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看到,在我们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由于对市场竞争的曲解,也由于相关的法制不够健全,市场欺诈行为时有发生,诸如:制假造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坑蒙拐骗、言而无信、违约毁约等等,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有的建筑行业为了牟取私利,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制造“豆腐渣”工程;有的医院墙上挂着“救死扶伤”的大牌子,而对一时交不齐医院费的危重病人却见死不救;有的房产开发商大打广告仗,以劣充优,抬高房价,坑害消费者;有的旅行社在招揽游客时,承诺很高,令人向往,一旦交费上路之后,却撕毁承诺,大打折扣,令游客气愤。至于什么假烟、假酒、假药、假种子、假化肥、假水泥等等,更是到处泛滥,使人防不胜防。这些不讲信誉的歪风,已经严重阻碍和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如不大力纠正,我们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必须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品德,提倡讲真话、办实事、讲信誉、重承诺。强化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的思想;端正经营管理作风,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企业只有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们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针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失信”现象,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最近提出了重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问题。他指出,一个国家信用体系的崩溃不仅对经济造成的损害,还将对整个社会体系形成深远影响。
列宁说过,社会信用瓦解的结果是增加了教育成本,降低了效益,使社会资源受到极大浪费,使交易者丧失了信心。在非交易领域里,也会造成运营规则的极度混乱。在社会领域里,还会形成普遍的虚伪,使整个社会道德沦丧。平均分配、机会均等、收入的合理差距以及公平来自认同,是一个互惠、互助、互信的社会所具有的公平。但是,信用的缺失导致这种公平很难存在。
据此厉以宁指出,通过信用体系的重建必将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重建信用体系,将使交易活动正常化,使一些违背信用体制的行为和人受到抵制,使人们在投资和消费中变得更有信心,同时也将极大地维护政府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三、办事公道
要求从政者应该执行政策不徇私舞弊,公正处理政务,认真负责办理政务。经商者要买卖公平,服务优质,价格合理。各行各业都要根据各自职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工作、服务的规范或守则。办事公道是指在各种职业活动中待人处事要公正公平,公道正派,合情合理,这是职业交往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固然要办事公道,但对各行各业的领导者来说,更需要办事公道。因为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人民赋予的一定权力,他们如果办事不公道,就有可能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损失,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官从政者,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坚持按原则办事,反对人情风。要建立办事公开制度,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以提高我们政策的透明度。从政者要必须做到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必须坚持三个正确使用:一是正确使用权力,反对以权谋私;二是正确使用干部,摒弃在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三是正确使用金钱,把有限的财力物力合理用到现代化建设上。
历来人民群众对为官者处事的品行要求就是公正无私、办事公道。荀子曾说过:“上公正则下直矣。”认为上级公正,下级才能正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作为一个行业或部门的领导者,能够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恪守公正原则,秉公办事,正直为人,不仅能提高个人的崇高价值和人格尊严,而且能强化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公正形象。同时对于党的威信的维护,社会正气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做到办事公道必须做到无私,“私不去则公道亡”。遇事首先为自己打算,怎能做到办事公道呢?只有无私,才能坚持原则,主持正义;只有无私,才能为政清廉,秉公办事。当前,有部分领导干部把自己手中的权力当作资本,利用职权谋取私利,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有的领导干部违反国家财经纪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肆挥霍浪费和贪污国家钱财;有的大搞行贿受贿,进行钱权交易,为违法乱纪者大开方便之门;有的大搞关系网,在住房调资、升学、就业、提干、安排工作等方面,为亲朋好友开绿灯;有的甚至无视国家法律,知法犯法,袒护包庇犯罪分子等等。这些以权谋私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因此,私心不除,就没有公道可言。
秉公办事,对办事人的要求是正派。无论对什么人都要一视同仁,不讲关系、不看背景、不分亲疏、坚持原则,做到在政策、法律、纪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谁,不论资格多老,职位多高,后台多硬,只要是违犯了政策和法律,都要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在对人处事上都不能搞双重标准或多重标准,诸如对上级和对下级不一样,对干部和对群众不一样,对亲者和对疏者不一样,对富人和对穷人不一样等等。如果实行了这些双重标准,实际上就是没有原则,没有标准了。如果办事人员办起事来无章可循,无法可依,随办事者的好恶行事,就不能做到办事公道。
秉公办事,要求必须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廉洁自律工作。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对人处事时坚持原则,廉洁自律,不畏惧权势,不贪图钱财,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办事,做一个办事公道的好公仆。
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这是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核心和集体主义原则在职业道德中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是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各种职业、各种岗位之间都是互相协作、互相服务。自己既是为别人工作和服务,别人又为自己工作和服务。因此,每个从业人员都应自觉地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把群众最为关心和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群众意见最大的问题作为工作首先要解决的突破点。同时,在职业活动中要发扬奉献精神。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要求人们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奉献和索取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关系,最终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道德风尚。
职业道德内容极其广泛,对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的要求,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则是各行各业都应遵守和实践的共同道德准则。一个人的生活需要来自全社会的各种服务,作为个人的“我”,希望他人给予自己最好的服务,也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优质地为全社会服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些只想着别人为自己奉献,不考虑自己为别人做事,就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在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从业人员的相互交往就是相互服务,全体公民只有通过相互服务,才能为公众谋取幸福,为社会创造财富。
服务群众与奉献社会二者是完全一致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而在服务群众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就是奉献社会。因此说服务群众与奉献社会是息息相关的,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对社会的奉献就越大。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规范之一,它必然要求每个从业人员对群众要有满腔热情,对事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我们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职责是为人民服务,企业职工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体现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不仅是所有从业人员的神圣使命,也是全体职工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徐虎是一名普通的水电修理工,职业平凡,工作辛苦,但他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在八小时工作之余,设立了保修箱,居民家里水电设施坏了,随时都可以把报修单放进箱内,每晚七点按时开箱,不论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甚至生病发烧,他从不耽误。有个居民家里抽水马桶堵塞了,粪便溢出,他不怕脏、不怕臭,为了不损坏马桶,就用手去掏,直到把马桶疏通为止。有一次他女儿病了,需要人护理,但一到开箱时间,他把女儿安顿以后,仍然出现在报修居民面前。就这样他几十年如一日,用去了大量的业余时间为居民排忧解难。是什么力量促进他这种行动呢?徐虎说,只要一想到群众有困难,就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为群众服务是不能用时间来衡量的。从徐虎身上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个优秀公民的忘我服务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部门和行业服务态度不好,与群众的关系不很和谐的现象。有的部门“衙门”作风较盛,群众感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有的行业特别是一些带有垄断性质的行业,把自己的行业优势当作与人交往的资本,你要我服务就得给回报。这些行业都是窗口行业,联系着千家万户,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始终把群众放在心里,一切为群众着想。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无条件的,并且应该做到全心全意,不能三心二意。你服务得好不好,群众心里都有一本账,要时刻倾听群众的意见。为群众服务的工作好比一杆秤,这秤砣就是老百姓。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群众答应不答应、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标准。只有让群众满意了、高兴了,我们的服务工作才算做到家了。
目前,我国职业道德的状况有很多让人欣慰的地方,也有不少令人担忧之处。例如,有的干部的政风不正: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铺张浪费、弄虚作假等;一些部门的行业不正之风:管理者乱摊派乱收费、徇私舞弊,有的执法者贪赃枉法,有的医院收取病人红包,有的媒体搞有偿新闻;不少人职业道德意识薄弱:缺乏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差,行为不遵守职业规章。因此,在各行各业,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江泽民同志就这一问题明确指出,各行各业都要重视职业道德建设,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道德,坚决纠正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业不正之风。
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形成过程中,既批判继承了历史上优秀职业道德传统,又结合了目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因此,既具有职业道德的一般特点,又有鲜明的独特性。
我们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干部职工,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并且与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各行各业应从本身要求和人们的需要出发,制定规章制度,工作守则,生活公约,劳动章程,行动须知等简明适用、生动活泼、易于接受的形式,加强教育和监督,帮助职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