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忠心篇
15889900000009

第9章 魏征进谏

唐太宗即位后,大力选用人才,而且鼓励大臣们把意见当面说出来。在他的鼓励之下,大臣们也敢于说话了。特别是魏征,对朝廷大事想得很周到,有什么意见就在唐太宗面前直说。唐太宗也特别信任他,常常把他召进内宫,听取他的意见。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他还列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么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以后,魏征提的意见越来越多。他看到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就当面力争。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唐太宗下不来台。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说得合情合理,太宗满腔的怒火顿时消散了。

公元643年,那位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言行导航

如果我们把历史上千百年来侍奉朝廷的国相大臣分为两类:一类是溜须拍马、结党营私、贪污腐败、一心只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奸臣;一类是以天下社稷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敢于仗义执言、置个人生死安危于不顾的忠臣。那么,毫无疑问,魏征是属于后一类忠臣中最典型的代表。也正因如此,有关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大家知道:进谏帝王,是件非常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大勇。但是,魏征出于一片忠心,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而且其意见大多被采纳。可见,“公则生明,廉则生威”。社会要发展,既需要魏征式的忠臣,更需要太宗式的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