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忠心篇
15889900000011

第11章 杨家一门忠烈

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辽朝派了10万大军攻打北宋。于是宋太宗就派代州刺史杨业为大将军,扼守雁门关。

当时,杨业手下只有几千人马,双方兵力相差很大。但杨业是个有经验的老将,知道靠硬拼是不行的,就带领几百名骑兵,悄悄地从小路绕到雁门关北面的敌人后方。辽兵向南进军,一路上没遇到抵抗,正在得意。忽然,后面响起一片喊杀声,只见烟尘滚滚,一支骑兵从背后杀来。辽兵毫无防备,又弄不清后面来了多少人马,个个心惊胆战,阵容大乱。杨业带兵追赶上去,杀伤大批辽兵,还活捉了一员辽军大将。雁门关大捷以后,杨业威名远扬。辽兵一看到“杨”字旗号,就吓得不敢与其交锋。人们给杨业起了个外号,叫“杨无敌”。

杨业立下大功,也引起一些边防将领的妒忌。有人给宋太宗上奏章,说了杨业许多坏话。宋太宗正要依靠杨业,不理睬那些诬告,把那些奏章封好了,派人送给杨业。杨业见宋太宗这样信任他,自然十分感动,更加忠心。

过了几年,有个边将向宋太宗上奏章,认为辽朝政局变动,正好趁这个机会收复燕州失地。宋太宗接受了这个意见,派出曹彬、田重进、潘仁美率领三路大军北伐,并且派杨业做潘仁美的副将。三路大军分路进攻,旗开得胜。潘仁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沿着大路大张旗鼓地行军,好让敌人见了害怕。”杨业说:“现在敌强我弱,这样做一定要失败。”潘仁美带着嘲笑的口吻说:“杨将军不是号称无敌吗?现在在敌人面前畏缩不战,是不是另有打算?”

这一句话把杨业激怒了。他说:“我并不是怕死,只是现在时机并不成熟,怕让兵士们白白丧命。你们一定要打,我可以打头阵。如果失利,你们在陈家峪接应。”

杨业出兵没有多远,果然遭到辽军的伏击。杨业虽然英勇,但是辽兵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杨业拼杀了一阵,抵挡不住,只好一边打一边后退。到了陈家峪,正是太阳下山的时候。杨业退到谷口,只见两边静悄悄,连宋军的影儿都没有。原来潘仁美等了一天,听不到杨业的消息,认为一定是辽兵退了。怕让杨业抢了头功,提前向朝廷报赏领功去了!

杨业见约定的地点没人接应,气得直跺脚,只好带领部下跟追上来的辽兵展开搏斗。但是辽军人马越来越多,杨业含着泪,高声向兵士说:“你们都有自己的父母家小,不要跟我一起死在这里,赶快突围出去,也好让朝廷得知我们的情况。”

兵士们听了这些话,感动得都流下热泪,没有一个愿意离开杨业。最后,兵士都战死了,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和部将王贵也牺牲了。杨业身上受了十几处伤,还来回冲杀,突然一支箭射中了他的战马,他摔了下来。辽兵趁机围了上来,把他俘虏了。

杨业被俘以后,辽将劝他投降。他抬起头叹了口气说:“我杨业本来想消灭敌人,报答国家。没想到被奸臣陷害,落得全军覆没。哪还有脸活在世上呢?”他在辽营里,绝食三天三夜,壮烈牺牲。

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幼年时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以后出征,必然带杨延昭同行。杨延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熏陶。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杨延昭与父兄一起出征,作为前锋他被流矢射穿了手臂,但作战更为勇猛。杨业阵亡以后,杨延昭由供奉官升迁为崇仪副使。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辽兵南下进犯。时值隆冬,杨延昭命人担水浇在城墙上,一夜之间就冻成了坚冰,城墙光滑难登,辽军无法进攻,只好撤退了。宋军缴获了大量辽军遗弃的军资器械。杨延昭初次领兵便显示了超常的军事才能,他因此被授予莫州刺史。

景德元年,宋真宗将杨延昭的兵马增加到20万人,屯兵戎军之东,并许他见机行事。杨延昭率领人马进入辽国境内,连战连胜,取得显赫的战果。杨延昭因守边有功,屡次升迁。景德二年,杨延昭被授予高阳关副都部署。杨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卒于任上,终年57岁。宋真宗听到这个消息,极为悲痛,派使者护灵而归,河朔的百姓,望柩而泣。

杨延昭英勇善战,所得赏赐全部分给部下。他本人作风简朴,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共苦,继承了杨业的作风。杨延昭镇守边防20年,辽国对他非常敬畏,称他为杨六郎。

杨文广是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以讨叛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后来范仲淹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宋英宗以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而且还有功劳,提拔杨文广为成州团练使;秦凤副都总管。他由此参加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

杨文广率领部队迅速赶往筚篥,控制要道,连夜构筑好防御工事。第二天天明,西夏骑兵看到宋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做好了准备,只能无奈地撤退,杨文广趁机遣将出击,斩获敌人很多。皇帝下诏嘉奖,赏赐丰厚,官至定州路副总管、步军都虞侯。

作为杨家将的第三代,杨文广并没有建立能与他祖辈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因此时北宋已经与辽国议和,而对西夏的政策也在和与战之间摇摆不定。但是杨文广继承了杨家将世代忠心报国的传统,没有忘记收复幽燕、平定北方的理想,并最终死于任职上。

“血战金沙滩”是杨家将传说故事中打得最悲壮、最惨烈的一仗。在这场恶战中,杨家将的七郎八虎中,大郎、二郎、三郎、七郎战死,四郎、八郎被俘,整个一个杨家战死一大半。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广为传扬。

言行导航

杨家三代为保卫祖国,恪尽职守,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杨业“不料强弱,非明也;身绝血嗣,非孝也”的正确军事思想被视为贪生怕死,致使杨家一门忠烈大多殉难疆场,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悲歌。人们之所以传诵他们、缅怀他们、热爱他们、崇敬他们,是因为杨家将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典型代表。

尽管杨家将的故事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杨家将不屈不挠、忠心为国的精神,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励精图治,奋勇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