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农业新概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16431300000008

第8章 生态农业(2)

为了搞好生态农业建设,一方面要注重总结与推广我国传统农业中,适于生态农业的经验和做法,如合理轮作、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横坡打优、修建水平横田等。这些都是广大农民十分熟悉并且愿意接受的措施;另一方面,要加紧研究与大力推广先进的生态农业新技术,如为了减少白色污染而研制的光解膜、生物农药、生物化肥、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实践表明,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只有两个方面的措施结合起来了,效果才能更好。

三、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为了使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很多国家都对农业生产进行了许多探索,研究出许多理论和模式。比如有机农业、绿色食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等。可以说这些研究都在某个领域里,对农业的发展起了一些推动作用,但是,这些农业还不是很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出现了生态农业,引起了各国普遍重视,且发展势头很快,大有不可阻挡之势。

从发达国家来看,高投入常规现代农业已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而且无一不与高投入大规模单一经营的农作方式直接相关,因此各国正在全力探索有效替代模式和技术,其主要问题早已不是常规农产品的生产,重点是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其他生态类食品。无论欧美还是日本,都对中国的传统农业和生态农业十分重视,并加以吸收和引进。

从发展中国家来看,以培育和应用高水肥反应的高产作物(小麦、水稻)品种为中心的“绿色革命”,虽然成效明显,但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依然存在着生态与经济的双重贫困,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深入研究适于当地的外部低投入持续农业,试图避免发达国家常规农业的生态经济矛盾,与中国低产区生态农业十分相近。

以此为背景,国际农业研究咨询小组(CGTAR)所属的十几个国际研究中心,都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战略重点作出了全面调整,把重点从单纯提高生产力转为包括病虫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有机肥与有机农作物应用、减少对化肥的依赖、控制水土流失、建立农林牧渔复合生态模式、强化社会经济政策保障等有关农业持续性的研究方面来,与中国生态农业探索的技术途径大同小异。

国外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以及生物动力农业在科学和法律意义上基本是一致的,唯有我国的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在农用化学药物施用问题上要求不同。国外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产业化发展已经在生产资料、生产标准、生产过程、法规体系、认证体系、标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建设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为我国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模式。

农产品分常规农产品(施用肥农药)、环保型农产品(农药、化肥用量比常规农业低不同比例)以及有机农产品等不同级别。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目前国际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内容基本上很相近,只是在具体环节和阐述上稍有不同。

农家庭院生态循环经济

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的空间和各种资源,从事高度集约化商品生产的一种经营形式,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有的以一业为主从事专业化生产,有的种、养、加工并举,综合经营,有的利用有限空间发展立体种养业。我国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农村或小城镇,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不等的庭院可以利用,发展庭院经济有很大潜力。其重要作用:

1.经济性。可以利用院落占用的土地资源、利用闲散劳力和不宜到大田劳动的劳力,通过系统组合,使生产中的各种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用较少投入获得比较高的效益。

2.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庭院经济通过适当改造,能尽快生产出各种名、优、特产品,经济效益高。一个普通庭院通过3~5年的时间就可以较快地改变成为高效的院落生态系统,尽快富民。

3.美化居住环境。庭院经济可以把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又美化了生活环境,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行高度统一。

庭院经济还为新技术在农村推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试验点。

一、农家庭院生态循环经济建设的可行性

农村庭院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仍然是我国人口生存发展的重要场所,从我国农村庭院历史发展的事实可以看出,不管是社会战乱还是自然灾害,始终没能使农民离开自己的庭院,战火焚毁了、大水冲走了,当这些灾难过去以后,一个个农村庭院就像火中的“凤凰”一样,一次又一次的“重生”。从另一方面讲,我国13亿人口中有50%~60%世代居住于农村庭院,农村庭院生态系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然会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因此,如何通过农村庭院生态工程,改善农村庭院的环境质量和提高农村庭院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应当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问题。

全国18亿~2亿个农家庭院占地面积近一亿亩,它们不但是培育、发展、恢复农业劳动力的唯一所在,同时也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基地”,是我国农业生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庭院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当前我国市场上供应的大部分畜产品,基本是在农村庭院与其周边零星土地上进行的分散生产的。比如,目前我国北方地区推广的庭院塑料大棚、养殖场、沼气池建设科学搭配的“三结合”形式,不但解决了北方冬季牲畜的取暖问题,又可以使家畜排泄物直接进入沼气池生产出农民生活需要的清洁燃料——沼气。这种工艺技术不但提高了家畜的生长速度,解决了农民生活用燃料的需求,防止了牲畜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又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沼气肥)。

增加农民收入,使贫困农户尽快摆脱贫困,是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在农村庭院生态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环境建设与经济效益协调的原则,通过对农村庭院资源的高效益开发和利用,可以使农户取得很高的经济收入。很多农民形象地说:“小小庭院巴掌大,伸手抱个金娃娃。”

目前,农村尚有数量巨大的剩余劳动力不能得到合理安排,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和广大妇女劳动力的就业就更加困难。我们知道,农村庭院生态工程本身就是一种资源集约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发展农村庭院生态工程必然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和妇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

二、农村庭院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实践

1.农村庭院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

某县根据农民大都居住在庭院里的特点,于2004年初起推广“猪—沼—果—灯—鱼”富民生态模式,获得初步成功,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该模式主要是充分利用农户庭院,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养5~8头猪为沼气池提供原料,产出的沼液用以淋庭院周围果园的果树,并在果园中间挖个8~20平方米的鱼池,鱼池上方安装沼气灯,晚上点亮沼气灯吸引趋光蛾类,飞蛾被沼气灯灼伤跌落鱼池中,成为池鱼的佳肴。这种庭院生态种养模式,既充分利用了能源,提高了产出率,又有效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目前,该县20个乡镇建立了庭院生态种养模式范点,惠及农户6000多户、农民2万多人。

该模式的产品生态无公害,符合当今消费需求,价格较同类产品有所提高且畅销,其中养的猪每公斤比其他的高03元左右,产出的苹果每公斤比其他的高02元左右,养的鱼每公斤比其他的高08~1元且年可养三批。从该县最近验收的结果来看,每户年可增收近3000元,其中仅养鱼一项每户就增收2000元。

2.农家庭院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

例如,某县是其所在省份优良生猪约用电、用煤开支900余元,种菜和养猪收入增加6000多元。

3.农家庭院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三。

如某村张某等20多户村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建造了沼气池,用上了既省钱又环保的沼气。2004以来,该村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建设工程,形成了沼气与液化气“抢市场”的局面。该村的经验得到了县政府的肯定,在全县得到推广。

该村所在县针对拥有2万多亩云和梨基地、农户又有养殖羊传统的特点,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于2006年启动“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在农村大力发展“羊—沼—果”生态庭院经济,以实现“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经济模式,并以此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工作的全面开展,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又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2005年该县共投资480万元,拟建设农村用户沼气池1400座。这些沼气池建成后,每年可为农户减少生活能源支出和生产肥料投入150万元,实现综合经济效益近300万元,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

三、农家生态庭院建设效益

庭院生态农业多是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种植、养殖、加工多业并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综合经营,立体开发,达到各种资源循环利用,多级转换。它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科学、高效的生态农业,较为普遍地存在于广大农户庭院中。生态庭院经济模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家禽呼出的二氧化碳作为蔬菜的气肥,以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冬季为补充二氧化碳所需要的通风量和因此而产生的热损失,改善棚内环境,提高家禽、家畜的生产力。同时,家禽、家畜所放出的湿热作为系统能量,可以进一步提高温室内温度。沼气池在温室内可以将发酵温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提高冬季产气率,为农户提供燃料、照明、取暖用气,也可作为温室加温的能源。发酵后的沼渣、沼液可作为有机肥投入蔬菜和大田生产,或作为商品肥投向市场,替代部分农药,防治病虫害。其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能源效益。沼气可以有效地利用生物能源,是解决当前农村能源不足的一个有效措施。将沼气池和日光温室、畜舍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沼气池冬季的发酵温度,解决沼气池冬季池温降低,产气不足等关系到农民生活实际问题,为农民提供使用方便的优质能源。

2.肥料效益。沼渣和沼液是良好的有机肥料。施用沼渣、沼液可以提高地力,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抗虫能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3.生态效益。利用沼气,可以减少秸秆作为燃料的利用,促进秸秆还田,保持地力;减少林木的砍伐,促进水土保持;减少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4.生产效益。将畜舍和日光温室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温室内的温度,使温室内蔬菜的生长期提前或延后40天以上,提高家禽、家畜的饲料利用率。利用畜菜共养技术,黄瓜可增产20%以上,蛋鸡产蛋率可提高10%以上,育肥猪日增重可提高3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