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节俭篇
15892600000017

第17章 寇准罢宴

寇准(公元961—1023年),字平仲,北宋真宗时在朝中任宰相。

这一天正逢寇准五十寿诞,相府门前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为了把自己的寿庆办得气派一些,他特意派管家陈山携带1万两银子去苏杭一带挑选歌童舞女,采办古玩玉器。不久,陈山便满载而归。1万两银子全都用光了,光是其中一株5尺高的珊瑚树和两尊翡翠寿星便花了4000两银子。寿庆这天,相府内大摆宴席招待前来庆贺的宾客。因为寇准少年丧母,他从小是由家中一姓刘的女仆带大的,寇准尊称她为刘妈妈,待她如生身母亲一般。如今刘妈妈已70多岁,寇准特意在相府的西廊摆了一桌筵席,命侍女、丫环们陪伴刘妈妈。

突然管家陈山慌慌张张地走来,一见刘妈妈当即跪在地上哭着说道:“刘妈妈救我!”原来,陈山一早便忙着布置寿筵,一不小心将他刚刚从杭州花巨资采购来的5尺珊瑚树失手打碎了。

刘妈妈一听那株珊瑚树是用几千两银子买来的,不由一怔,心里暗自思忖道:“相爷他为庆贺寿辰竟如此奢华,未免有些过分。当初太夫人临终时,曾托付我好好照看他。如今看他这样,我若不说他几句,怎么对得起去世的太夫人哪。”

这时,一位随侍寇准的中军寻到廊下,一见陈山,忙对他说道:“陈山,相爷唤你到后堂回话,还不赶快前去!”

陈山一听顿时吓得面色如土,他一边答应着一边回头连连哀求说:“刘妈妈,您可要救我一救啊!”刘妈妈望着陈山的背影,不由叹了口气,为了不辜负太夫人的嘱托,她决意要对寇准进行一番规劝。突然,刘妈妈脚下一滑一下子跌倒在地上。她仔细一看,原来是回廊内点的蜡烛太多了,蜡油流得满地都是。刘妈妈一见这满地的蜡油,心里顿时感慨万端,不由回想起当年的一段往事。原来寇准小时候,因为父亲去世早,家境贫寒,无钱念书,母亲每天晚上都要在灯下亲自督促他学习。有一年遭逢大旱,家里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了。为了不耽误儿子的学业,寇准的母亲跑到山上采集松香代替灯油来照明,结果因为在山上受了风寒,回来后大病了一场。

想到当年的艰难情景,刘妈妈怎么能不触景伤情呢!她不由得失声痛哭起来。

中军听到刘妈妈的哭声忙跑出来劝解说:“刘妈妈,相爷正为陈山的事生气,您就别在这儿啼哭啦!”听中军这么一说,刘妈妈反而哭得更厉害了,她一边哭一边大声说:“我心里有伤心事啊,怎么能不哭呢!”

两人这一吵,寇准在堂内听到了。出来一看,见刘妈妈满面泪痕,便误以为是中军得罪了刘妈妈,顿时把脸一沉,对中军怒斥道:“你到底为什么事惹得刘妈妈这样伤心,还不快讲!”

刘妈妈忙拦住寇准说:“中军并没有得罪我,相爷不要错怪了他。”

“那到底是谁得罪了你?你只管说出来,我一定为你做主。”

“蒙相爷恩养,相府中谁会来得罪我呢。我是为……”刘妈妈欲言又止。

寇准见状便把中军和身边的人都打发走,这才说道:“刘妈妈,您只管大胆讲吧。”

刘妈妈叹了口气,说:“我就是为了相爷你才伤心的啊!”

寇准吃了一惊,忙问道:“为我什么啊?”

刘妈妈难过地说道:“相爷你忘了太夫人在世时,经常教诲你要以勤俭为本。你现在为庆寿竟不惜花费万金专门派人去苏杭采办歌童舞女、古玩奇珍。身为宰相如此豪华,倘若上行下效,怎能让满朝文武清廉自守?”

刘妈妈这一番话如同一盆凉水浇在了寇准的头上。接着,刘妈妈缓和了一下口气,说:“相爷呀!太夫人临终时,交给我一张她亲手绘的图画,嘱咐我说:你家小官人自幼娇生惯养,将来他若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就将这张图画交给他看。”

寇准听说母亲留下一张图画,忙让刘妈妈取来观看。只见那图画上画着寒窗孤灯之下,衣着简朴的太夫人在教导寇准读书的情景。画面上还题着四句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

勤俭家风遵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

寇准一见,顿时泪如泉涌,忙跪倒在图画面前,连连向母亲请罪。刘妈妈趁机语重心长地说道:“太夫人辛苦一生,只望相爷长大成才。如今相爷官居宰相,总算没有辜负太夫人的一片苦心,如果相爷能够以勤俭为本、修身为民,便算是尽得孝心了,也可以告慰太夫人的在天之灵了。”

正在这时,中军禀报说:“启禀相爷,今有王侯公卿各持礼品前来献寿。”说着把一份份礼单呈上。

寇准看也不看那些礼单,毅然摆手道:“吩咐歌舞立即停止,所有贺仪、贺客,一概辞却。”中军一下子怔住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寇准再次对他说道:“你对宾客们说明,一、今后再不庆寿;二、饶恕陈山失误。寇准不敢违背母亲的遗训,还请大家见谅!”

“是。”中军忙遵命而去。

寇准转过来对刘妈妈说道:“今日若不是刘妈妈指教,寇准险些把事情做错,今后还望您看在太夫人的面上多加指教才是。”说完,命陈山将那张图画挂在后堂供奉起来。刘妈妈望着勇于改过的寇准,不由欣慰地笑了起来。

从此,寇准牢记母亲的教诲,戒除奢华,尽心朝政,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代贤相。

言行导航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名闻天下的北宋宰相寇准,在自己50岁寿宴时,让刘妈妈给自己上了一堂生动的勤俭廉政教育课,好在他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以此为戒,悔过自新,最后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代贤相。

相传,从此以后,他居家过日子非常节俭,卧室中的一顶青纱帐用了20多年,时常是有坏损之处让人修补一下再用,也不更换新的。这说明贫穷时的节俭是一种生活需求,通达后的节俭却是一种美德。可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和作风,足以使一个人成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