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培育信息素养
16214800000010

第10章 实施信息素养培育的条件(1)

在前面几章,我们已经讨论了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等等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信息素养的意义,也了解信息素养的培育方法,有志于从事信息素养的培育工作。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看到信息素养是涉及人类基本素质的一个复杂概念,它的形成是贯穿于学生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计算机学科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等等各个方面的活动中,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同时,信息素养的培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具有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懂得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并且具有一定的操作信息技术与应用它们为自己服务的基本能力,所以作为信息素养培育基地的学校,通常应该具有一定的实施条件。我们在本章主要讨论为了提高学校工作的效益,如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来创造实施信息素养培育的条件。

北京景山学校校长崔孟明在其所著《圆中华现代教育之梦》一书(奥林匹克出版社,1997年版)中提出了他们学校的“21世纪的办学模式”,并且指出它的含义是:“以‘三个面向’为总方针,继承、借鉴、创新,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从小到大‘一条龙’,人脑加电脑加网络。”指出了“人脑加电脑加网络”,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信息素养培育与其他现代教育一样需要创造出一定的条件,需要解决包括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软件建设以及学校教职员工的队伍的问题。

上海市教委在准备全国中小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场会的过程中提出了“建网、建库、建队伍”的口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建设了上海市与各个区的教育信息中心,提供了中小学主要课程的教学资料库,形成了一支能够参加软件开发、积极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管理教学的教师与管理人员队伍。

各种条件有些什么实施的方式,如何以比较少的投入来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益,始终是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而国内外在这一方面也创造了许多好经验,我们将一一进行介绍。

创造实施信息教育的学校环境

虽然在早期信息素养培育时人们常常讨论无机教育问题,但是前面已经谈过,信息素养本身是一种操作性十分强的素养,无论是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还是信息技术知识,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尤其是处于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的信息时代,新的应用方法与软件不断出现与推广,如果不是让学生经常接触与使用信息技术,那么他们应用信息系统的能力就可能很快地退化。因此,信息素养的培育是离不开广泛而经常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而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成了培育信息素养的必要条件。

一、学校中建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在一个学校中建立能够让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使用的信息系统,不仅是为了培育他们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面对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而且还是一个十分好的机遇,可以使学校工作,特别是教学改革的工作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口与出发点。概括地说,可以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1.建设必要的信息系统是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条件前面已经讨论过,信息素养具有操作性特点,也就是说,信息素养的目标与内容十分强调学习者对于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掌握与使用能力,而且信息素养目标中所包含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的实际水平也需要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才能反映出来。同时,信息学科教学的内容中也十分注意信息能力的内容,这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操作与使用才能熟练掌握,达到一定水平。因此它的培育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操作与使用信息系统。没有必要的信息系统,不能够提供学生进行操作,就不可能使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是我们在学校开展信息素养培育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硬件的首要理由。

其次,在学校中装备必要的信息系统,还创造了一种培育信息素养的有利环境,学生在教室、图书馆、食堂、校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等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各种信息技术设备,无疑会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普遍适用性,从而提高了信息意识;通过这些与信息系统的广泛而经常的接触,学生由于他们天生的好奇心会设法了解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要使用这些信息系统工作等问题,他们会产生学习信息知识与信息技能的愿望,而这种学习的愿望是学会知识的基础条件;有了必要的信息系统,学生在经常的使用与接触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可以认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例如,他们可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并且以后会反对他人散布计算机病毒;同时,经常地使用各种各样的信息设备可以提高学生操作与使用信息系统的技能。我们可以说,具有必要的信息系统硬件条件可以使学生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提高得更快一些。

2.建设信息系统能够优化与改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信息素养的培育有三条主要途径:信息学科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而且,我们在讨论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管理教学的时候,已经讨论了它们对于教育教学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见,在学校中建设一个比较好的信息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各个方面,而且可以促进学校中的各个方面广泛深入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而广泛深入地应用有着如下一些好处:一方面它们本身可以促进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变革,促进教育过程的优化,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与效果;另一方面在学校中有了信息系统,也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熟悉了信息技术,并且能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成为能够赶得上信息时代的教师与教育管理人员。这样的一支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者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力量,他们能够及时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教学研究的最主要的条件——信息资源(包括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新的实验研究、新的教育技术产品等等的信息资料),并且能够通过信息系统与国内外各行各业的专家接触与联系,如从教育心理理论研究专家那里了解学生学习的理论与激励方法,从科学技术专家那里了解最新科技发展趋势,从政策研究人员那里了解政策发展趋势,从经济预测人员那里了解经济发展动向,从各个学科教育专家那里了解学科教育的重点、难点,因此他们可以不断得到新的知识与能力,成为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一个教书匠。同时,这样一支队伍在各行各业专家们的熏陶与帮助下,还可能成长为一支能够进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队伍,他们会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活动,而教学研究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起点与基础。

3.建立信息系统能够帮助树立学校形象

信息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传播信息,包括传播自己单位的各种信息。在信息时代,信息系统可能会发展到成为比目前的报纸、电台更为广泛的一种传播媒体,因此一个学校要让其他人了解自己,利用信息系统无疑是一种快捷的方法,而结合学校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要求其有一部分宣传自己的功能。世界上各个有名的大学在建设自己校园网的时候,都制作自己的主页,有一部分是欢迎所有的客人来网上访问学校。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因特网看到这个学校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专业及有名的教授,开设哪些课程,有些什么实验室与教学研究的设施,可以提供学生就学的条件,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的情况等等。这样学校通过信息系统的宣传与介绍,一方面树立自己学校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吸引优秀人才报名入学。在西方,学生来源本身就是学校地位的一个象征,即使在我国,有没有信息系统对于一个大学来说,反映了能够与国际联系的渠道的多寡,也意味着学校的水平与现代化的程度。因此,国内外也有一些中小学开始设置自己的主页,来宣传自己。他们更加关注的是自己的社会效应,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他们在信息系统中介绍自己学校的历史、有名的教师与毕业生、在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学校特点与风格等。这样既表现了自己现代化的水平,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也提供了人们关心学校、帮助学校以及向学校询问各种教育问题的一条通道,有利于树立学校与家长、与社会紧密联系的良好形象。

二、学校建设信息系统的基本思路

在一个学校,特别是一个中小学建设信息系统是一个人力物力投入都比较大的重要项目。决策者作出建设信息系统的决定有着他们的理由,一方面期望它的建设能够对于学生素质塑造有比较好的影响,培养能够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另一方面希望它的建设与应用能够对学校的社会形象与经济效益带来有利的影响。一所中小学要在有限的经费、场所与人力条件下建立信息系统,使得这个决策更加合理与科学,达到以有限的投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与效益,决策者必须认真地考虑。我们准备首先讨论信息系统硬件、软件与人这三个要素的关系,然后讨论建设信息系统的一些原则。

1.学校信息系统三个要素的关系

前面我们讨论过,要能够很好地实施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成为一个开放的、有效的信息系统,而一个信息系统本身如前所述,是包括硬件、软件和人三个部分的一个复杂系统。系统中,硬件是物质基础,软件是控制与内容,人是灵魂与核心。同样,学校实施信息素养培育的基础是学校中有一定的信息系统,而其中足够的信息技术硬件是其物质基础,软件是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条件,人是其使用程度与优劣的灵魂。

有人说,信息系统的硬件好像高速公路,没有公路跑不快;信息系统的软件与信息库好比汽车与货物集装箱,没有汽车或者汽车不好跑不快,没有适合人们需要的货物光有公路没有任何意义;懂得信息技术的人们好像司机与汽车修理工,没有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得不到有用的信息,或者用不好信息系统。这种说法形象地说明了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和人三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共同工作、不可偏废的关系。

因此,学校中建设与使用信息系统必须注意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特别要注意人员培训与建立信息系统的软件环境的问题。当然,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全员培训时必须有一定的软硬件设施才能很好完成。良好的做法是逐步扩大,逐步深化。

2.学校建设信息系统的主要原则

在学校中建立信息系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处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笔者认为在一个学校或者地区建立信息系统设施时,应该注意以下一些原则:

(1)实用性优先的原则。我们建设信息系统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使学校赶上或者保持先进水平,因此,我们在建设学校信息系统时必须注意其先进性,不能刚刚建立就已经落后了。但是,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必要的设施,也是贵重的设备,因此,在策划信息系统的建设时,也必须从实用性出发,必须考虑建立是为了使用,用得好就是效益,实用性与先进性相比,实用性优先是首要的原则。首先要从需要出发,根据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来计划信息系统的配置,不片面追求档次和数量,而是好用、够用就行。所谓好用是指对于培养信息素养的各种信息能力已经好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管理教学的活动已经好用,而所谓够用是指学生与教师的使用频率比较合适。因此,好用、够用、用好是一条重要原则。至于怎样算够用,这里有一些简单的计算方法:

对于信息学科教学来说,可以采取一人一机或者二人一机的方式让学生使用,这样机房应有50台机器,或者30台机器,通常信息学科的实验上机与课堂授课的比例为1:1较好,而一间机房的开放使用频率按通常规律以每日5至6节课比较合适的话,那么按学生每周一节实验课计算,一间机房可以提供25~30个班级的学生使用。目前考虑到一部分学生参加选修课与课外活动,尽管他们人数少一些,但是他们上机的时间要求多一些,因此,可以考虑一间机房能满足15~20个班级学生的信息学科学习与他们的选修课、活动课的使用要求。

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管理教学的需要来说,则需要考虑学生、教师、教室设施多方面的因素,合理考虑机器数量与档次问题。

在建立信息系统时应该考虑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用好它。因此,必须考虑人、软件、硬件的关系。还要认真考虑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并且很好地执行它。

(2)认真规划、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学校的信息系统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重要设施,也是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建设时必须认真规划与论证,制定目标高并且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制订方案时必须考虑信息系统是软件、硬件与人三者一体的系统,需要注意避免只重硬件轻视软件的弊病,要更加重视人的要素。许多地方的经验证明,人员培训先行是管好、用好学校信息系统的保证。

此外,由于信息系统软硬件的发展十分迅速,同样的软硬件设备的价格由于使用人数的增加而自然下降的速度很快。因此,采取逐步推进的方针有着如下一些好处:首先,根据需要逐次添置软硬件设备可以减少投入而使得学校信息系统又能够经常保持领先地位;其次,可以使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熟悉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素养,从而协调信息系统的均衡发展,而且由于统一规划,宝贵的信息资源可以逐步建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