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如果脱离了感情的话,就不称其为艺术了。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开讲时,常采用情境式开讲法,做到以景召人,以情感人。有的课文,有诗一般的激情加上老师精炼、娴熟的讲述,配合色彩鲜明的幻灯片,以情感人,引起联想,把学生带人情境之中,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
有一位语文老师在讲《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使同学们爱“兴安岭”,爱祖国的目的,就采用情境式开讲法,运用幻灯片,配合诗歌、录音解说,效果很好。
【例】师:(板书题目后)同学们,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林区,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现在,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吧。
1.放映幻灯片。(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2.配合幻灯放录音。(每个季节配上一首短诗)春天来到兴安岭,万物复苏气象新。
树木抽枝叶又嫩,积雪融化浪滚滚。
小鹿欣赏河中影,木排个个河中行。
夏季来到兴安岭,木欣叶茂密层层。
艳阳穿树草绿茵,野花芬芳染山岭。
工人宿舍展新颜,兴安岭夏季更迷人。
秋天来到兴安岭,青松作衫桦为裙。
柞黄枫红松柏挺,蘑菇木耳和人参。
看不完来数不尽,真是天生聚宝盆。
冬季来到兴安岭,千树万树白为银。
千树万树梨花开,漫山遍野好风景。
北国风光景更美,伫立远望入了神。
(那抑扬顿挫的声调,流利动听的话语,轻重缓急的节奏,表达了对小兴安岭赞美之情,对祖国大自然赞美之情,很快就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全身心地陶醉于情境之中。)放完幻灯片之后,老师说:“同学们看了幻灯片,对小兴安岭的美丽有了较深的印象,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共同来学习课文。”全班同学眼光中流露出“小兴安岭真美呀!咱们祖国真美啊!”的感人激情。
这样,声音配合图像,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唤起了丰富的想像。用形、声、色的直接形象,使学生头脑中产生出美的景象,达到了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又如上海的一位老师在讲《一夜的工作》这课时,也是利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开讲的。一上课,老师先组织学生听《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的录音,对周总理伟大而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忘我无私的工作态度产生了敬仰之情。学生有了这种感情,再来学习课文,就会倍感亲切,加深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例】师:今天先请大家听一段怀念周总理的录音(教师放录音。内容是石详同志写的《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一诗)。刚才,我们听到的诗朗诵《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这是总理逝世后,一位著名诗人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对总理的深切悼念,也是对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伟大精神的赞颂。今天,我们要从一个片断来了解一下,总理是怎样通宵不眠,辛苦操劳的,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板书课题)接着,老师提出自学要求,叫大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提供材料,以帮助同学自学,从而达到丰富学生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开阔视野,启迪思维的目的。
老师选择《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的录音,不是信手拈来,也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精心设计的。她紧扣课题选放录音,以激起学生对周总理热爱的感情,为学习本文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教师先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思维,逐渐接近问题的实质,最后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使学生顿悟。有个教师担任公开教学,教的是小学语文第四册《我们的老师》一文,在总结课文的时候,教师问学生:“我们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学生说:“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关心学生的老师。”教师继续发问,学生又答出了“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工作负责的老师”“我们的老师是一位热爱学生的老师”等等,就是没说“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好老师”这一概括全课的话。老师并不着急,学生回答一句,他肯定一句,板书一句,最后他用粉笔把所有这些板书圈起来,然后大声问道:“总的来说,我们的老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学生齐声回答:“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好老师。”最后一句,就像画龙点睛,恰到好处。
悬念式开讲法
悬念开讲,可以造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一般人只知‘百发百中’是神枪手,却不知道‘百发百不中’才是真正的神枪手”(作文指导《从贾坚射箭想到的》导语)。这里引起了学生的悬念:为什么百发不中才是真正的神枪手呢?很想听听下文。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当学生处于这种“心愤口悱”的状态时,教师才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的思维不活跃。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即使受到有关信息的刺激,接通了“电源”,也是不可能进发学习热情。
要使学生产生“愤、悱”状态。就必须在开讲时注意方法,给予条件,或搭桥铺路,或开渠引水,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
一、形成悬念扣住心弦
悬念就是“悬而未解”的问题,最好能提挈全篇,难易适当,富有启发,足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便启发学生认真细致地去读课文,引起学生不断地运用已知去求未知。
小学生自然课要讲磁铁的性质,一般都是由老师讲解,板书结论。可是有位教师在这节课开讲时却是别出心裁。
清脆的上课铃声一响,老师端了一盆米走进课堂,然后指着这盆米说:“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把一盆大头针倒在米里了,你们谁会想出好办法,又快又干净地把米里的铁钉选出来?”这种悬念开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学们积极动脑筋争着回答。有的说动手选,有的说用筛子筛……老师说,今天我们既不用手选,也不用筛选,只用一块磁铁就可以了。讲到这里老师停了停,让大家深思。接着就表演给同学们看。同学们看后,感到非常奇怪,迫切希望知道其中的奥妙。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情景中,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这样开讲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两种开讲,两种效果。显然,前者注入式的教学像师傅带徒弟式地先生讲,学生听,而后者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观察、思维,发现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发现,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掌握了发现规律的方法,提高了创造力。
一位化学教师在讲甲苯时,采取巧插小引形成悬念的开讲方法,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兴趣。
【例】师:1912~1913年间,德国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收购石油,很多国家的石油商争着要与德成交,有的还尽量压低售价。但是德国却只购买婆罗州石油,急急忙忙运到德国本土去。由此看来,德国人专购婆罗州的石油,必然是别有用心的了。
德国人安的是什么心?令人奇怪的是揭开这个谜并不是政治家,而是化学家。
化学家在对婆罗州的石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之后,马上警告世人说:“德国人在准备发动战争了!”化学家凭什么根据破了这个谜,得出这样的结论?
(讲到这里教师停了停,让大家深思片刻。)
师:大家要知道这个谜,今天学好了新课就会知道的。
接着教师讲新课,同学们聚精会神听教师讲。
师:大家知道甲苯和硝酸反应就可以制成三硝基甲苯,三硝基甲就是著名的TNT烈性炸药。
而苯和硝酸反应也可以制成烈性炸药间—二硝基苯:
(讲到这里,同学们心中的谜团被解开了,人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师(小结):列宁说得好:“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历史不出化学家所料,德国于1914年果然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样开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化学的巨大作用,从而刻苦学习,积极探索。
小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但他们好奇,求知欲旺盛。如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启发儿童的探索精神。一位自然课教师在教《磁铁游戏》一课时,先出示了一个盛满水的汽水瓶,瓶底有一颗小铁钉,问学生:“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将瓶里的小铁钉取出来,行吗?”
有的同学说,把汽水瓶倾斜,先倒出汽水再弄出铁钉;有的同学主张用铁丝做成夹子,将铁钉夹出来;有的甚至建议将瓶颈敲破……这时教师提出条件:“如果身边没有另外盛汽水的容器,又不准将汽水弄脏,该怎么办?”这是儿童凭现有知识无法解开的“悬念”,借此儿童跃跃欲试、兴致高涨之机,教师拿出磁铁:“教师这里有一样宝贝能把小铁钉取出来。”这样引入新课非常自然,激发了儿童的探索欲望。
二、趣题开讲注意引发
有的教师将新课的导入比成外科医生的第一把刀。裁缝师傅的第一把剪,书法家的第一只笔,对师生双方活动的体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好,就可以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从而对学习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潜心思考和学习。所以,导入新课又被行家们称为一种教学方法上的高度艺术。一次好的开讲,可使学生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发展智力,思想上受到熏陶。同时,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乐趣,学习的乐趣:一种享受,美的享受。
【例】上海市一位特级教师在讲《圆周长》练习课时,就是这样开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