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科学伴你行-教坛的辉煌
16061000000021

第21章 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观的本质,是发展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教育发展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的基本价值。

陈嘉庚在创办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把民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目的,他的办学过程始终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陈嘉庚倾资办学,不是像有些人通过办教育而谋利、发财,也不是像有些人是出于善心之举。陈嘉庚办学的目的非常明确,教育救国,教育立国,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办学为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他在创办第一所学校——集美小学时,动机就是为了使那些十几岁而还在集体游戏、得不到教育的儿童,就是为了改变福建教育落后状态。在办学过程中,为了让贫穷子女能能受教育,陈嘉庚采取了许多助学措施,鼓励山区、农村的贫寒子弟能够安心读书。为了培养山区、农村的师资,他对师范生采取特殊政策:学费全免,吃、宿、被、席、蚊帐、春冬校装一概由学校免费供给。贫困生每月每人发给2块大洋的生活补助。为了弘扬中国文化,他以免交寄宿费、学杂费等优惠措施,鼓励南洋的华侨子女回集美读书。陈嘉庚看到旧中国“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十分严重,决心创办女子小学,让女子也有受教育的机会,为了鼓励女孩子上学,陈嘉庚特别规定了一些优惠办法:凡上学的女生不但免费入学,每月还发给津贴费2元或3元。在陈嘉庚的办学优惠条件下,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一批又一批的海外侨生跨洋过海,来到集美就学。

陈嘉庚在创办教育的过程中,既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十分重视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培养各类实用人才。从1920年起,陈嘉庚开始创办了各类的职业技术学校,致力于提高民众的素质,他先后创办航海、水产、农、林、商等学校,对于普及民众的科学知识,提高民众的素质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为国家建设培养了许多专业人才。

为了保障师生的学习生活与身体健康,陈嘉庚创办一系列后勤服务设施和教学辅助设施。1920年,陈嘉庚设立了集美医院,对师生看病一律不收费,有力地保证学校的公共卫生和增进师生的身体健康。而后又相继建立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等,满足教学需要和广大师生的求知需要。

为了使学生免受零售商的剥削,也为让学生学习经营商业,集美学校设立了“消费公社”、“储蓄银行”,不仅为师生的购物、存款提供便利,而且养成了节俭储蓄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的实践。为了资助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毕业生,自1924年起,学校设立了“成人之美储会”,帮助了许多优秀毕业生升学深造。

陈嘉庚在创办学校过程中,建设各种设施必须占用大量的土地,陈嘉庚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尽可能地利用废弃地、山坡地进建设。1913年陈嘉庚创建集美小学时,考虑到集美耕地少,为了保护民众的利益,他填鱼塘建校舍;在建财校、航校、中学时,他也是利用山坡地、海湾地进行基建;他在创办厦门大学选址时,也是利用废弃的演武场、跑马场进行建设;1925年他购置了天马山麓附近荒废的山地建设农林部和农林试验场、畜牧场。

陈嘉庚在发展教育过程中始终把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930年他成立了“民众教育委员会”,免费教民众读书、写字、打算盘、写信,为民众讲新闻,说故事等。他还创办了民众夜校、短期小学、办民众壁报、乡村师范、向农民推广农村技术等等。他还极力向民众进行科普教育,教育民众破除迷信、禁赌、禁烟、讲究卫生等。

以人为本,实现人全面发展,为国家、为社会、为民众培养人才是陈嘉庚创办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陈嘉庚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几十年来,集美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论在祖国的任何地区,任何行业,也不论在世界任何地方,他们都能为祖国做出可贵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