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工作论坛
15795900000025

第25章 对中学图书馆选修课的调查思考与实践

李萍

内容摘要:中学开设图书馆选修课是丰富校本课程资源一种新的探索形式。本文就中学阅读指导选修课的课程设计以及图书馆教师的指导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选修课校本课程

随着我校高中校本课程学分制的实施,如何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已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热点。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图书馆如果能突破现有的服务模式,与教学改革始终保持同步,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为此,我馆除积极关注新课程改革,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课外导读辅导外,还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开设图书馆阅读指导选修课。选修课的设置是学校课程史上的一种标志性的进步。选修课为学生安排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并为之提供了更大的适应性。它不仅注重了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也更加紧密地跟学生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有权选择课程,教师是课外阅读选修课上的指导者,平等友善的合作者。所以,决定一门课程是否开发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而不是“成人想当然的重要性”,更不是哪位教师有空就可以随意开设的课程。有了如上的想法。我们在开设图书馆课外阅读选修课之初,对我校中学生阅读的状况和阅读兴趣进行了书面调查,以便于我们及时地调整馆藏,积极主动地开展图书馆选修课的阅读指导。进而使图书馆选修课的总体目标与学校教育的发展、国家教育方针、高中阶段培养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一、设置调查问卷了解当今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只有清楚地了解了高中生的阅读现状,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图书馆选修课的学习。笔者在征得教学主任的同意后与高一、高二班主任合作,进行了图书馆课外阅读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45张,回收241张)。结果发现,在阅读习惯方面,只有22%的同学有经常阅读的习惯,74%的同学有偶尔阅读的习惯。按我校1182名高中生计算,则只有约260人有经常阅读的习惯。中学生对阅读的不重视是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的。

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不在学生,而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首先,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不够丰富,更新速度不够快,学生普遍反映借不到喜欢看的书。其次,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尤其是高三学生。很多学生说只有在作业少时才进行课外阅读。最后,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家庭和社会没有创造一个好的课外阅读的环境。能够真正支持孩子多借书、多看书,主动帮助学生选书并且加以引导的任课教师和家长不多。

当代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阅读动机都是有很大差异的。在阅读类型方面,中学生最喜欢的书籍可从下表中体现:阅读类型文学作品科普知识政史哲经教参教辅百分比35%30%3%32%文学作品类型中外文学名著武侠言情科幻小说卡通漫画百分比38%50%24%由此可见,有相当部分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通俗文学和流行小说上,这个与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读物本身的趣味有关,也与社会上的风气有关。同时也反映出中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关于阅读方法的调查中,学生们认为自己的阅读能力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阅读的方法不当(为59%),也有的学生是在阅读中没有获得成就感(为41%);有阅读计划的学生只有11%,经常做阅读笔记的只有10%。由此可见,当前中学生希望通过阅读来促进自己的学习,但是没有切实有效的阅读方法是学生阅读最大的“拦路虎”。他们特别希望开设图书馆阅读选修课,并且有专门的指导教师与之点拨来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和审美水平。

二、及时调整馆藏,剔旧换新,保证图书馆选修课的开展有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图书馆就必须根据现实中读者的需求及学生的发展兴趣及时地调整馆藏。没有什么是可以永远一成不变的,一切事物都不是静止的,运动变化才是永恒。因此及时调整馆藏,建立剔旧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鉴于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外名著对学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我馆保证文学类书籍的建设占所有馆藏的30%以上。同时注重牢牢把关,禁止一些“口袋书”、妖魔鬼怪恐怖类图书,尤其是暴力、黄色的有害读物进入图书馆,限制武侠、言情、卡通漫画类图书的数量。

早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中,阅读材料的开发,使得学生们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尤其是对自然科技类图书的需求急剧增多。因此,在图书馆选修课中我们更应该积极扩大自然科技类(即N—Z大类)的藏书量。根据《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藏书分类比例表的规定,这个部分的藏书量应达到38%,并且在图书广度和深度方面适当放宽,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

建立剔除制度和保证年进新书数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图书馆的活力,定期将一些过时的、复本过多流通率低的或者严重损坏无法阅读的书籍剔除,按照新形势的发展每年分次购进新书,为图书馆输入新鲜血液。

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图书馆选修课的设置,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调整购进了一些教育类书籍、研究性学习指导类的书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等等。并且结合本校发展的特色,积极配合校本课程。例如我校的特色是美育与和谐的健康教育,所以我馆特别注意收集有关这两个方面的书籍,并设立“中外名著”专柜和“新书陈列”专柜,使读者能够迅速地找到所需图书,大大节约了读者的查询时间,更为图书馆选修课的学习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结合学生阅读状况进行图书馆选修课教学过程设计与实践首先,是对图书馆选修课课程内容的选择。按照学生精神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与需要,应选择与学生息息相关并使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内容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涉及学生普遍关注的文学、文化、哲学、科学等领域内关系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还得考虑到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鉴赏,获取相关信息能力的内容,并最终有利于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自主研究学习。以我馆开出的选修课“必读书目”为例,我们在一个学期内开设选修课课程内容的9个单元:①流金岁月——童年与读书;②探求文化的空间——名著与大众文化;③团队精神——《狼图腾》《水煮三国》;④阅读·思考——《失落的文明》《人类故事》;⑤深藏的挚爱——《青春·念想》《以美为光》;⑥人与科学——《纳米技术》;⑦感受底层的思考——《中国农民调查》;⑧娱乐·精神生活——探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作女》《女工》;⑨文献检索知识——《中图法》《版本知识》。

其次,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总体说来,选修课采取以课堂主题讨论为主的形式开展课外读书的研究活动,每周1课时。在整个选修课开始之前,我要向学生说明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概述各单元主题内容的要点,提供本课程学习的建议,然后要求学生就阅读兴趣作简洁的自我介绍,并根据自我介绍的课程的总体规划提出初步的建议和愿望。这样,通过师生各自的介绍,有效地消除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初步建立起成员之间的信任感,营造自由而亲切的讨论氛围。同时,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在某些领域的不足,从而激发对课程的兴趣。

具体到每次课程的讨论,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考虑:第一步,是课前主要阅读作品的选读,这是学习与讨论的依据;第二步,是课堂专题学习讨论的组织,这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关键。讨论开始之前,我向学生说明本次讨论的目的和大致要讨论几个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有个总体的概念。接下来我从自己身边的事例入手,提出问题,引出必读书目让学生进入讨论。在讨论中,我必须注意整体把握学习与讨论的范围。因为学生讨论往往自由度很大,容易高谈阔论,造成讨论偏离主题,因此,我不仅要做好课前的备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图书文献作补充,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对某书的观点,强调对同一问题理解的多种可能性,进一步发掘更多的问题。使学生在思想火花的热烈撞击中,获得切身的感悟和体验,实现“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第三步,是讨论结束时的小结。我比较注重对学生发言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整理出有代表意义的观点,同时谈谈自己的看法,留下问题,有待学生课后作深入的思考。这样就可营造一种“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书好读”的氛围,吸引他们去追求一种高层次的阅读享受。

再次,是我还在课外阅读选修课上发起“我看我评”的书评活动,同学们非常踊跃,交上来的书评作品很多。优秀的文章在图书馆的展板中集中展出。我还举办了选修课读书会,将爱读书、爱思考的学生集合起来,给他们创造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读书会共讨论了“读书学习法”“阅读鉴赏美”“名著阅读评析”“畅销读物与时尚”等等专题,这些专题都是同学们自己在选修课的读书过程中提议投票自己选出的。有一个中学生在读书体会中说:“经典名著的语言、情节、人物形象对读者产生的震撼力,远非流行小说可比。读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时,我哭得稀里哗啦的,比看言情小说感觉好多了!”

总之,学生们在课外阅读选修课中,能在图书馆老师的指导下随心所欲的读书,畅所欲言的交流,普遍感觉收获很大,增强了表达、理解、评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扩展了自信心,挖掘了审美意识,在提高了查找资料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课余阅读的兴趣,他们说有些书对他们的影响是终身的。

第四,强调在图书馆选修课上传授文献检索知识,使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每学年我们都会给高一新生开展入馆教育,介绍图书馆基本知识和文献资料检索方法,并简要介绍图书分类法,使他们学会利用图书馆。

第五,在图书馆选修课中,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考,以确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高一学生刘烨等几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在年级里做了个调查,在被抽样的50名16岁的高中生中,有51%的人一年时间只读过1—5本课外书,读过6—10本的有12人,占24%。读过10本以上的只有两人。“缺乏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会使人丧失与世界和睦相处的能力。”刘烨等人在“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中这样写道。这就是学生参与性和主体性发挥的一个例子。

我觉得图书馆选修课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以及社会的行为,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往;学会自信,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至少学会一门综合或探索性课程;具有现代中国人的意识品质。总之,学生在课程选择时,实现了学生受教育的自主性与学习的自由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学校经验。这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怎样才能开发出学生喜欢的课程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选修课的开发使校本课程资源,如场地、设施、设备、仪器等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等,更重要的是为教师的才能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空间。以上的实践与思考当然只是我在开设图书馆选修课过程中的一种见识与思索。我期待在自我反思和认识深化中,在他人的批评、质疑过程中,不断对之进行修正,使图书馆选修课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贵华。走进新课程。班主任之友,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