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忠心篇
15889900000006

第6章 抗旨不遵的“笔头奴”

北魏太武帝时有一个大臣,名叫古弼,官至兵部尚书,为人忠诚而又耿直,对太武帝也敢犯颜直谏。

有一次,太武帝外出打猎,让古弼留守京师,命令他拨一批肥壮的战马供打猎之用。古弼却违令给了许多又瘦又弱的马。太武帝为此勃然大怒,说:“‘笔头奴’竟敢改变我的决定,待我回去,先斩此奴!”古弼的头很尖,像毛笔,因此皇帝以“笔头奴”称之。

其他留守官员听到皇帝的话,都很恐惧,害怕遭到株连。

古弼却镇定地对他们说:“我作为臣子,不使君主沉湎于游猎,并非罪过;但倘若放松战备,使军事物资缺乏,那罪过可就大了。现在北方有仇敌,南方有强寇,我把壮马留下,供给军队,而把弱马供皇上打猎,这正是为国家而深谋远虑,即使死了,也算值得!况且,这是我自作主张,有我一人担当,你们不必忧虑。”

太武帝总算不糊涂,古弼的话传到了他的耳边后,他为身边有这样的忠臣甚为喜悦。他深感愧疚地说:“还是古弼有谋略、有远见,有这样的忠臣保驾,真是社稷之幸、庶民之福啊!”他非但没有怪罪,反而赐给古弼一套衣服、两匹马、十头鹿作为奖赏。

言行导航

古弼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社稷为重,公然抗旨。面对敌寇骚扰、祸乱不断的形势,毅然决定将能征善战、膘肥体壮的战马留做备战之用,显示了他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冷静睿智的韬略。而其他官员恐惧慌乱,苟且偷生,害怕株连的行为与古弼这种对北魏王朝的尽职尽责、耿耿忠心的言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令人欣慰的是,太武帝终于醒悟,并理解了古弼的良苦用心,对古弼的言行给予了公正的评价:“有这样的忠臣保驾,真是社稷之幸、庶民之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