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忠心篇
15889900000008

第8章 颜真卿忠君爱国

颜真卿,字清臣,谥号文忠,是唐玄宗时代的一位忠臣,他是北齐颜之推的第五代子孙。颜之推所写的《颜氏家训》,成为后人教育子女、立身处世的著名箴规。

由于父亲很早就过世了,颜真卿对母亲格外孝顺。他非常喜欢读书,从小追求就不同凡俗,可谓深明大义、浩气凛然,是一位非常爱国的忠贞之士,被人们尊称为“鲁郡公”。他的楷书遒劲有力、圆润厚重,表现了大将军的凛然正气,更表现了大唐独有的风骨和气韵。

颜真卿曾经在平原作官,由于先前官吏不清廉,造成了许多冤狱,他到任之后,就开始审理这些冤案,为许多无辜的人平反,终于感动了上天,在久旱之后降下了甘霖,被当地人称之为“御史雨”。

当时,正值开元盛世的末年,唐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疏忽了国政。他听信胡人安禄山的谗言,把许多兵权都交给了他,后来造成安禄山在边疆的势力日益壮大。颜真卿在平原县当太守的时候,看出了安禄山有叛变的迹象,所以在暗地里就招兵买马、修筑城墙、屯积粮食,以防止突然的变故。不出所料,早就蠢蠢欲动的安禄山开始起兵谋反,一把火烧遍了中原,河北各郡相继沦陷。而只有城墙坚固的平原县,在颜真卿率兵顽强的抵抗之下,守护得非常成功,河朔各郡都把平原县看成像长城那样的重要。

除了颜真卿兄弟等人之外,居然没有人起兵抵抗叛贼,唐玄宗当时感到十分痛心,他叹息道:“河北20多个郡,难道连一个忠臣都没有吗?”等到得知颜真卿的义行之后,玄宗非常感慨,后悔当时因为一时失察,听信了杨国忠的谗言,而将他贬官到平原。玄宗说:“朕没有眼力看清颜真卿是怎样的人,想不到他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义士!”

“多行不义必自毙”,安禄山最后虽然攻进京城,圆了他称王的梦,可是不久还是惨死在他的儿子手下。

后来,节度使李希烈造反,朝廷派颜真卿去执行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劝李希烈投降。当时颜真卿已经73岁了,他毅然接受了这一使命,朝廷中所有的人都大为吃惊,替他担心不已。

到了叛军那里,颜真卿正准备宣读诏书,就遭受到李希烈的谩骂与恐吓。颜真卿气宇轩昂,毫无惧色,那镇定而又勇敢的气度,反而让李希烈对他敬畏不已。后来有人劝李希烈说:“颜真卿是唐朝德高望重的太师,相公您想要自立为王,而太师他自己就来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宰相的人选,除了颜真卿,还有谁会比他更合适?”

颜真卿听到这番话之后,盛怒不已,大声喝斥他们不知廉耻,“难道你们不晓得,我们颜家都是如此地忠烈吗?颜家的子弟只知道要守节,就是牺牲生命也决不变节,我怎么可能接受你们的利诱!”

后来李希烈以死相威胁,而颜真卿不为所动,他事先写好了遗书,做了必死的准备。最后叛贼痛下毒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颜真卿仍在大骂:“逆贼!”

噩耗传到朝廷,德宗悔恨交加,非常地伤心,5天都没有心思上朝。所有的将士都痛哭流涕,深切悼念这位壮烈成仁的大唐柱石与忠臣——颜鲁公。

言行导航

冷峻的目光,英武的剑眉,还有那威严的面孔。颜真卿那正义在胸、刚正不阿、怒斥奸佞、效忠朝廷的大无畏气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管是明枪暗箭,还是万丈深渊,他都义无返顾,勇往直前,他可以随和地出现在百姓面前,也可以愤怒地痛骂叛贼奸臣,他以对朝廷的忠贞不渝,大气凛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精神亲赴贼巢,劝其归顺,最后拒绝高官诱惑,不幸英勇捐躯。

真可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