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勤学篇
15894300000012

第12章 孙盛好学忘餐

孙盛,是东晋太原中都人。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也喜欢谈玄,探求深奥的哲理。那时谈玄最著名的人物就是殷浩,而唯一能与殷浩对抗一下的人物便是孙盛。孙盛经常到殷浩家里去与他对谈。

一次,孙盛在殷浩家里谈玄。已经到了中午,殷浩招待孙盛吃饭。吃饭中间,两人因一个人生哲理问题,什么“有”啊、“无”啊之类的,发生了争执。两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谈得情绪激昂起来,唾沫飞溅,同时拿着尘尾在饭桌上挥来挥去,以致尘尾上的毛都掉到饭菜里面。谈了一阵,觉得该吃饭了,一看饭菜都凉了,便叫人端去加热。在等待中间,两人又争执起来,热过的饭菜端上来,还是顾不上吃,等到准备吃时,饭菜又凉了。如此反复了四五次,结果是天已经黑了,这餐饭终于没有吃成。

孙盛从小好学,一直到老,手不释卷,除了论文、诗词等著作,还私家著述了两部历史著作:《魏氏春秋》和《晋阳秋》。前者是写三国曹魏的历史,后者写晋朝的历史,一直写到他所处的年代,其中记载了桓温于369年在枋头大败的历史事实。这部书因为词直理正,孙盛也就被人称为良史。不久,桓温见到了这部书,非常气愤,对孙盛的儿子说:“枋头之战,只是偶然的失利,何至像你父亲说的那样严重!这本书要是流传开,可跟你们的家族关系至大!”桓温的话显然隐含要挟和杀机。孙盛儿子连忙跪下叩头,表示道歉,并说回去请父亲删改。

当时孙盛已70岁退休在家。孙盛家风很严,尽管儿子们有的已经头发斑白,有了过错,也要在大厅中当众训斥。儿子们都跪在孙盛脚下,边哭边诉说:“请父亲大人为全家老小百口考虑,就删改删改吧!”孙盛大怒,说:“不改,不改,就是不改!谁胆敢改了,我就告他忤逆不孝。”孙盛的儿子们当面不敢顶撞,但下来还是将这一部分改写,连夜送去给桓温过目。谁知孙盛也担心儿子们私自改写,竟自己亲自又抄写了一部,派人送给了远在辽东的前燕国王慕容雋。

孙盛真可谓费尽苦心,心想送到边远的敌国去,看你们还改不改得成。结果,《晋阳秋》产生了两个版本。

孝武帝太元年间,孝武帝广泛搜集野史笔记,居然在辽东得到了这部书。把两种《晋阳秋》一比较,发现有多处不同。于是两种版本并存。这部书在唐代还保存着,以后便遗失。至今只有清代汤球的辑本。

言行导航

殷浩请孙盛吃饭,两人因一个人生哲理问题起争执,各执己见,互不相让,饭菜热了又热,两人都没来得及吃。这件事情充分反映了孙盛执着好学的精神。后来他如实记录了桓温打仗失利的情况,不顾桓温以性命相胁,仍然坚持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说与他坚持不懈地探求真理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