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年鉴2001-2005
15860400000018

第18章 哲学研究成果简介(1)

为甘肃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我们编辑出版《甘肃社会科学年鉴》的愿望和初衷,也是本卷编辑人员耗精费神默默工作的精神动力。为了编好这部《年鉴》,我们从多方面做了尽可能的努力,2009年6月28日《甘肃省志·社会科学志》首发成功,也给予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勇气和信心。但真正到了本卷定稿即将脱手之际,我们不免还是多为踌躇,总觉得书稿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憾,而且由于我们的水平和经验所限,错误也在所难免。然而,丑媳妇终需见公婆,我们决心出版本卷,目的是抛以砖石引之良玉,求教于社科界的领导和专家。

哲学生涯(译着)

陈春文(兰州大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

《哲学生涯》一书是德国着名哲学家汉斯一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的自传体哲学着作。作者深刻仔细地剖析了一个哲学家的成长过程中所需的社会条件,以及作为自然人、社会人和政治公民的哲学家在各种不同角色之间的不同的担当。作者把哲学家人生成长的各阶段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思想学术环境放在一起考察,穿插具有事件意义的人物及各种人物之间的相关性,既有清晰的思想脉络,又有很强的阅读质感。作者在着作中突出了哲学的希腊性陈述,哲学的历史推演的路径,以及哲学与艺术深层相涉的关系。书中更为突出地论述了哲学教育的植物性生长特征,对怎样从真正的哲学家那里磨炼哲学之思以及怎样才能成长为一位真正的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令人信服的论证,感人至深。书中既有着名思想家的专章,如海德格尔,那托尔普,舍勒等,也有“恐慌”、“幻灭”等动人心魂的时代解剖,更有作为校长的哲学家不同于常人的刻骨铭心的经历。可以说,这是一部基于思想生长自身的百科全书。

该书的核心价值是真正的哲学家以自己为参照探讨哲学家成长的书,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时代见证与思想见证的独到性,对哲学的学与教的探讨鞭辟入里,质感生动。这本书融合了作为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伽达默尔的多重身影,在近现代思想史上还没有这样一本能历时一个世纪、纵横论述各思想层面的事情于一体的着作。这本书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具有广泛的文学价值、教育价值和开放性熏陶的价值。伽达默尔本人就是思想大师海德格尔熏陶出来的大师级的“作品”,而且他本人又催生了德国哲学教育的人文主义气息。这本书是一个世纪人物以整个世纪为舞台献给一个世纪的思想礼物,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

理论历史实践——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研究

王兴嘉、王继荣等(甘肃省委党校)/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

该书是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1996-1998)规划项目的最终成果。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和唯物史观为理论导引,以历史与逻辑一致的原则为研究方法,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线索为宏观背景,深入探讨和阐发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矛盾系统论思想,认为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的全新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科学的社会主义矛盾系统论,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该书全面评价了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科学内涵、实践意义和理论局限,认为社会主义矛盾系统论的提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社会主义时期社会矛盾的科学方法论,而且开辟了一条以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中国哲学时代化、科学化的全新理论路径;同时指出了其历史的局限性。客观分析了社会主义初期这一学说在实践中的历史厄运及教训,主要是社会主义实践初期社会制度的不成熟性、“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和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波折造成的。系统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和新特点。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新是历史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经验,特别是邓小平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战略构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矛盾系统论思想,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针和实践路径。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理性超越

刘学义(甘肃省委党校)/《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该论文认为纵观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和《纯粹理性批判》两本书的全部内容,虽然它们在观点上基本相同,但也有不少不同点,(以下简称《导论》、《批判》)。《导论》与《批判》相比较,《导论》在内容、观点、写法等方面补充了不少新东西。《导论》中增加的这些新思想,恰好是《导论》对《批判》的理论超越。概括起来讲,《导论》对《批判》的理论超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首次表明康德哲学的根本性质。从康德的观点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唯心主义应该从特殊意义上去理解,康德哲学与笛卡儿的“经验唯心主义”和贝克莱的“梦幻唯心主义”有着严格的区别。二是反复强调休谟对康德的巨大影响。康德哲学是建立在批判和怀疑论的基础上,康德在《批判》和《导论》中突出了对休谟的研究,肯定了休谟的功劳,并阐明了他与休谟之间的渊源关系。三是突出强调康德空间的本质。《导论》的第三个理论超越,就是康德更高层次上阐明了他的“两只手套”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他自己的空间学说。四是特别强调自身的写作方法。康德非常重视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辩证思维方法,把这两种思维方法作为理论研究和科学发现的基本方法,并对两种逻辑方法的各自作用作了明确的规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若干思考

闫晓勇(甘肃省委党校)/《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3年第7期转载,《新华文摘》2003年第10期辑目

来自异邦的思想奇葩与本土的文化母体结合,必将显现出遗传与变异的性状,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它的代表性成果就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时至今日,这一过程并未完结,我们面对新的历史条件,面对发展变化着的哲学的对象、形式和内容,必须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全过程,摆脱过去那种与科学缺乏沟通、对政治过分依附的思维惯性,以冷静的、科学的态度来真诚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巨大成就作出公正的评价,这既是此文的出发点,也是此文的归宿,正视成就背后的不足与缺憾,才会有未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健康发展。该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没有回避,而是在作者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试论冯友兰新理学对旧理学的超越

范鹏(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此论文认为冯友兰的新理学是20世纪中国哲学的重要成果,新理学既是程朱理学的继承,又是它的新发展。新理学的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新理学》一书之中,《新理学》的思想又在《新知言》中得到了系统、具体、全面的总结,构成了冯友兰新理学哲学本体论。其主要思想是:理是事物所依照的本体;气是事物所依据的条件;“道体”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全过程;大全是哲学的宇宙。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新理学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宋明旧理学的基本思想。新理学和程朱理学一样,都自称是关于宇宙人生根本大道的学说;新理学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理在事先”的基本思想,认为有一个离开具体的现实世界的理世界;新理学沿用了程朱理学的基本概念,发挥了其基本思想;新理学沿袭了程朱理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格局。

新理学之于旧理学究竟何新之有?新理学引进了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使中国哲学有了明晰的概念体系;新理学确立了自身的哲学观,为创立哲学体系提供了自觉的理论前提;新理学通过融合古今中外哲学,使理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具有新的形式;新理学之新还体现在它从哲学上思考和探讨了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