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培育教学艺术
16417600000004

第4章 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艺术(2)

师:(让学生看表现草原天空的录像片)同学们,请看画面,这里的天空多么明朗啊!天是湛蓝湛蓝的,是那么高,那么深,就像蓝色的大海一样;它还像一块巨大的蓝玻璃,刚刚被擦洗过一样,显得那么明亮。天空中飘着一朵朵白云,就像一团团雪白的棉花,还像大海中的点点白帆。这里的空气是那么清爽、新鲜,你如果闻一闻,空气中还有一股淡淡的青草的芳香、泥土的芳香。假设此时你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在这样的天底下,呼吸着这么清新的空气,想一想,你该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

生(1):我想站在草原上,张开双臂,大声喊:“真美呀!”(笑声)生(2):我想静静地躺在草原上,仰望天空,张开嘴巴,把空气足足地吸个够。(笑声)生(3):我想放声歌唱,来表达我的愉快。

师:那你现在就尽情地唱吧!(笑声)

生:(唱)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笑声,掌声)生(4):我太激动了,都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我的感情了。

师:看一看书,作者是怎么表达的?

生:“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师:对了。那么作者又看到了哪些景色,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呢?你们找一找。(出示草原美景的投影片)生(1):看到了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生(2):“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生(3):羊群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生(4):“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你们找得很准。此时,我们就在这里,在这柔美的小丘上,在这雪白的羊群旁。现在就请你当一次导游,向你的亲人、朋友们描绘一下草原的美景吧!注意,要结合上面那几句话来讲。好,你们准备一下。

生(1):朋友们,请跟我往前看,这里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际,眼前看到的都是一片翠绿,尽管草原很辽阔,一眼望不到边,但是,天地相接处也那么绿,那么清楚,一点也不模糊。

师:这就叫“一碧千里……”(生接)“而并不茫茫”。

生(2):朋友们,你们看,这儿的草原多么像“无边的绿毯”呀!草原这么绿,又很柔软,多像绿色的地毯呀!不信,你躺一躺,非常舒服。(笑声)生(3):这块地毯太大了,无边无际,真是太棒了。朋友们。快来吧!

生(4):(指画面)这块大绿毯上还有白色的大花呢!你们看,这白色的大花是什么?

师生齐答:羊群(笑声)

师:真是一名出色的导游员。我也来补充,这几朵白色的大花还很神奇呢!你们看,它们一会飘到这儿,一会儿又飘到那儿,它们飘到哪儿,就给哪里绣上了……(生接)白色的大花。

生(5):这里的草太绿了,绿得就像一位画家用画笔蘸上浓浓的墨画上去似的,翠色欲流,都要流下来了。

师:是浓浓的“墨”吗?那可就成“黑色欲流”了。(笑声)生:是蘸上了浓浓的绿颜色。

师:对了。翠绿的颜色流到了哪儿呢?

生:(齐答)轻轻流入云际。

师:这几位小导游说得真好!下面,大家就来练习朗读这部分内容,自己先练一练。(生读)师:谁愿意读?(生纷纷举手)

师:(指名)请你来读,老师还要给你配上优美的乐曲。大家放下书,边听他朗读,边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指画面)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从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教师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的引导下,配以优美的乐曲和生动的画面,并让学生充当教材中的角色,使景、情、理交织在一起,学生因感官的兴奋而强化了感知,因情感的升华而深悟其理。这样的情境创设,使艺术手段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置于紧张愉快的课堂氛围之中,激发了学生高涨、愉悦的情绪,掀起了课堂教学的小高潮。

又如小学语文《荷花》一课,课文第四、五节是全文的难点,写的是作者想象了荷花的动态美,字里行间充满了赏花爱花的无限情趣。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令人心驰神往的情境,使学生入境人情,达到了神化的境地。

在教学中,教师播放有关录像资料片,对学生说:“面对一池荷花,我们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呢?”随着悦耳的水乡乐曲声,荧屏上出现了赏花人幻化为荷花的情景:微风吹拂,荷花摇曳如起舞;轻风稍停,荷花便悄然玉立。蜻蜓点水、小鱼遨游……多么令人陶醉的荷塘美景!学生们都看入迷了,爱花之情愈来愈浓。接着教师放音乐,在优美动情的轻音乐中,老师让学生微闭双眼,娓娓诱导:“我忽然觉得自己怎么啦?一阵微风吹来,我怎么啦?风过了,我又怎么啦?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游过,告诉我昨夜做了什么好梦?”学生在老师充满柔情的点拨之下,张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述着:“我也成为荷花了,穿着洁白的衣裳,随风舞蹈:风过了,我在荷花丛中休息,和蜻蜓谈话。蜻蜓闻到荷花的清香,看到了荷花的娇容,落在花瓣上不愿离开呢!”。“小鱼昨夜梦见下雨了,荷叶微微抖动,为它遮挡雨滴……”

学生边诵读边赏析,气氛十分活跃,不仅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学生听、读、说的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赏、想象、思维等诸方面的能力。

总之,通过创设动人的情境,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能使学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气氛中,使师生共同进行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有而有意义的活动,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运用教学幽默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奇巧的出人意料的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表情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从而能掀起课堂教学的小高潮。幽默源于拉丁文Humor(原意是动植物里起润滑剂作用的汁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

教学幽默能使教学产生活力,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堂上的教和学都不是轻松容易之事,紧张的情绪需要松弛,学生的压力需要减轻。教和学的疲劳不只是纯生理的,更多的还是心理和情绪上的压力使人不舒服,而幽默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学生在这种气氛中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在幽默的教学情景下,学生会消除厌倦学习的心理,在积极合作的气氛下与教师主动配合,幽默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表现在幽默以轻松来代替敌对,把学生的否定态度在不知不觉中转移为肯定,具有说服的效果。幽默登上教学的“大雅之堂”,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可谓如沐春风一般。

幽默可以鼓舞学生勇气,激励学生学习。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产生错误而陷入窘境,而幽默可点燃学生勇气的火花,帮助他克服灰心丧气的失意情绪,提起精神,以轻松心情缓和现实中的不利地位,有利于减轻负荷,清醒思考,对现实做出应有的反应,在沮丧中反败为胜。教师还常常遇到学习不认真和态度抵触的学生,幽默能鼓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的幽默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学生就能更加满怀激情和兴趣去完成学习任务。

幽默还直接加深学生对教学的印象,巩固获得的知识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幽默具有化难为易的功效。有人曾经进行过一次有关幽默和教学之间关系的精心实验。给285名小学生播放一组视听材料后清楚地发现,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得最深刻。还有教师曾对有关幽默和所教概念之间的关系作调查,如果在叙述一个概念时紧跟着举一个幽默的例子,然后再解释概念,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会更牢固。幽默有助于创造出一种愉快的气氛。善于运用幽默的教师,常常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的内涵,在谈笑风生中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幽默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师生之间富于幽默的交流,促进学生发展高度复杂的言语技能和创造性使用这些技能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教学幽默掀高潮,能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中学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文字:“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就避免了干巴说教,课讲得很“活份”。其中“孰视”,仔细端详,细心打量。“窥镜”,暗中照镜子。在上述引文21个字中,前后用了两个“视”很关键。这位老师说:“这说明邹忌很有眼力,在对照(先看别人,后照自己)中,发现自己不如,‘不如’‘又弗如远甚’。邹忌大有‘调查研究’之风。”(学生大笑)进而指出他善于照镜子,有自知之明,避开了妻妾,客人的蒙蔽,头脑始终保持冷静。他根据比美的体会悟出治国之道,讽喻齐王广开言路。邹忌不愧是个有见识的臣子。在谈到如何借鉴古人“照镜子”精神时,这位教师补充说:“不是让我们天天抹雪花膏,美我。”学生们听了又哄堂大笑起来。课堂气氛显得更加轻松活泼。在笑声中学生们意识到:教师是通过打比方说明了品德修养的问题。这时教师继续说道:“邹忌所照镜子是铜镜,都能对自己的模样看得一清二楚,而现代人所用的镜子其质量、性能都比战国时代好,而人们‘窥镜自视’时,又如何自我反思呢?”学生在教师富有趣味的语言启发下,细细地品味,咀嚼教师的提问,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受到了启迪,同时调节了课堂气氛,振奋了学生情绪。

小学作文课历来被学生认为枯燥、乏味,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也深感头疼。如能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教学幽默,不仅能变枯燥乏味为生动形象,鲜明深刻,而且能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创造浓郁的学习气氛。上海的贾老师为了解决学生作文无材料可写的问题,就用一个幽默的故事,扫除了学生学习中的障碍。上课伊始,贾老师笑盈盈地对学生们说:“小朋友,请你跟老师说句真心话,你到底怕不怕写作文?”很多学生都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不知道怎样写作文,肚子里有话就是写不出来,有的说不知道写什么。这时贾老师笑着说:“你们很诚实,其实学写作文并不难。写作文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写什么,另一个是怎么写。‘写什么’解决的就是作文材料问题。你们不是说不知道写什么吗?其实生活中可写的事情太多啦!”接着,贾老师讲到:“比如,我有一个小邻居,学习非常棒,但是他有一个马虎的毛病,所以考试总是不能得100分。有一天,班里又要考试,这回他复习得可认真了!不知他从哪里还得到了个考100分的‘秘诀’:考试前要吃一根油条,两个烧饼。”贾老师讲到这里,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课堂气氛开始活跃了。“你们看,一根油条两个烧饼多像个100分啊!”这时学生们笑得更欢了。贾老师继续讲到:“这个小马虎心想,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在考试的那天早上,他特意买了一根油条两个烧饼,匆匆忙忙地吃了起来,可是他饭量小,一根油条和一个烧饼还勉强吃下去,可第二个烧饼吃起来就费劲多了。怎么办呢?他只好把烧饼掰成碎块,泡在牛奶中,好不容易才吃了下去,撑得他走起路来都费劲了。”贾老师一边说着一边做着滑稽的动作,逗的学生们哈哈大笑。“还真不错,考卷发下来了。这位小朋友还真得了100分!他再仔细看看每一道题,发现有一道题得数写错了,老师并未发现。这位小朋友可着急了,告诉不告诉老师呢?最后他决定,做个好孩子,去告诉老师。当老师拿着考卷,把100分改成了98分,一边表扬了他很诚实。一边说:‘对不起,对不起,你瞧我多马虎。’哎,到了手的100分又让它飞了。这个小马虎回到家,垂头丧气地回想着在学校发生的一切。突然他发现桌子底下有一个什么东西,他抬起来一看,啊!是一小块烧饼!怪不得我没考100分,原来是烧饼没吃完!哎,看来连吃饭这么简单的事也马虎不得呀!”“哈哈哈哈!”故事讲到这里,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时贾老师说道:“你们看,如果把这件事写成作文,那该多有趣啊!”

从以上教学实例我们得知:教学幽默是老师艺术才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是否生动形象,具有幽默和表现力,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效率。如果教师的一言一语充满幽默和风趣,则能够点石成金,一语中的,好似春风化雨,渗透学生心田。因而有人说,幽默,是语言的调料,有了它,什么话都可以让人觉得醇香扑鼻,隽永甜美;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没有知识便没有智慧,没有智慧便没有幽默;幽默,是强大的磁石,有了它,便会把一颗颗散乱的心吸入它的磁场,让张张脸上绽开欢乐的花儿,现出会意的笑。正因为如此,西方有人把幽默作为衡量一位好教师的12项指标中的第一组成要素。米·斯维特洛夫说:“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运用体态语言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

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手势、姿态和表情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从而达到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的方法。体态语言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指那些动态的有形的体态语言,如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等;另一方面则专指静态的、无声的体态语言。即教师的仪表、风度。

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教师如果在课堂准确、熟练地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医院儿童心理咨询部主任罗伯特·布鲁斯曾说:“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帮助学生长时间注意以便于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

英国心理学家米谢尔·阿盖依尔等人在1970年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当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不一致时,人们相信的是非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而且非语言交流对交际的影响是语言的43倍。美国心理学家,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阿伯特·梅哈拉也说:“在感情交流上,无言的举止往往比语言更传情。”也许正因为如此,近二三十年前,世界各国有成就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体态语言的研究。

体态语言可以帮助组织教学。上课铃响,教师步入教室在讲台上站定,用目光扫视一下全班学生,学生即可安定下来;讲课过程中,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讲,教师讲课的同时用目光注视一下那个学生,既可保持正常上课,又不会“语惊四座”,干扰教学;启发学生发言时,以手势助提问,也可减少语言的重复,节约教学时间,维护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体态语言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当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难时,或者当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如果教师带着善意、真诚的微笑注视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待提问或回答完毕,教师亲切、赞许地点点头,然后面带微笑地答疑或纠正学生的回答,这无疑会给学生鼓舞和安慰,这必然会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