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核心竞争力(精装)
16004600000054

第54章 学校核心竞争力与品牌(6)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品质的教育。其过程包含其他方面教育的因素,其成果是青少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物质基础。因此,在体育工作上形成特色,不仅可以发现和培养一些优秀人才,而且有助于形成蓬勃向上的学校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美育特色

学校美育是形成年轻一代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它的目的是按照美的要求,造就身心和谐发展的人,造就志向高远、品行高尚、性格优良、知识丰富、举止文明、体魄健美的完美的人。这一目标与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一所学校在美育上真正形成特色,它的全面工作就一定是和谐的、美好的。

5.劳动技术教育特色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主人翁的劳动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知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创造欲望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学生锻炼体力,增强体质。总之,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措施。

三、体现在教学上的特色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体现在教学工作上的学校品牌,不是指个别教师的教学风格,而是一所学校在教学工作上表现出来的总体倾向或总体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提出系统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即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学校在深刻理解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内容、原则、方法等重大问题提出的一系列的见解、主张。这些见解和主张,在教育学或教学论的书刊上比比皆是,有的学校就是以这些理论来指导本校教学工作的。能做到这一点当然就很不错,但仅仅如此还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书面上的理论并不能代替学校自己的理解、实践和探索。勤于读书而不尽信书,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

(二)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又称课程结构,是根据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门类、形态及相互间的关系。课程是教学的依据,直接制约着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课程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在应试教育模式中,课程结构单一,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三)创造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位上,各个时代除了继承前代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外,也都会产生一些反映某一时代特征的教学方法。其中一些教学方法还打上了特定学校的印记,成为特定学校的特色。

(四)形成某门“拳头”学科

一些综合性大学的众多系科中常有一些强项。例如,北京大学的文科、清华大学的理科、吉林大学的化学系、南京大学的天文系等:这些强项系科也就是学校的一种特色。不少高等院校正是以这些”拳头”吸引着有志于某门专业的学子。

四、体现在课外活动上的特色

课外活动是在各科教学大纲之外组织学生进行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课外活动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不但得到理论界的高度肯定,在学校实际工作中也开始受到重视,一些学校已在课外活动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了学校的重要特色。

五、体现在管理上的特色

学校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另一重要方面。它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从教育活动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职能活动,即组织育人活动的那些活动。它本身具备一定的育人功能,但主要和直接的任务,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从而保证学校工作目标的实现。

如何深刻理解学校品牌形成过程

学校品牌是丰富多彩的,它的形成过程也是纷繁复杂、艰难曲折的。学校品牌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各种特色的具体形成过程简约化,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与此同时,还应从各种各样的过程中选择一些典型实例作重点剖析,加上适当的预测和设想,构建起若干便于参照操作的模式。这些模式目前当然还是一种雏形,但有了这些框架就便于积累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完善,就能使“雏形”逐步变成可以广泛应用的“范型”。

一、学校品牌形成过程的本质

我们知道,矛盾的普遍性是过程的根源。一切事物、现象都是由矛盾着的方面组成的,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促成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由此形成事物的过程与阶段。因此,事物发展的过程,就是矛盾运动的过程。我们还知道,过程与阶段之所以干差万别,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贯穿于某个具体过程始终的根本矛盾,决定着这一过程的本质。因此,找出了贯穿于学校品牌形成的全过程的根本矛盾,也就揭示了学校品牌形成过程的本质。

行为科学告诉我们,人的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入的需要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是人受客观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或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从总体上说,人的需要永远不会满足。一种具体的需要满足了,另一种新的需要又产生了。正是因为人的需要的不但产生又不断满足、不断满足又不断产生,社会才获得了不断前进的永恒动力。同样,贯穿于学校品牌形成过程始终的矛盾可以举出很多,例如,人力上的矛盾、财力上的矛盾、设施上的矛盾等,但根本矛盾只有一个,这就是办学主体贯彻自己的办学思想的需要与学校的现实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学校品牌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始终。没有这种矛盾,学校品牌就不可能形成;这种矛盾中途消失了,学校品牌的形成过程也就终止了。

以校长为代表的办学主体,一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就必然会产生将这一思想付诸实现的迫切需要。例如,有的老师常称“要是我当校长,我就要怎样怎样”,表达了这种需要。这种心理需要既来自社会的要求,来自未来的召唤,又来自办学主体内在的成就需求。而现实的办学水平又总是不会完全符合任办学主体的这种需要;即使在某一阶段满足了这种需要,也只是暂时的,因为办学主体的思想是在不断发展的。办学主体总是时时刻刻与外界交换着信息,新闻媒介关于先进学校的一则简短报道,外界对本校业绩的一句评论,社会对本校的又一次资助,校长的一次外出参观等,都有可能对校长、教师产生新的刺激,诱发出新的需要和新的思想。因此,办学主体贯彻办学思想的需要和学校的现实水平之间的矛盾,同一性是暂时的、相对的,斗争性则是长期的、绝对的。正是这对根本矛盾的同一和斗争的交替,推动着办学主体的办学思想和学校的办学水平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从而推动着学校品牌的形成。

二、学校品牌形成过程的阶段

过程总是划分为阶段的。阶段是过程的要素,是过程基础。阶段的划分具有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同志是在对抗日战争三个阶段分析的基础上,才得出了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的正确结论的。在科学研究中,把研究对象作为过程,正确地划分出阶段,严格地区别本质上不同的各个阶段,冷静地探讨这些阶段产生的条件,才能正确地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

分析江苏省睢宁县某校美术教学特色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探讨学校品牌形成过程的几个阶段。

睢宁县某校美术老师李训哲,原来是乡文化站的一位美术创作员。1958年的一天,他在新华书店看到年画十分畅销,而一些世界级名画却无人问津,于是决心从孩子抓起,提高民族审美素质。在神圣的责任感驱使下,他毅然放弃了原来的专业创作工作,来到雎宁县当上了美术老师,在美术教育园地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当年,该校举行了首次画展。在学校支持下,美术小组逐步扩大,还有了一间专用教室。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欣赏名作,进行基本功训练外,还走出校门办壁报、宣传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得到肯定。1988年,学校进一步确立了“实施立体美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指导思想,确立了美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并逐步形成了一支以李训哲为核心的素质精良的美术教师队伍,学生创作的画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开始走向全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学校、为祖国赢得了耀眼的荣誉。到1995年,全校4000幅画被选送到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750幅获奖,其中获金牌212枚,银牌110枚,铜牌302枚,获优秀奖、佳作奖126幅。有470幅先后在各种报刊上发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函学校:“感谢你们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江苏教育出版社为该校出版了专集,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两次为该校举办专展,刘海粟、张爱萍分别为画展题名。

考察上述过程,我们可以把学校品牌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特质:孕育阶段

任何学校品牌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最初都会有一粒“种子’’或是一个“胚芽”。这是一种生命力特强、能够发育成参天大树的种子和胚芽,这样的种子或胚芽,就是孕育着学校品牌的“特质”。李训哲调进睢宁县某校,就使该校获得了一颗这样的“种子”、“胚芽”。

正如世界上找不到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所学校在自然环境、历史传统、校长素质、教师素质、生源质量、教学设施等方面,总有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地方,总有自己的特质。有些特质并不表现在整体上,而是表现在个别事物上。如,教师整体素质较差的学校,却可能有一位或几位高素质的骨干教师,这一位或几位高素质的骨干教师,就是这所学校的特质。

一所学校的特质有些是比较稳定的,例如学校规模、传统、生源、社区环境等,有些则是可变的,例如,学校新调进一位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校长,就立刻使该校获得了一个新的特质。

除了办学条件上的特质外,有时候办学主体的一个奇特的灵感、一个新鲜的点子,都可以成为一种特质。科学上的一些重大的发现、技术上的一些重大发明,最初往往就来源于发现者、发明者瞬间的灵感。

(二)特点:过渡阶段

特点是特色的初始,但还不是特色本身。

特点突出的是“点”,是相对独立的某一点。如果说处于孕育阶段的特质带有一定的隐蔽性,还不太引人注意,那么,它在形成某种特点之后,就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状态,开始锋芒初露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西园一点红犹小,早被蜂儿知道。”这都是说,特点具有显在性。

特点是从特质发展成特色的过渡阶段。它既是特质从隐到显的飞跃,又为特色的最终形成进行量的准备,积极地酝酿着新的突破。

(三)特色:成熟阶段

学校工作的某一特点扩展到全校范围并得到巩固和完善,就形成了学校品牌。

与特点的“点”不同,特色的“色”具有情境、景象的意思。如春色、秋色、暮色、夜色、月色等,具有整体性、弥散性。又如,一所学校的数学教学成绩显著,这可以说是该校的一大特点。如果这所学校在努力改革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等优良品质,并有意识地使这些优良的思维品质迁移到其他各科的学习和各种课外活动中去,逐渐形成了充盈于整个校园的刻苦、严谨的优良学风,那我们就可以说这是该校的一大特色了。

学校品牌的形成,一般具有以下显著标志:

(1)独到的办学思想基本形成,有理论依据,有个性特点。关于这一办学思想的系统总结(文字或音像资料)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肯定、传播。

(2)初步形成体现上述办学思想的独特校风,能给外来参观者以深刻感受。

(3)上述办学思想体现在学校管理的有关常规上,体现在办学的物质或精神成果上。

(4)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开始形成体现上述办学思想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相应的能力、技能。

成熟状态的学校品牌,标志着一种新的平衡的建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个别因素的变化对它就难以产生太大的影响了。仍以李训哲为例,他作为一颗火种,点燃了一支支火把,不但使一所学校,而且使一个地区,形成了燎原之势。这样的趋势形成之后,任何个别因素的变化都难以改变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