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是亿万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文明的实践活动,也是亿万人民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创造精神文明的历史过程。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我们要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同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起来,注意解决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有重点和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由于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因此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我们要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体,在全体人民群众中进行广泛、认真、切实、有效的宣传和教育,使公民道德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强调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要把公民道德建设的成果,作为我们衡量各地区、各类型、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坚持在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呈现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
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事实上,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就是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一、要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从本质上来看,是指人类意志的自由表达和自由实现。人们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反映和附着着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映和附着着一种对社会实践活动认识、评价和判断的价值标准,反映和附着着一种伦理精神、道德观念、社会正义,反映和附着着人们伦理道德的层次性、差别性、程度性,反映和附着着一定伦理道德所带来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后果。但是,道德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完全不同的时代特征和表现形式。在传统社会,人类实践活动处于自发阶段,以“驱策”为特征,即人类被迫地服从、顺应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的现实要求,在失败与挫折中缓慢而艰难曲折地行进,在同一较低的起点和水平上反复从头开始、周期性地循环,思维方式、价值目标、思想逻辑、行动路线等实践活动及其各要素、各环节呈现出极大的自发性、被动性、消极性、盲目性、徘徊性。在现代社会,人类实践活动处于自为阶段,以“控制”为特征,或者说,人类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产生并逐步确立了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追求、理性思维、思想方法、行动路线,实践活动及其各要素、各环节呈现出极大的自觉性、方向性、主动性、开放性、选择性。
一个人必须首先获得主体地位和主体资格,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然后才能具备履行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才能使道德成为自己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内在素质。一个人介入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的机会越多、越深,他的思想行为选择就越经常、大量地发生,他的精神生活就越丰富多彩,他的道德意识就越容易形成,并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强烈。或者说,当每个人或大多数人发育、成长为自主选择、自主决定自己思想行为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体时,道德就会日益趋于社会化、大众化、普遍化,就会显示出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必需的地位和作用,就会越来越获得独立、重要的意义和功能,就会真正发挥出本身所固有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作用。
公民道德建设,应多注意实践活动的开展。制定和公布公民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仅仅是提供了一种准则,提出了一种要求,为人们指出了一种道德发展的方向。要把这种准则、要求、方向变成公民内心的认同,并且自觉地外化为实际行动,就只能依靠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公民才能真正形成并养成自觉的道德意识、道德习惯和道德品质。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公民才能形成并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道德舆论和道德监督。
通过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可以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道德建设提供机会。道德建设无疑是注重个人修养的,所谓道德建设始于自身,所谓“君子慎独”都是这个道理。但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公民道德建设更强调它的社会实践性。在我国应注重将公民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通过道德建设的实践活动,实现公民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实现公民的自我修养和相互促进。
二、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
关于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的形式和途径问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主要指出了四种形式和途径:一是在各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二是广泛开展向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学习活动,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三是要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四是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公民自身道德修养。
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亿万人民广泛参与并普遍受益的新生事物,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是把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并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要求在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
创建文明城市,主要解决影响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的具体问题。努力做到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服务优质、风气良好、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秩序优良、社会安定、科教进步、文化繁荣。近几年来,全国先后推出了100个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示范点,如张家港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天津市和平区精神文明建设;大连市从环境入手创建文明城市;上海市创建文明小区、文明社区;西安市“窗口”行业形象工程建设;四川绵阳市倡导文明言行提高市民素质;厦门市向管理要文明;合肥市抓好“三个起来”,治理脏乱差等。通过这些先进典型在全国宣传表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公德建设。
创建文明村镇,重点应是抓好农村经济发展、基层建设、环境卫生治理、计划生育落实、文化教育工作以及社会治安秩序。其中主要环节是抓环境治理和集镇管理。近几年来,我国先后推出了近200个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树立了河南省林州市弘扬新时期创业精神、湖北省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
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可以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同时,这一活动也是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近些年来,以整顿行业不正之风为突破口,各个地方从实际出发,结合行业特点,探索了不少好的形式,如山东烟台市政府机关的“承诺保证制度”、天津和平区的“群众推选十佳公仆活动”、山东济南的“文明交警活动”、团中央等单位在全国开展的“青年文明号”活动等。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美德建设。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各群众团体尤其是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实施“家庭文明工程”,使广大群众参与到家庭美德的建设中来。
公民道德实践的重要途径也包括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各级党政机关的作风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和风气状况。各级党政机关在精神文明建设包括道德建设中的形象和表现,对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普通群众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党政机关具有人民赋予的一定权力,党政机关正确运用权力的过程,就是反映机关工作作风和体现党政机关精神风貌的过程,就是为其他行业树立榜样的过程。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要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一切不符合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不良风气,都应坚决克服。当前,特别要注意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状况,克服种种脱离群众的现象,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各级干部必须时时处处重实际、求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忠诚地为群众谋利益。”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为我们端正机关作风指明了方向。
自我国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来,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广大群众、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积极性。“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助残扶残”“春蕾计划”“幸福工程”等,都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的社会公益活动。
建国以来,尤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光辉榜样。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通过这种学习活动,推动整个公民道德建设更上一层楼。先进人物、模范人物之所以能够谱写出壮丽人生,做出辉煌的业绩,为世人所敬仰,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用先进的典型引导人,不仅要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使干部群众心灵受到震撼,而且要引导人们看到蕴涵在先进人物感人事迹之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及社会伦理价值,人们思想道德意识有了升华,才能唤起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长久热情。
关于此项工作的意义与方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榜样。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我国有着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在全国各地也有着许多历史名胜古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全国各地都有不少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都是我们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如陕西延安、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会议旧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等。此外,还有各种重大节日和国家庆典活动,如“五四”青年节,“七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在我们民族的长期历史发展中,还形成了许多带有民族文化特点的重要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都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好时机。正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指出的:“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要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以及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使人们在集体聚会、合家团圆的同时,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另外,通过合理的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提倡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升国旗、唱国歌,开展人队、入团、入党宣誓、成人仪式以及各种形式的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等活动,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三、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应源于基层、扎根群众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源于基层、扎根群众,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要因势利导,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团体的骨干作用、先进典型和先进单位的带动作用、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使道德实践活动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稳步向前发展。”
群众,作为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干部必须与群众打成一片,始终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的根本宗旨。因而,一定要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解决的困难,通过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来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把良好的公民道德推广开来,使之成为全国人民的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也要团结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