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把品牌做大:20家著名企业的品牌成长谋略
16143800000081

第81章 经典案例:先生存、后发展、再赢利

沃尔玛在中国的投资着眼于未来,他们提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可以三年之内不要利润,这实际上是一种“先生存、后发展、再赢利”的思想。沃尔玛在中国步步为营本身就是一个先生存、后发展、再赢利的过程,从这一过程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国际化品牌是如何进行市场扩张的:

先生存

为了进入中国市场,沃尔玛曾做了长达6年的准备。早在1992年7月,沃尔玛就获得了中国国务院的批准,并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专门从事中国市场的调查工作,包括中国的经济政策、官方支持、城市的选择。

最初,沃尔玛选择在深圳建立中国的第一家超市,这个新兴的移民城市集合着中国的人才;经济发达,市场的生活水准相对较高;地理位置上毗邻香港,与国际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开放早,其优惠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政府的办事效率很高。

然而在深圳开设的第一家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店,刚开始并没有给沃尔玛带来什么好处反而引起当地业界一片震动,“狼来了”的呼声不绝于耳。甚至有十几家超市联合发起倡议,希望政府阻止沃尔玛在深圳的扩张。

为避免树敌太多,沃尔玛尽量保持低调,甚至在开业前几天将商品价格上调。在深圳,沃尔玛并不想挑起战争。沃尔玛在对外的宣传中,也保持一贯的低调和谨慎。进入中国的这几年中,沃尔玛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考察市场方面,以及培训以后在中国发展的管理班底上。在无声无息之间,沃尔玛正编织着一面撒向全国的巨网。

沃尔玛亚洲地区总裁乔伊·哈特菲尔德曾说:“最艰难的工作已经完成,尽管这并不意味着今后的工作就简单了。”

后发展

经过几年的时间,沃尔玛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全国分片区设点生存的战略意图,为中国入世后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2000年10月,沃尔玛公司总裁兼CEO李斯阁来到中国。对于入世之后在中国的进一步投资,李斯阁表示谨慎地乐观。他说,沃尔玛将尽快在中国五六个城市增开8家分店。至于在其他城市扩大投资,则要看沃尔玛能否在当地尽快培养出合格的管理层。当然,沃尔玛在中国的扩展还是会以一种理性、合理的方式来进行。

仅在2001年,沃尔玛就在中国开了4家店,分别分布在福州、昆明、大连、沈阳。这一数字使沃尔玛在中国的店数达到了15家。据一位沃尔玛的业内人士透露,沃尔玛的目标是未来5年在中国的门店数要达到50家店,销售额要达到180亿元人民币。有人认为,这个规模还有可能随着竞争的需要不断扩大。

再盈利

沃尔玛经历了生存和快速发展的阶段,开始赢利了。其实他的盈利并不是在迅速发展之后开始的,而是在整个占领中国市场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盈利的痕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采购量:沃尔玛超市对所经营产品的采购量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沃尔玛在深圳开店,其最初目的也许并不在赢利,而是将其作为挺进中国的一个哨所。但是在这期间,凡是广东省的一些商贸交易会、展会,都经常能看到沃尔玛采购部门人员忙碌的身影。深圳的高交会、广州的广交会和食博会、顺德的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都是沃尔玛采购人员光顾的对象。据了解,沃尔玛仅在广东一年的采购额就达80亿美元,占其在中国采购商品总额的80%,并且这个采购量仍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从沃尔玛在中国的发展轨迹来看,沃尔玛仅2000年就从中国采购了100亿美元的商品,而其5年时间却只在中国开了8家店铺,这种明显对比的含义不言而喻:采购中国商品能够保证沃尔玛获得巨额利润。一般零售商企业的纯利润大约在8%左右,以此计算,沃尔玛通过采购商品一年就从中国赚走近70亿人民币。

2001年,沃尔玛又决定把其全球采购总部搬到深圳。从进入中国一直到现在,沃尔玛中国市场运营部门和采购部门都是截然分开的,在深圳的沃尔玛采购办事处独立运营。这个名称并不引人瞩目的采购办事处,每年都从中国采购上百亿的商品,可以预见在变成全球采购总部后,沃尔玛的胃口将有多大,这将为沃尔玛带来多么巨大的收益。

盈利额:近几年来,沃尔玛的盈利每天都呈稳步上升的趋势,最新公布的财报表明,公司2007财政年度盈利比上年度增长6.7%,为121.8亿美元,销售额增长11.7%,达3449.9亿美元。

沃尔玛还宣布,公司第四财季(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实现盈利39.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销售收入为980.9亿美元,同比增长10.9%。不过,其第四财季销售收入低于分析人士预计的999.5亿美元。

沃尔玛还积极地对2008年的收益进行预测,据估计,该公司2008财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将增长1%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