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忠心篇
15889900000007

第7章 舍子守城

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梁国大将军、河南王侯景叛乱。侯景手握重兵,一路杀来,直取京师建康。梁武帝虽然向都官尚书羊侃寻问了对策,但又未采纳他的正确建议。不久,侯景就打过长江,包围了建康。羊侃协助太子萧刚守城,广施计谋,屡挫敌军。

但不幸的是,羊侃的儿子被侯景俘获。侯景命人把他拉到城下,叫羊侃出来相见。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救。羊侃心如刀绞,他强忍悲痛说:“为了国家利益,即使献出整个家族,犹怕不够,岂在乎一个儿子!希望你们早点杀掉他!”叛军还想说话,儿子也大叫父亲不止,羊侃却毅然转身走下城去。

过了几天,叛军又把他儿子拉到城下,儿子喊着父亲,泪如雨下。羊侃却坚定地说:“我以为你早死了,想不到还活着!”说着,弯弓搭箭,就要射去。

叛军赶紧拉着他儿子逃开了。

几次交锋,使侯景意识到即使杀掉羊侃的儿子,也无益于攻下城池,同时他不得不佩服羊侃的忠义。最后,只好留了他儿子一条活命。

言行导航

在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在国家的安危和儿子的生命同时受到威胁的时候,羊侃义无反顾的作出了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选择。这种“舍小家、为大家”、以大局为重的赤胆忠心和思想境界,令自己的敌人也不得不佩服。

羊侃怒声呵斥叛军:“为了国家利益,即使献出整个家族,犹怕不够,岂在乎一个儿子!”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将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坚定信念表现得淋漓至尽。羊侃效忠梁武帝“舍子守城”的精神,可歌可泣,可敬可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