及性的读物。所以必须要有高、中、低各个层次的藏书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类型读者的需要。

②质量:图书馆藏书中包含了人类古今中外文化科学技术的智慧,其中无不体现着美与真、善的统一。如优秀的文学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列宁曾回顾他读过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一书时说:“在这部小说影响下,成千上万的人变为革命家。”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字里面有像诗话那样美的境界。”牛顿的三大定律被公认为自然景观的最美描述。图书馆学理论以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哲学基础、学科历史和科学方法论,在大量的科研过程和成果中,都辉映着美的光辉。现代视听资料的出现与激增给读者美的欣赏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并提高了新的境界。正因为这些方面,文献资料中所具有的真、善、美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并给人以精神的影响,使读者在美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二、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中的美学观点

(一)技术工作中的技术美与科学美学

图书馆中收藏的文献资料是读者进行审美活动的对象。它除了丰富的内容外,图书馆的各项技术流程中,体现了图书馆技术工作中所蕴含的技术美与科学美,进而使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审美对象。在这里,图书馆工作人员就是美的创造者,图书馆每一项技术工作无一不体现了劳动者的审美思维能力。

①采购:采购员在选购图书时,首先要考虑它的内容是不是健康的、有用的,有时不能忽视它的装帧与外表的美观,因为读者往往对一本装帧精美的书籍更容易产生阅读兴趣。

②验收:在验收过程中,首先要盖章、打财产号。藏书章、财产号要讲究其外形美和印色、印泥的协调美,盖章位置合适,印章不倒不歪,颜色不浓不淡,用力不大不小,看起来端正、清晰、美观,并且要照顾到封面的图案设计。

③分类、著录:一个图书馆要根据实际选用统一的符合本馆实际的科学分类法,这些分类体系使纷繁复杂的巨大馆藏有机地联系起来,体现了科学美。

著录既是对文献内容的揭示,也是对其物质形式的描述,它要求著录格式要标准,著录字体要规范与美观,如有的图书馆著录字体就规定用小五号仿宋体。

④编目:一座图书馆有数万册藏书,借助书名、分类、主体、著者以及各种目录全部缩影在目录大厅的目录柜里,井然有序,读者到图书馆按图索骥,即类求书,一索即得,满意而归。这里要注意卡片盒中的标卡与导卡设置要规范、醒目,使读者对目录与藏书有清晰的感性形象,从而吸引他们进一步查找图书与了解图书的内容。

⑤加工:加工是要注意书标与书袋的位置。书标位置要固定(偏下较好),整齐一线,这样图书上架后才能使人们感到美观、和谐。不然书标位置上下不一,高低不齐,极易使人产生一种杂乱感。书袋的位置要统一,不要有的贴在书前,有的贴在书后。

⑥流通保护:首先要选择色彩淡雅,能任意调解间距的书架,布置时要注意现有空间的充分利用,行列的整齐美观,同时要用鲜明的类目牌标识。其次是排架时,要用科学的方法组织藏书,这一点对于开架书库更是重要,组织时要有条不紊,具有层次感,要用鲜明的类目牌揭示出类目之间的联系,同时要注意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于今后的藏书的补充。

保护主要注意装订,装订是配料、类型、烫金、颜色要协调,大方一致。反之,同种杂志,一年是精装,一卷是红色,二卷是绿色,时而烫金,时而烫银,读者看到的排架则是五颜六色,杂七乱八,既不美观也不利于报关。

(二)加强服务工作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一线工作,它包括流通、阅览、复印、咨询、检索、采编、提供、调研等,这些工作都应不同程度地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体现着服务美。

以下仅就开架阅览与延长开放时间谈谈加强服务工作应带给人们的美感体验。

①开架:现在有不少图书馆实行阅览室与书架全面开架或部分开架,对广大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读者是审美的主体,他们一旦进入审美环境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审美活动。实行开架借阅,就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创造良好的审美环境。如果再有一个有效的指导系统作向导(即全部图书按一定分类次序排架),读者就能在书海中自由自在地漫游,任意浏览,任意提取其中任何一本她喜欢的图书,这样做的结果,可使更多的读者成为“新大陆”的发现者,使读者的审美需求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也使图书馆的藏书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体现自身美的价值。

②延长开放时间:图书馆尽可能向外延长开放时间,才能满足不同作息时间不同读者的需要。如有的可在工作时间阅读,而有的只能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或借阅;从生理机能来说,每个人的精力在一天不同的时间里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早晨精力好,有的则晚上精力充沛。满足读者的生理需求与多层次的需求,外延开放时间,无疑能得到更大范围的读者欢迎。

图书馆作为学校美育特色的教辅机构,它的角度正揭示着学校客观存在的美学价值,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图书馆的现在与未来。显然,这对图书馆来说,都是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从实践上看,它可以为提高图书馆业务工作水平输入动力,促进图书馆工作人员创造美、奉献美的高度来对待平凡的工作,提供一流服务。这样,在社会上、在读者中、在图书馆界就可以树立一个观念:图书馆是人类所拥有的在时间上无限期,学科上无边界的美者集大成者;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对这各个领域,各种形式的美的汇集、挖掘、开发、传播的崇高职业。这种工作造福于读者,受惠于社会,值得骄傲。这将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素质教育的作用,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从理论上看,塔维图书馆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充实丰富了其研究的内容。研究图书馆建设的内在美与学校特色美的联系,可以揭示其基础理论与工作实践中的美学价值。同时,还可以吸收美学及其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图书馆学。

本文只是对图书馆建设美与学校特色美提出如何相协调的看法,所以它不能面面俱到,在理论上也不可能严密完整,在探讨某些问题时也难免出现片面性和不完整性的缺陷。因此,更有待于和读者一起探讨,若想完善图书馆美学与学校整体美的理论体系之目的,还需各方协同。让我们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丁文杰。高校美育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陶功定。美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鄢德梅。试谈图书馆美学。河南图书馆学刊,19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