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节俭篇
15892600000015

第15章 节俭成习的苏东坡

苏东坡即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湄山人,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在生活上,苏东坡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有一年,苏东坡被朝廷降职,贬到黄州。由于朝廷俸禄大大减少,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度过困境,苏东坡辞退了身边的仆人,并给自己制订了每天的开支计划。

他所制订的计划是这样的:把所有的收入和手边的钱合计出来,然后将这些钱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1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份,每天只许用1份。这些钱全部分好以后,苏东坡把它们一排一排挂在屋梁上,然后每日清晨从屋梁上挑下一包。拿到一包钱后还要计划当天的开支,能不买的就不买,同样的东西要挑便宜的买。一日下来,最终的开支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苏东坡把每天节省下来的钱放到一个竹筒里。这个竹筒里的钱是专门用于家中的另外开支。就这样,苏东坡一家人过着清苦的日子,日子虽然苦一些,但他们一家人倒也很快乐。他在给自己的好朋友秦少游的信中,谈到自己在黄州的每日计划开支、艰难度过的清苦情景时说:“我想我之所以能支撑到现在,和我的节俭计划是分不开的。我估计现在手中的钱还可以用一年多,所以也没什么担心的。”

苏东坡就是这样,凭着精打细算的节俭生活方式,度过了在黄州的那段艰难的岁月。

言行导航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被朝廷贬职期间,有计划地开支,有节制地消费,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和全家同甘苦、共患难,终于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节俭是一种美德,不管是条件艰苦的过去,还是生活富裕的今天,节俭始终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学习苏东坡那种勤思好问、勤俭节约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